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数不多的几个爱好里,电影和书籍可以说一直并驾齐驱,难分伯仲!它们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形式,给这颗空空如也的大脑注入数不清的精神源泉和继续保持美好心情傻傻生活下去的勇气。
以下从上半年看过的32部影片中,选出2部和大家分享,希望在这些分享里,可以给大家带去喜悦或者一些其他的东西(PS:部分有剧透,请酌情观看)。
巴贝特之宴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丹麦东海岸一个偏远贫苦的村庄。一位牧师带着两个女儿,和一群清教徒村民过着严谨平实的生活。于他们而言,生命的全部意义都在于对甜美天国的向往,而地上的日子,似乎仅仅是一个必须忍受的短暂旅途。为了信仰的家园,世俗的享乐是应该放弃的。
然而,在一成不变、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姐妹俩在如花似玉的年纪却都分别遇上了心上人:一个是胸怀大志的年轻军人,一个是盛名巡游的法国歌剧歌唱家。可是最终为了追随父亲的信仰,姐妹两人都选择了放弃世俗的情感,拒绝了心上人的追求,和父亲的追随者们一起过起粗茶淡饭平静如水的生活,日复一日任青春流逝。
巴贝特,一个在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期间失去亲人逃难出来的巴黎女人,拿着妹妹往昔恋人歌手的推荐信前来投靠,做了姐妹俩的管家,悉心料理她们的饮食起居。
转眼几十年过去,老牧师早已离开人世,两姐妹也已垂垂老矣。她们一如既往地服侍着村民,但刻板的信仰生活并没有带来信徒之间的和谐。安息日敬拜时,尽管她们仍然井井有条地安排团契,但神圣的音乐却已无法带来内心的安适,人们之间充满抱怨隔阂和猜忌,对于这样的局面,善良的姐妹俩无能为力。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之际,奇迹般地,巴贝特让法国朋友每年帮她买的彩票竟然中了一万法郎。姐妹俩都以为她获得了这笔数目不小的财富,应该是要返回法国了。可令她们没想到的是,巴贝特却恳请在牧师一百周年诞辰的聚会上,用自己的钱为教友们准备一顿真正的法式大餐,以了却她多年的心愿。姐妹虽然俩对此十分为难,生怕丰盛的美食阻碍了她们去往天国的道路,然而却又不忍伤了巴贝特的心,也只能和教友解释以求获得原谅。
得到许可后,巴贝特专程返回法国采购准备这顿晚餐所需的餐具、食物和美酒,为教友们呈现了一桌令人大开眼界的盛宴。就连已是将军的姐姐当年的追求者,也为这顿晚餐的丰盛和精致惊叹不已,他甚至品尝出压轴菜鹌鹑乃是出自巴黎著名餐厅的女厨之手。
原来,巴贝特就是那曾经红极一时的大厨。
尽管用餐过程大家表现得十分克制,但充满温情的美食似乎在开始融化人们冰封已久的心。有人开始轻呼“哈利路亚”,有人借着回忆老牧师来反省自身的过错,表达自己的歉意,而不再像以前索然寡味的聚会那样互相指责。
巴贝特的盛宴结出了美善的果子,餐后的烛光会上,大家聆听着圣洁的琴声和歌声,明白了天堂的光亮如何照亮着地上的人们,人们又将如何在地上对那美好的恩典做出积极的回应。当老人们手牵着手围着院子中央的水井高唱信心歌谣时,他们终于知道了永恒在靠近,因为他们正在用心灵体会当下的时刻,正在汲取圣灵撒在生活每一个角落的活水源头。
只有面对光明,才能走出黑夜,只有拥抱温暖,才能驱除寒意。
电影延伸:
本片根据丹麦女作家伊萨克·迪纳森的小说改编而成
荣获1988年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大奖
1987年第40届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奖
1989年第46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根据此作家小说改编的电影还有《走出非洲》也是一部灰常灰常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沉静如海
二战初期,沦陷的法国。
宁静的乡村小镇,相依为命的祖父和孙女二人,生活在一栋祖传老宅里。一个德军上尉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他所属的部队征用了这栋老宅的其中一间,指派他住了进来。
身为普通的法国人,祖孙二人的反应不出意料之外。他们不满,可他们无奈。面对胜利的侵略者,他们只能用沉默来反抗,保持着自己最后的尊严。
然而,一切似乎和他们想象的不同,军官不似报纸报道中所说的那些烧杀抢掠者,而是彬彬有礼,对音乐对艺术都有个人独到的见解点评。哪怕祖孙二人一直以冷若冰霜的态度对待,他也一如既往的每日寒暄,找机会和他们聊天。
随着相处时间的延长,他们才了解到,他来自于俄国的一个贵族家庭,是一位音乐家,参战只是家族的传统,他的父亲也和女孩的父母一样在第一次大战中身亡。
同样的爱好,同样的身世,让两颗年轻的心日益靠近,然而绵亘在两人之间的鸿沟虽然看不见,却又是如此的难以逾越。
记得在某篇文章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
人们用两种方式打破国界---
时而用战争,时而用爱情。
那么,当爱情遭遇战争时会打破什么呢?
而他们却只能忠于自己的内心。
电影延伸:
关于二战的电影看过许多,各类题材,或沉重或温情,关于爱情的也是常常出新,而这部的隽永与克制却深得我心。同时再推荐一部不错的战争背景下的电影《布达佩斯之恋》也是灰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