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我读了一本近藤麻理惠女士写的关于整理的书籍——《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让我很受触动!它向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整理有了与之前不一样的想法。
在刚接触整理的时候,我觉得整理就是把家里的物品放置好,能够充分利用家里的收纳空间;后来看过《鼓起勇气,开始整理》觉得整理就是开始不一样的生活,放弃生活中不放弃的物品,就可以了。再后来,看过《极简整理术》后,觉得整理其实就是把物品都收起来,先从简单的做起,慢慢再加深整理工作。
但是这本《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却是让我心情起伏不定,让我对整理有了全新的、不一样的理解。
•整理是一个一次性的节日工作。
在这之前,我觉得整理真的是一项很大的工作,一次做下来,根本做不完。而且自己还要上班,还要照顾家人。根本抽不出时间来进行彻底的整理。还有整理需要很多的整理的工具,家里也没有,需要等到我把一些整理收纳工具都买回家,才好做整理。
其实这种想法并不陌生,因为之前的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后来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其实是因为自己根本不想去改变,害怕整理过后的改变让我无所适从,所以拒绝整理,拒绝改变。
在这本书中。近藤麻理惠老师告诉我们,现有家庭的物品摆放状态,实际就是你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我们不愿去面对未知不可控的世界,所以对整理也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这就造成了很多人产生慢慢整理,或者一天整理一点的想法。而这种想法造成的结果就是,整理效果不明显,反弹很大,有很强的挫败感。
这里近藤麻理惠老师提出让我们一次性对家里进行一个彻底的整理。这样可以看到整理过后明显的对比,整个房间也会变得干净整洁,呈现一种温馨舒适的状态。相信看到这样结果的人,都不愿再回到原来的状态中去。
所以,整理一定是一个一次性的“节日整理”。让我们在生活中拥有仪式感,将整理作为一项神圣的工作来做。
•一定要进行物品分类整理,而不是根据不同的功能区整理
不会整理,不懂整理的人,都会对整理产生一种错误的理解。会把物品放在顺手的地方,但这样的收纳方法会让物品的收纳很分散,不集中。物品也没有固定的位置,就会出现用的时候找不到的情况。如果是按不同的功能区分类,只是把这个区间的物品进行整理和收纳,究竟都有什么物品,同类的物品数量是多少,根本无法集中了解。
这就出现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在门厅整理过的鞋子,在衣橱中又要整理一下衣橱中的鞋子。等于是在做重复工作。但由于没有集中整理,就出现了某一类鞋子出现过多,无法选出让自己最心动的那一双,留下的鞋子会让占据更多的空间。导致空间的浪费。
•整理就是通过物品跟自己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物品种类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
回到农村帮奶奶烧火做饭,就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木柴在灶炉里,柴火放的少,火就越大,越旺。与之相反的是,木柴放的多,灶炉里就会浓烟滚滚,过年也热闹不起来。
做整理也是这样的。做整理之前,我们需要先做减法。把我们不属于自己的理想生活中的物品,先去除。留下自己喜欢的,能够帮助我们构建理想生活的物品。然后再进行收纳。
留下自己喜欢的,才能更好的给它们找到固定的位置,促使我们能够及时将物品归位。让家里时刻都保持整洁干净的状态,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幸福。
那如何留下自己心动的物品?如何通过物品与自己对话?真正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首先要确定,这叫物品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比如,餐桌是为了吃饭,书籍是为了让我们不断学习。每一件物品出现在家里都是有它存在的价值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品可能不再适合继续留在家里,这时,就需要我们感谢它曾经的陪伴。
当我们审视这些最终留下来的物品,就会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究竟对什么感兴趣,我们期待的生活与什么有关。
整理是对自己过去人生中出现的物品的一次重新的审视,对自己过去人生的一次重新认知;是对自己未来的一个思考,一个新的方向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