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写作团,突然掀起了一次小小的讨论兴趣热潮,我想,这可能跟树丰大哥在晨间思上跟大家分享了精彩一课有关(虽然我不知道晨间思是个什么东东),那么,今天,我也来谈谈我的兴趣吧:
如果按照兴趣排序,一定要选出个前三名来说,我想选择:写作、做手工、室内设计
但写下他们的一瞬间,便有一个念头从我脑中闪过,如果没有那么多人看我写的东西,给我点赞,我还依然爱写作吗?如果我站在讲台上,没人倾听,没人鼓掌,我依然能够自我陶醉吗?如果手工做的不能入入目,一点都没有美感,我还愿意做吗?突然我就不那么确定了。
于是,生涯三叶草模型来啦:
有人说,兴趣是即使你是篮球场上最差的队员,你也能对篮球这项运动乐此不疲,那是理想状态,正常人的兴趣是什么样的呢?必是先有了一点点动心的火苗,然后恰好又有这方面的能力,随着小火苗加上反复训练,能力越来越强,得到了肯定和赞许,确认了自己的价值观,于是,小火苗变成了心里的那团火,三叶草就转起来啦。
写作
说说我自己,之所以把写作放在第一位,我特别感谢我小学语文老师,他给了我们这帮孩子足够的写作空间,发起了“随意写作课”,在那些课上,我们尽情写着心里想着的东西,然后再畅快的分享,读给大家听,我尝试着诗歌、散文甚至故事,那个时候,我得到了最大的肯定和鼓励,我想,我的小火苗,应该就是那时种下的吧,到了初中,语文老师帮我把作文投稿到报纸上去,突然有一天,学校收发室多了很多我的来信,来自全国各地,于是,老师找我谈话,问我是不是在外面参加什么交友活动了,我都蒙了,也就是从那些信里,我才知道我发了几篇文章,那个年月,能把自己写的字变成铅印的,还是件挺自豪的事呢,于是,我心里的那个小火苗,又旺了一小把。也就是那时起吧,我就给自己定下了去读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志向,一直没变过!真读了中文系,倒没那么多人提倡自由写作了,每天跟各种文学史打交道,背各种作者作品信息应付考试,就是学文学,中文系为什么出不了作家,问题就在这了,它甚至让我忘了当初去中文系的本意,直到研究生毕业开始工作,突然有了自己的学生,心里就总觉得,该给他们写点什么啊,今天这个贫苦的孩子自强自立,明天那个残疾的孩子默默付出,爱写字的人从心里就按捺不住小火苗腾腾往外冒,于是就开始写博客,那时的自己,也不懂什么感官兴趣上升到自觉兴趣,就由着性子写,真能把自己写哭,每天收到各种跟帖和点赞,被学生小小的崇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写到100篇,有人开始让我出去讲写作,写到200篇,学校给我印了本书,写到300篇,竟然获了个全国的奖,每到一个节点,我心里的那团火就烧旺点,继续烧,我想,如果没有这样一把一把的柴火,我未必能够坚持这么久。直到后来学了生涯规划,才明白,那是能力提升之后获得的成就感转化成了价值观,反哺了我的兴趣。以前总是是别人给添柴,现在索性自己给自己添点柴,于是,我逼着自己成了新精英的写作团成员,官微的力量第一次让我写的字阅读了过了6000,于是,我逼着自己进入了写作团,我希望,再逼自己一些,看看我的兴趣火焰,到底能烧多久,能烧多旺。
手工
第二位,我选择了做手工。每个女孩,都应该有个娃娃梦吧,我就是那种标准的女孩,从小就用各种花布给自己做娃娃,为这事,不知道废了我奶奶多少斤新鲜的棉花。长大点了,有了点资金,于是,各种糟践钱给自己买DIY教程,做过布艺花、透明胶芯改造的花瓶、各种钱包、相框多了去了,研究生时代,别人的桌子上是一堆书,我的桌子上是一个套系的旧物改造,花瓶、相架和首饰盒一应俱全。后来有一天,看到《老友记》上有一集,瑞秋继承了她亲戚的一个大型娃娃屋,在外国叫Dollhouse,1:12的微缩比例里,一间完整的别墅,里面装潢摆置完全跟真实生活一样,瑞秋的室友菲比顿时被征服了,自己手工做了一个,被征服的还有个人,那就是我。别人谈恋爱是出去逛街看电影,我和我老公谈恋爱,他征服我的那瞬间,是从网上给我买了一套DIY小屋,叫做“情定爱琴海”,更夸张的是,他竟然陪我做,每个周末,我俩就锯子胶水家剪刀,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样子,我的第一个小屋诞生了,我们俩也算定情了。后来新房装修,我们果断选择了地中海风格,那间定情小屋,也被专车接来安顿妥当,成了我俩的爱情见证。随后每年,老公都会送我间DIY小屋,丛林精灵、季风的等待、浪漫满屋……每间小屋都有个好听的名字,我有个梦想,当我家有十座小屋的时候,我就开个店。可是,想法总赶不上变化,如果在我做第一间小屋那个年代,我就把这个生意做起来,我早发了,可惜,只是自己享受过程,缺少了把兴趣转化为价值的勇气,现在淘宝网上,各种小屋已然卖疯。不过,最近看到一个APP叫小日子,里面会在各种有情调的小店里组织各种手工艺活动,不是卖给大家材料让大家回去做,而是搜集一帮喜欢动手的人,找个师傅,一起做,分享过程和心得,我熟悉的一个姐姐,组织大家学习木匠活,用木头加工木勺,参加的人很多呢,现在我所在的高校,艺术设计系有很多牛人,拿到他们做的皮具和陶瓷,我都为之惊叹,我想,既然有这样的资源,是不是也可以在学校的咖啡厅搞些类似“小日子”的手作活动呢?价值的转化,绝不止停留在卖成品这个阶段啊!
室内设计
昨天的第三个兴趣,我本来写的是讲课,因为我很喜欢体会站在讲台上,把自己所想,讲给大家听的那种感觉,有时候,其实我站在讲台之前,都没太大把握,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可就是有那么一种神助的力量,让我总能找到些话题,讲给听众。但是,我在想,这就算是兴趣吗?兴趣是让人喜欢反复干而乐此不疲的事情。但讲课对我来说,真的乐此不疲吗?当然不,一门课程虽然已经讲了很多次,可从知道这学期有课程任务开始,我心里就陷入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而且,每当走入教室,踏上讲台那一刻,不管是第多少次这么做,我都会特别紧张,特别敬畏讲台,甚至有些不自信,直到课程结束,这种心情才能稍稍平复,我想,这不能算是兴趣。
于是,我给自己选择了另一个兴趣,那就是室内设计。我的工作于此毫无关联,如果不是因为兴趣,我想我手机里不可能一直收藏着订阅号“装修33天”,而且每天必读;如果不是因为兴趣,我想我不会牺牲了几乎一个月的午睡时间,追东方卫视的“梦想改造家”,追北京卫视的“暖暖的新家”,如果不是因为兴趣,我想我不会花光我和老公婚前几乎所有的积蓄,自己设计、自己买建材,给自己装修出一个梦想里的“蓝色地中海”;如果不是因为兴趣,我想我不会把设计师非空的作品图册收藏到电脑文件夹里,没事就拿出来欣赏;如果不是因为兴趣,我想我就不会要求老公把一套中央二套交换空间里出版的装修图书作为制定纪念日礼物送给我,作为我家的珍藏书系……直到写下这些个字,我才发现,我为室内设计这件事,竟然投入了不少精力呢!关键是,这样的投入不为产出,不为工作发展,更不为名利,只是兴趣,单纯的兴趣,我没想过它能怎样升华成自觉兴趣甚至志趣,至少暂时没有,若有一天,我想为职业选择一个退路或者潜力区,我想室内设计工作,会是我不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