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是舌面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是由脾胃之气蒸化胃中食浊上熏,,达于舌面而成。“辨舌指南”中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湿气上泛而生;舌只苔由胃蒸脾湿上潮而剩,故曰苔”。章虚谷“伤寒论本旨”有:舌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所以,健康人都有一层薄薄的白色舌苔,说明胃有生发之气。
人以胃气为本,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气皆受气于胃,故胃气的变化可以影响全身脏腑,气血,经络。苔为胃气熏蒸脾湿上潮于口而生,故五脏六腑病变均可反映到舌苔上。“形色外诊简摩”说:“苔乃胃气之所熏蒸,五脏皆禀气于胃,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当机体出现病理变化时,病邪就会与胃气相抟结,上蒸于舌面而出现苔(苔质,苔色)的异常变化。根据舌苔的变化,可以判断病邪的性质,邪气的消长,胃气的有无,津液的盈亏,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进退以及预后的善恶等,为辨证和治疗提供依据。
舌苔的诊察主要分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 望苔质
正常的舌苔由胃气熏蒸所生,应是薄白均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苔的中部和根部稍厚,紧贴于舌面,表示脾胃功能正常,为健康的标志。“辨舌指南”曰:“平人舌中常有薄苔者,胃中之生气也”。
苔质指苔的的质地,形态。由于患者的胃气有强弱,病邪有寒热,故可形成各种病理性舌苔。临床常见的苔质变化有厚薄,润燥,腻腐,偏全,剥落,消长,真假“有根,无根”等。
一,厚,薄苔
舌苔的厚薄是以透过舌苔“见底”或“不见底”作为衡量标准的。薄苔是指透过舌苔能隐约看到舌质的苔,为“见底”,苔;反之由于舌苔遮盖而不能看到设舌质的胃厚苔,又称“不见底”苔。
舌苔的厚薄变化,主要反应邪正的盛衰和邪气之浅深轻重,通过舌苔厚薄的动态变化,还可判断病势的进退。
(一)薄苔
舌象特征:舌苔薄而均匀,或中部和根部稍厚,干湿适中。
临床意义:
1,平人的舌苔表现,健康的标志。提示胃气充盛,有生发之气。
2,外感病初期,表证阶段,病较轻浅。
3,内伤轻证,提示胃气未伤,邪气不盛。
4,疾病恢复期,邪退,胃气渐复之征兆。
相关舌象:
1,薄白苔除反映以上几种情况外,多见于外感风寒表证。
2,薄黄苔以风热表证多见。
治疗原则:病邪在表,治宜解表;内伤宜据证而论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