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几近破纪录的高温天,很难去理解立秋这一天已经到来。秋天始终是一副稻田金黄、瓜果飘香、秋风瑟瑟的印象,秋高气爽的凉快深得人心。想到此处,便更难理解立秋已至的事实。
实际上这是一种思维上的误区,每年立秋都是在三伏天里的,后面还紧接着秋老虎,那可都是形容暑热的。不如把立秋日解读为:秋归,秋天正在回来。
说文解字中解读秋是禾谷熟的意思,立秋可说明此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收。作物从繁茂生长的长势转变为慢慢向内收直至果实成熟落下的势头。这里可以称为作物的秋归——秋实。
古人也喜欢把立秋分三候:一候凉风至,二侯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之后风吹在身上就不会感觉太热,会有一丝凉意。晨起的时候会看到地上开始凝结水汽,蝉也感受到了热凉的转变开始最后的躁动——鸣叫得比以往更动听了。
也许是此说法太过于文学性又或者古时气候与今日不同,除了个别地域能符合这个描述外,生活在绝大地区的人们还是依旧要继续吹空调抱着西瓜吃的,暑热连连至处暑乃至白露才能感受到早晚的那一丝凉意,沿海地区的同胞继续眼睁睁盼着能有几个懂事的台风吹来散散热又不造成人身财产安全损失还能巧妙避开周末。这是酷热难当的时候我们心底里盼望的秋归——一场秋雨一场寒快回来。
情绪上我们也会经历一次秋归,有思秋的“传统”习惯。
清人计东身在秋意凉的边城想着家乡的秋气暖
“秋气吾所爱,边城太早寒。”
明人夏云英闲下来的时候听雨之感: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宝鸭香消沉火冷,侍儿闲自理空侯。”
宋人刘翰感在立秋日慨道: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宋人方岳的独行有感: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
也有开头唐人刘言史说: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唐人元稹的愁思: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
一年四季在大家心里都会有一些特定的回忆或者情感色彩嵌在其中,春天给人生气勃勃之感,很多计划都会一鼓作气立在开春的早晨,蓄势待发。夏天虽热一旦到了晚风吹拂的夜色中便有艳阳似火的甜蜜感,还有啤酒烧烤的醉似人间烟火气。一到秋天,难免会有一丝萧瑟的愁绪在一场雨后以及一夜难眠中。
秋归,心神在一些复盘的思虑中回归,大半年的努力需要回头看看哪些要保持哪些要继续改进,哪些要及时止损,夏日乏力的怠倦要收一收,秋天是需要拿出一点成果来的,此为春华秋实,收获还行才能安心过冬。
不过这只是一种情绪上的调整,在内卷到焦虑的现代搬砖的生活里,一边反复被疫情拖在地上碾压一边要频频关注国内外的一些不安心因素,生活不易,就让内心放个秋假吧,焦灼的内心需要秋意浓,好好冷静冷静,吃点秋瓜贴点秋膘把身体养好,身心调整到一个好的状态继续奋斗,为自己争得一个踏实硬气的秋归——好好生活,积极面对困难。
郑重声明:原创作品,请互相尊重,转载请注明,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