聊天的时候,我用了一个词——借坡下驴,朋友说,“顺势而为多好听”,最终以我是个“俗人”而结束这一场尬聊。
“俗”——我们会用“俗不可耐”来形容一个人,后来我又开发出来了“俗的可爱”,似乎朋友也被我这中语言震惊了,哈哈,俗话说得好,语不惊人死不休嘛。
不可否认,我是个俗人。在半年前选择研究生学校的时候会想着出类拔萃,技高一筹,拿的到手的offer也不少,也会去很“俗”很“俗”地谈论哪个城市比较适合我,哪个城市的未来发展的好,那个学校的名声想,哪个老板给的工资高,待遇好。当然,除了这些所谓的俗事,选未来最重要的还是看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前景。我们在未来的这个方向岔路上,大多都是在做减法:哦,我会说,我不喜欢那个城市的人文,那个老师的研究方向不是我感兴趣的,某个学校给的工资真的不是很高哦,要是满足不了我的经济独立怎么办?减去一大推的附属品之后,最终,我来到了帝都。
虽然没正式入学,但闲来无事,我还是“俗”了起来。联系了老师,提前过来,美其名曰感受一下这里的科研环境,学习氛围, 师兄师姐的关心和更多的了解。无可避免的要再一次谈到住宿,吃饭等问题。俗的可怕就是我也没办法不食人间烟火,学校的早餐着实不合胃口,午饭和晚饭只能说勉强凑合,空气也是干燥的。看吧,这又是一个俗的表现,没来之前呢,说这里好那里好,来了之后呢抱怨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可是,我还是来了,在2018年国庆之后,我来到了这个我未来五年真正实现梦想的地方。
如果说,我从四面环山的村庄走到大学,是高考的激励和向往,那么这一次,才真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大学四年,我也是“俗”的,会去秀本科学校的各种特色,风景,人文,至少现在看来还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地方高校的特色,学校的各种活动也上过热搜,风靡过朋友圈,或许还在未来将会逐渐持续下去。就要走的第四年,学校整体水平上升,我也还是会“俗气”的告诉别人,你看,我们19届可是最沾光的一年,我们这一年,学校的综合实力提高了,宣讲会办的多了,推免宣传也多了重量级学校,那些高考时候几乎仰望的大学都几乎成了囊中之物。我会“俗”的向学弟学妹们炫耀,然后在象征性的补上几句,你们要加油啊,一定要长江后浪推前浪,可到底能不能做到,这些似乎都与我们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唉, 还是继续说吧!来了北京两个月,“不俗”的事情做的马马虎虎,比如说参加了几次学术性会议,架着自己不懂装懂的脑子仰望了很多科学圈的名人,也与一些院士专家近距离接触了下沾沾气息;比如说学习了科学前沿的几篇文章,为人家的高瞻远瞩鼓掌喝彩;比如说看了一半的专业书籍,还有未来规划的要在研究生入学之前要做的事情;比如说……“俗”的事情到是没少做,老舍的《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之类的从北京胡同入手的书籍到是读了很多,还冠冕堂皇的告诉自己,总是要呆好几年的地方,还是多看看了解一下的好。隔三差五的问师兄师姐一些研一校区那边的事情,课程啊,住宿啊,生活补助啊,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生活小问题,心里也“俗气”的 开始期待秋季入学之后的情形。
来了两个月, 虽然还想着去香山去故宫去颐和园看看,可自始至终也没有走出学校大门几次,一来呢缺钱,毕竟我这小地方出来的人还是有点不习惯北京的物价,二来呢连个同龄陪同的也没有,索性就放弃了,虽然我心心念念的后海,地坛等等现在都是在一个城市,也没有出去的欲望。
也许是就要走了,就又“俗”起来了。今天早上跟老师一起讨论的时候,我稍显底气不足的把这个星期看的东西跟老师做个汇报。结束时,老师问:“你来了两个月了,也算是已经进入研究状态了,有啥想法没啊?”第一反应我楞了,想法可能是有的,不过也可能是跟生活有关的很俗很俗的想法, 至于科研这些高大上的事情我还是没有什么想法。不过其实,我大概想说,我只是想把这本书读完再说,其他的没想过呢。也不知是什么事情又被打断了,至此这个稍微不俗的想法也被打断,不过并不至于扼杀在摇篮里面,亦或许是星星之火,祝我有一天燎原罢了。
至此我这个“俗”人也是在帝都待了两个月之久,这个周六也要回去了。俗人或许以后会越来越俗。也说不定会被影响的高端一点,唉,物理这东西,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