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是哗仔!
眼看着秋疯屁颠屁颠的吹来,玩观赏鱼的朋友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哗仔想到了防疫——观赏鱼的防疫,你们想到了吗?
每当哗仔提起“防疫”二字,没有人不同意,但是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为什么呢?
因为坏事还没有发生。
鱼不病,谁也不放在心上。
但是,只要是被病鱼收拾过几次,大部分玩家都会学乖的——比如哗仔本人。
今天,哗仔就结合自己的惨痛教训,和大家说说鱼缸防疫那些事儿!
本文适合观赏鱼新手阅读,尤其是金鱼和锦鲤玩家。预计耗时218秒。
养观赏鱼防疫第一招——定温定期
什么是“定温”?
什么是“定期”?
从大类上说,观赏鱼病最常见的只有两种:寄生虫鱼病和细菌性鱼病。其他种类鱼病的发生概率太低。
“定温定期”是为了预防寄生虫性疾病。
我们常见的观赏鱼寄生虫绝大多数属于原生虫。
什么是原生虫?
原生虫就是一直都存在于鱼体或者水体里的虫子。
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休眠状态,你可以不科学地把它理解为“沉睡的虫卵”。
当外界环境发生有利于它们苏醒的条件时,它们就会爆发。
比如最经典的小瓜虫和累枝虫。
而这个所谓的“有利的条件”,大多数指的是“波动的水温”或者“波动的酸碱度”。
尤其是在气候不稳定的春秋两季。
在这两个敏感的季节,最好给鱼缸加装恒温棒,哪怕你养的是冷水鱼。
恒定的水温可以抑制原生虫的发作。
这就是“定温”的目的。
话说回来,即使你做了“定温”,还是不能百分百规避虫子的苏醒,这时候,你最好定期给鱼缸做“防疫性杀虫”。
不同的鱼,杀虫方式不同;不同的观赏鱼,杀虫用的药也不一样。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如果展开来说,5000字也说不完,而且全是枯燥的药名,你也不乐意学。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私信哗仔,请注明你的观赏鱼品种数量大小和过滤方式,也要注明你的滤材品种和你的所在城市。
笼统一点说,就是用最适合你那个品种观赏鱼的杀虫药定期做防疫性杀虫。
不论是大型鱼还是小型鱼,每三个月做一次杀虫,还是没问题的。
拿锦鲤举个例子。
比如你在北京用的是1.2米底滤鱼缸养锦鲤,一共9条,平均体长30厘米,滤材是白棉和陶瓷环,最适合你的杀虫药是阿维菌素,需要用稀释法投放0.01毫升阿维菌素溶液。每三个月一次,春秋两季必做。
这就是“定期”目的和做法。
养观赏鱼防疫第二招——保护水质
注意!哗仔说的是“保护”,不是“保持”。这不一样!
我们在养鱼的时候,做开始做的工作是“开缸养水”。
我们好不容易把水质调好,我们在只有的操作中,要做的就是把水质保护好。
要保护的是两个方面的东西。
一个是保护“硝化细菌”,这个很好理解,但凡养过鱼的朋友,都理解我的意思。
另一个是保护“pH值”。就是要预防上文提到的“pH值波动”。
很多朋友知道水温波动的杀伤力,但是不清楚pH值波动的破坏力。
这里面又有两个事情。
一个是预防跌酸。长期不换水可能跌酸,滤材搭配不合理也可能跌酸。
跌酸的结果是“酸中毒”,是要死鱼的。
另一个是“大规模换水”。
大规模换水可能导致短时间内的酸碱度数值波动,一些娇气的鱼是会“休克”的。
至于保护硝化细菌,只要你不做下面几件傻事,大多是安全的。
第一,大规模换水。超过50%的换水,就是大规模换水。
第二,在不熟悉药理的前提下,在鱼缸里投放杀菌药和抗生素。
第三,清洗滤材,或者是大规模更换滤材。
这个太容易理解了,就不赘述了。
养观赏鱼防疫第三招——强化装备
哗仔在这里说的装备,指的是“检疫缸”。
我认识的很多养鱼大神家里都是有“两个鱼缸”的。
一个是养鱼的“主缸”,另一个是备用的“检疫缸”。
不知大家是否经历过,很多时候,死鱼是发生在“买新鱼”之后的半个月内。
这就是著名的“交叉感染”。
这是很多养鱼大神的恐惧的四个字。
交叉感染的结局,通常是“团灭”——新鱼老鱼全死。
客观说,交叉感染的发病概率低于5%,但是,没有人在明知有这百分之五概率的前提下心甘情愿地承担这份风险。
于是,观赏鱼高手想到了检疫缸。
当你想买新鱼了,而家里鱼缸此刻却是有鱼的状态,最优方案是赶快把备用的检疫缸里的水养好,然后再去买鱼。
第一步,把新鱼买回家先放进检疫缸饲养一个月;
第二步,把你主缸里最便宜的那条鱼放进建议缸饲养一周;
第三步,一周后,如果新鱼老鱼都没病,就放心合缸;如果病了,你要是大神,就治疗,你要是不是大神,就花钱球大神帮忙,如果你是个小气鬼,不想花钱,就把检疫缸里的鱼“人道毁灭”。
这么操作的意义就是——做大限度的规避交叉感染,最大限度的保护主缸里的贵鱼。
哗仔心里话:通过第一招,可以规避季节性疾病;通过第二招,可以规避手贱导致的鱼病;通过第三招,可以规避外来致病菌。哗仔的方案并不完美,但是对于新手来说,足够用了!
养鱼的路上,遇见哗仔,真好!
记得关注转发评论。
哗仔原创文章,拒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