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自救手册 | 双心治疗带你走出焦虑症、抑郁症和强迫症(下)

【9】关于抑郁症

抑郁是焦虑症的一种并发症状,是神经衰弱最严重的表现之一,它来源于情绪上的疲劳,其实仔细想想也能明白,在与焦虑症的躯体症状做抗争的过程中,我们每天都活在恐惧和紧张的情绪里,每天都在消耗着自己的脑力和体力,久而久之,身心就会变得疲劳,觉得与疾病抗争的生活很痛苦,很想结束这样生不如死的日子,于是便开始对周围的一切变得淡漠,失去了任何兴趣,也失去了自身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动力,这就是抑郁的开始。

由于我们神经衰弱患者往往都会过分地关注自己的内在情况,所以我们疲倦的大脑会注意到每一秒钟的流逝,以至于一个小时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的漫长和难熬,而紧张、忧虑和恐惧的感觉也会在这期间变得更加强烈,以至于到了几乎无法忍受的地步,到了这时,我们就会有度日如年、活着好累,甚至生不如死的感受。

这里必须先要说明的一点,那就是很多人会错误地把抑郁情绪当作是抑郁症,虽然两者看起来很相似,但其实是有本质的区别。

抑郁情绪是任何一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感受,比如当工作不顺心、生活不如意,或者听了一些伤感的音乐、回想起一些伤心的往事时,人就容易出现抑郁情绪,这种抑郁只是短暂性的情绪低落,它会随着事情的过去或者遇到别的开心事而很快就恢复过来。

相反,抑郁症则是一种会附带躯体症状的心理疾病,并且会在生理上影响人体激素的分泌,它不仅会在情绪上让人长时间陷入低落,更主要的是还会在人的身体上出现一些症状,比如失眠、早醒、食欲减退、心慌、胸闷等等,这些躯体症状会反过来对人的精神产生折磨。

然而,无论是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两者都有一个相同的点,那就是对自我的价值感和认可度非常低,总觉得自己很没用,也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对未来感到一片迷茫。

所以,走出抑郁的第一步就是要去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我推荐有抑郁的人可以看看维克多·弗兰克尔写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或者多听几遍专辑里的价值感疗法音频,多去思考和感悟,如果仍然找不到生活的意义,那么请把打败这种无意义的感受当作是你人生的全部意义。

另外,有抑郁的人最好不要一个人独自生活,因为这会加重内心对于生活的忧虑和失望感,容易让人变得更加地抑郁,寻求家人或者朋友们陪伴,可以让空虚的内心获得一种被爱着的温暖。

由于没有内在的快乐源泉,抑郁的人几乎完全依赖外界环境来为自己提供快乐,去电影院看看电影,或者去人多热闹的商场逛逛、吃点东西,这些做法都比一个人静静呆着胡思乱想要好得多,外在环境的欢快气氛和娱乐活动,有助于抑郁的人保持生活的兴趣,防止情绪低落。

不要试图去消除抑郁,而应该去面对和接受,因为当我们竭尽全力想要忘掉某件事的结果,往往是把它记得更清楚,尝试着去接受抑郁,心情就会放松下来,思想也跟着平静,身体也就放松了,整个人就会像电池充电一样从情绪的疲劳中一点一点地恢复过来。

抑郁症并不会永远地存在,它只是情绪得了一场感冒,就像普通的流感一样,只是暂时地存在于你的身体里而已,它会让前一天的记忆成为后一天痛苦的开始,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而你完全有能力跳出这个恶性循环,方法就是有计划地为自己找点事做。

让自己保持每天有事可做绝对是走出抑郁症最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找点事情让自己做,让外界的事物吸引自己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外在的成就感一点点带动内在的希望,只有这样,时间才会过得快一些,紧张、忧虑和恐惧的感觉才会有所缓解,抑郁的情绪也会减淡。

还有一点,是克莱尔·威克斯博士在书中需要抑郁的人重点记住的,那就是:抑郁是情绪极度疲劳的外在表现,当你停止无谓的恐惧、抗争或逃避时,疲劳便会得到缓解,抑郁也会逐渐消失。这就好像你的身体是一辆快放完电的汽车,如果你不停地发动汽车,那么就不会有时间给电池去充电,但如果你放松下来,不再担惊受怕,生活的乐趣就会重新注入你的身体里。

我也曾经陷入了中度抑郁长达3个月,经常觉得吃不下饭、浑身疲劳没力气,有时候会突然莫名奇妙地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后来我决定自我拯救,开始一步一步地想办法让自己走出抑郁。

由于抑郁的那段日子里,我总是觉得自己身体很累,也无精打采,所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多睡觉,每天强迫自己睡超过10个小时,让自己睡得足够饱,就这样持续了一个星期左右,我就开始厌倦了睡觉,打从心底里渴望去做些事情来解闷。

我尝试去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比如洗碗、洗衣服、打扫卫生等等,做了半个月左右,我就变得不满足这些简单的家务活了,于是便开始跑步,每天跑步1~2公里,随着跑步日子的不断积累,我的精气神也慢慢地回归了,甚至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的眼光也没原来的那么悲观消极,浑身上下充满了想要好好做出一番事业的力量和梦想,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给自己制定了写下这篇文章和录制音频的目标计划,想要去帮助更多活在痛苦里的人走出来。

后来,在看过森田正马博士的书后,我才发现自己这一系列自我拯救的活动,居然和森田正马博士的“静卧工作疗法”十分地相似,这也更加验证了森田博士疗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10】关于强迫症

强迫症也是焦虑症的一种并发症,是最折磨人的一种症状,它的特点是会让人有着反反复复的强迫想法和强迫行为,这些想法和行为往往让人感到苦恼,比如经常去想自己可能会死亡的各种念头,或者是站在高处向下看时会有往下跳的冲动等等,它会不断地在我们内心里制造恐惧和紧张感,极大地损耗我们的精神,最终折磨得我们身心疲劳,而越是疲劳的大脑,就越会产生各种夸张和不恰当的想法

神经衰弱患者的强迫症往往是在身心疲劳或者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自我暗示趁虚而入所引起的,一旦大脑冒出了某种自我暗示或者消极的念头,它就会像被胶水粘在了脑子里一样,怎么甩也甩不掉,因此,患者往往会觉得自己的脑海里装满了很多令人恐惧和不安的念头,由于他们害怕去触碰这些念头,于是便选择逃避去做一些事,以免引起其他的自我暗示,这又导致新的可怕念头出现在脑海里。

根据克莱尔·威克斯博士和森田正马博士在书中的描述,强迫症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行为强迫、观念强迫以及注意力强迫

行为强迫

先说说第一种行为强迫症,这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强迫症,就是因为某些事造成的心里不舒服,于是强迫性地重复做一些事情来缓解,比如因为害怕沾染细菌而不停地洗手、害怕家里进小偷而反复地检查门窗关闭情况等等。

如果仅仅只是单纯地重复去做强迫行为,那么不一定会让人变得疲劳,但如果重复强迫行为的过程让人感到紧张或者焦虑,那么就会让人感到疲劳,从而导致大脑变得疲惫和僵化,比如当不停洗手又担心反复洗手会损害手部皮肤时,就会造成精神紧绷和大脑疲劳。

这种强迫症患者其实已经失去了一部分自由思考的能力,总是会被特定的想法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而大脑的极度疲劳又会反过来导致他无法从其他角度来看待问题,并且总是错误地想要和恐惧抗争,但这种做法永远都不会成功,反而会加深强迫想法和行为在脑子里的印象。

只有当下定决心去接受自己的强迫症时,你的内心才会感受到一种平静,这样就会让强迫行为变得没那么可怕和焦虑了,随着对强迫行为恐惧的消失,大脑就会逐渐地恢复理智,让自己有机会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观念强迫(思想强迫)

再来说说第二种观念强迫症,也叫思想强迫症,焦虑症患者的大多数痛苦都是由强迫观念引起的,所谓某种观念变成强迫性的,是指伴随某种有关事物的痛苦与不愉快,不断浮现在头脑中的一种观念,自己越是不敢去想它,却越是浮想联翩,对自己纠缠不休

强迫观念在神经衰弱症状中是很复杂的类型,一句话概括,就是把普通人也常常产生的观念和想法当成病态的异常现象,因为对这些想法感到担忧而想消灭它、克服它,从而引起复杂、混乱的烦恼,使痛苦加剧,越想克服它,反而越被感觉和观念所束缚,最终导致强迫观念的形成。

强迫观念绝非思想的异物,而是把平常生活中谁都会产生的负面念头,误认为是病态或者异常,这是一种试图将恐惧、担忧等心理消除掉而拼命挣扎所引起的一种痛苦,而且,一旦自己因为这些负面的念头开始怀疑自己脑子有病后,越是想将它治好,就越是让强迫观念更加恶化下去。

强迫观念产生的必要条件,就是对于某种想法有一种不要再去想的感觉,从而导致与想法成为一种对立关系,如果没有这种对立,就不会成为强迫观念,倘若在形成强迫观念后,一旦这种对立消失了,强迫观念也就没有了,烦恼也就消失了。

强迫观念是想象中的产物,但想象常常比事实可怕,这就像是做噩梦被妖魔鬼怪追赶一样,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痛苦,但是焦虑症患者为了摆脱痛苦,常常用各种人为的措施去对付痛苦,尽管无止境地重复错误,实际上自己却没有发觉错误之处。

即使患者能抑制住不去想某件事情,但是很快又会去想另一件事,就像是在脑子里不断地循环播放唱片一样,负面的念头和想法持续不断地占据着整个大脑,久而久之,这种无休止地强迫性思考会让精神压力变大,从而使得身心开始变得疲劳,神经系统也会开始变得敏感和脆弱,这又反过来让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变得僵硬,永远只能从最悲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无法跳出问题本身,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这就是思想的失控。

而且,焦虑症患者会对自身的死亡和疾病忧虑不安,深信死亡和疾病是一种即将发生的事实,因此便对死亡和疾病产生了恐惧和苦恼,甚至只凭自我的观察和判断,把普通人常有的感觉或观念误会成是一种病态的异常现象,想尽办法摆脱这些感觉和观念,这就越来越加强了精神上的冲突和自己的苦恼。

患者与强迫观念的关系,就好比拴在木桩上的驴,当驴被拴在木桩上的时候,它想要逃走,在围着木桩转圈的过程中,会把自己的绳子逐渐缠绕在木桩上,最后绳子越缠越短,直到把自己固定在木桩上动弹不得,这就像强迫观念患者,想要从恐惧和痛苦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却越来越挣脱不开,最终陷入痛苦的深渊,如果患者在忍受着痛苦时能任由痛苦存在,顺其自然地忍受下来,那就像驴虽然被拴在木桩上,但是却未曾缠绕,还可以在木桩周围玩耍。

各种各样的强迫观念,根本原因是相同的,都是因为惧怕它,把它当做累赘,企图消灭它,结果却越来越变得痛苦,越来越深地固着于此的缘故。若把这些现象视为理所当然,或认定为不得已的事,那么这些感觉就会不知不觉地消失掉。

强迫观念是把自己内心浮现的某种心情和想法认为不正常或不应该,试图让它不要出现而造成的,若把这些思想和情形当成必然,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就不会引起烦恼,这时可以说强迫观念治好了。

其实,焦虑症患者脑子里的各种念头是任何人都会有的一种情况,就是在一些场景里会控制不住地去想象一些可能会发生的事或者画面,比如站在高处向下看时就会想象自己跳下去砸在地上的画面、抓着刀时就会想象割手腕时的感受等等,这些观念本身绝不是什么病态的,很多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念头出现在脑海里。

不同的是,正常人往往想完就算了,并不会太在意这些想法,也不会在这些想法上多做停留,而焦虑症患者由于过分敏感,所以会因为恐惧和害怕而对这些念头产生强烈的抵抗情绪,他们会紧紧地抓住这些念头不愿松手,就好像一旦松手了,这些念头就会操控着自己的行为让事情发生一样,他们把这些正常人都会有的念头当做是一种病态的异常情况来看待,于是就产生了精神上的冲突,从而使观念和思想一直在大脑里转个不停。

任何念头、想法都是可以存在的,它们只是你的想法,不是事实,不是真的,不管什么想法,有多么荒唐、吓人,都不代表它们真的会发生,也不代表你就会那样,一个健康正常的大脑是可以允许任何想法存在的。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曾经很多次强迫性地出现过自己在文章写完前会不会就突然死去的想法,以及会不会在今晚入睡后就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但是我却依然去做该做的事,并坚持把文章完成了,因为我知道想法只是想法,它代表不了现实,它和现实有着很大一段差距,如果我因为这些强迫性的想法就害怕得停滞不前,那么我可能直到现在都是一事无成。

我们总想避开时常面临的痛苦,总想否定和压抑不断出现的欲望,这些痛苦和欲望当然不能自动避开,也不可能被否定,面对这一事实,便又想通过再进一步的思考与努力去处置它、支配它,为此,便必然发生精神上的冲突,这种冲突就是思想矛盾。

然而,正确的思想必然是与事实一致的,比如该恐惧的时候就顺应情绪让自己恐惧、该快乐的时候也顺应情绪让自己快乐,就是因为想按照个人的思想来创造或者改变客观事实,把恐惧强装作不恐惧、把不快乐强装作快乐,所以才发生了矛盾,一旦有了思想上的矛盾,强迫观念就产生了。

对于强迫观念,你必须明白这种强烈的反应其实来源于你现在敏感的状态,你能做的只能是暂时接受自己现在的样子,并且还要尝试去接受恐惧,因为当你越想大脑不去思考某件事或者越不希望发生某件事的时候,那么它就越是会去想那件事,在接受想法的同时还要让自己看清一个真相,那就是:你永远不会去做你所担心的那些事,你只不过是被夸张的想法和不真实的感觉所误导了而已。

开始的时候你也许只能说服自己一次,让自己接受真相和事实,但是,随着不断地练习,你的大脑思维就会越来越清晰,直到某一天你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分得清楚事实和幻想,并且让真相代替强迫的思想存在于你的脑海里。

希望大家了解强迫观念的本质,要从强迫观念中解脱出来,重要的是“顺从自然,顺从境遇”,我们各种各样情绪的出现,因为有其应该产生的原因才产生的,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认识到这一点就是自然的心理,除了不加抵抗地接受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这叫“顺从自然”,不能因为由于强迫观念带来的痛苦,就不上学、不上班,反而是为了回到现实的生活里,必须顺从所处的各种境遇,竭尽全力完成每天的工作和学习的任务。

神经衰弱或强迫观念患者,由于病的苦恼反倒得以悟道,获得了正确的人生观,这都是来自机遇的巧合,比如我的价值感疗法,就是在极度苦恼的时候才得以看破生死,找到了人生必须实现的价值,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我反而感谢自己曾经患上这个病。

注意力强迫

最后说说第三种注意力强迫症,注意力强迫就是不受控制地、无休止地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尤其是集中在那些躯体症状上,以至于对症状之外的其他事物都失去了兴趣,这种强迫症的出现往往来源于患者喜欢自我反省的性格特点,它同样会造成大脑的极度疲劳。

我们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会注意到自己,但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会将90%的注意力放在所做的事情上,只留10%的注意力给自己,而焦虑症患者则正好相反,他们对自己关注太多,以至于变得脑力疲劳,他们这样的做法也许已经存在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了,这种习惯不会一下子消除,不能说不关注就不关注了。

强迫症只是由恐惧和疲劳所引发出的个人习惯而已,如果你本来就是一个爱忧虑、爱杞人忧天的性格,那么经历过躯体症状的折磨后,你疲劳的身心就更容易去往那些不好的方面去思考,仅此而已,它只是你的一种思维习惯罢了。

患者常常会预先想象当天会有什么症状出现,结果往往是和想象的一样,然而症状的出现这是绝对不可能预先知道的事,正是由于自己预先使注意力向症状发作的部位集中,导致症状是自我暗示性地凭自己的想象产生的,而其他症状的发作,也都是由于这种预期恐惧经自我暗示所产生。

总的来说,焦虑症患者的头痛、失眠等症状,原本是正常人都会有的普通感受,由于患者自己抱有病态的错误认识,于是便自我暗示性地在注意力集中的位置形成一种执念,当患者将注意力固着于此时,对周围的注意力已经不能自由指向和活动,反而对固着点执迷不悟,甚至完全相信这些自我暗示的东西都是事实。

其实,注意力强迫症的来源是我们每个人天生自带的一种“自我独特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世上最独特的那个人,这种“自我独特感”在国际精神医学大师欧文亚隆所写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这本书中有提到过。

书里是这么写的:

我们每个人,从早先的儿童到长大成人,都紧紧抓住一个非理性信念,那就是自己是具有独特性的。极限、衰老、死亡,这些可以适用在他人身上,但对我来说不适用。 人在内心深处相信自己是不会受伤的、不会毁灭的。在生命之初就可以找到这种原始信念的起源。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初期都是极端自我中心的时期,自己就是全世界,和其他客体或生命之间是没有界限的。 每一个念头都不需要个人努力就能得到满足,想法能产生实际结果。人与生俱来有一种特殊感,并将这种现成的信念当作盾牌来对抗死亡焦虑。

也就是说,在正常人的思维里,会觉得自己是被上帝所眷顾的幸运儿,觉得生老病死都是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东西,就是这种非理性的信念,所以才让正常人不会患有焦虑症,也不会对死亡感到恐惧。

而焦虑症患者,由于经历过惊恐发作和躯体症状,体会到濒临死亡的那种恐惧感,所以他们原本的那种和正常人一样的非理性信念就被击碎了,从原来的认为自己是被上帝眷顾的幸运儿,转变成认为自己是被死神盯上的倒霉蛋,因此身体哪怕只有一点不舒服的苗头,都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快要不行了,是不是就要死了等等。

对于这种注意力强迫症,克莱尔·威克斯博士和森田正马博士给出的治疗建议非常简单,那就是任由大脑去想任何的想法,无论这些想法是荒谬的还是可怕的都不要去抵触,越是感到恐惧的东西就越是要抱着必死的决心走上前去把它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把脑子里出现的任何想法当作是正常思维的一部分去接受就行了,而不是把这些想法看作是自己不敢或不该去想的事,尝试带着这些想法继续去做自己的事,让大脑自由地思考,不必勉强,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逐渐对那些想法失去了兴趣。

其实,这种注意力强迫本质上是自我安全感的缺乏或者丢失,因为曾经经历过那些症状不受控制地出现,所以便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再次出现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比如不敢自己一个人出门,担心出门后就会出现心慌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担心在得不到家人的帮忙和救助下自己就会死掉。

这种自我安全感缺乏的状况和人类的婴儿时期非常像,人在婴儿时期必须时刻待在父母的身边才能有安全感,否则就会哭闹,而随着不断长大,开始自己一个人吃饭睡觉,一个人出门上学玩耍,逐渐地有了自我安全感,觉得自己一个人做事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而经历过躯体症状发作的人,其实就是被打回到了婴儿时期的状态,因此需要逐渐地重新学习自己一个人去做事,一个人出门,一点点地重新培养起自己的自我安全感。



【11】关于恐惧症

当一些强迫观念或者想法反复出现,并且无论怎样都甩不掉时,就会使自己对某些事或者某些地方产生一种持续的、没有理性的恐惧心理,这个时候往往还只是属于强迫症的范畴,要想成为恐惧症,还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神经变得疲劳和敏感。

神经在疲劳和敏感的时候,人的情绪反应会变得很夸张,会小题大做,一件只会让正常人有点担心的事情,在他这里就会感到惊慌失措甚至绝望,他会对本来并不太可怕的想法做出极端地反应,如果此时他正好又处于脑力疲劳的状态,那么他就可能受到强烈的刺激,从而对发生的事情念念不忘。

强迫症患者为了使自己不去感觉或不去思考某一特殊的事物,反而经常被这件事物带来的恐惧感所驱使,由此诞生出各种类型的恐惧症,比如害怕出门到公共场所的广场恐惧症、害怕站在高楼向下看的高处恐惧症、害怕不吉利的吉凶恐惧症、害怕封闭房间的密室恐惧症、害怕性爱时会猝死的性交恐惧症、害怕和陌生人聊天的社交恐惧症等等等等,数不胜数。

根据森田正马博士所说,几乎任何一个正常人都有他们所恐惧的东西,而恐惧症的来源是人性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想象力,之所以会恐惧,是因为人们常常把想象力用来想象危险即将到来的画面,并且还没做好接受最坏打算的心理准备。

有的人一旦走出家门,就会感到难以遏制的恐惧感,尤其是当他们处在人多的场所或者任何让他们自己觉得被恐惧淹没而无法迅速逃离或求得他人帮助的场所时,情况就更是如此,神经衰弱患者的恐惧症中最典型的就是广场恐惧症。

广场恐惧症是指对某些户外场所或者公共场合的恐惧,患者会害怕去某一个特定的地方,但是并不害怕去其他地方,这一般都是由强迫观念而造成对某个场所存在心理阴影,进而发展为恐惧症的,比如我第一次惊恐发作的时候是在地铁站,这就导致了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去地铁站坐地铁,总害怕会在地铁站上再次发作,而一旦去了地铁站,我的身体就会不自觉地出现心慌心悸、呼吸困难等躯体症状。

实际上,广场恐惧症患者所害怕的并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是他们自己,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出去后会不会惊慌失措,会不会承受不了,也不知道万一遇到发作的情况后该怎么办,他们并不害怕去某一个场所或者地点,他们害怕的是,如果在这个场所发作后他们无法迅速逃离这个地方。

有时候恐慌感会强烈到让患者觉得难以承受,但实际上恐慌永远都是可以承受得了的,只有当患者抱着完全接受的心态等待最后那一点恐惧过去后才能明白这一点,如果患者一觉得自己承受不了就开始退缩,那么恐慌就会变得更加难以承受,患者也会被恐慌给打败,但如果患者下定决心将问题看个明白的话,他们往往会在恐慌感过去之后找到一种心灵的安宁。

还有三个恐惧症是焦虑症患者经常会出现的,分别是死亡恐惧症、疾病恐惧症和吉凶恐惧症。

死亡恐惧症和疾病恐惧症都不难理解,无非就是患者脑子里存在夸张的念头和不切实际的想象,导致自己把一些正常人都会出现的状况误认为是死亡或者疾病来临前的征兆,从而让自己陷入到一种恐惧和忧虑的感受里无法自拔。

死亡恐惧症和疾病恐惧症在另一个方面恰好反应了患者的求生欲望,对死亡和疾病有多恐惧,那么生的欲望就有多强烈,如果生的欲望逐渐变小,那么对死亡和疾病的恐惧也会逐渐变小,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死亡和疾病有恐惧,反而是件好事,说明自己并没有抑郁也没有自杀的念头。

至于吉凶恐惧症,这个其实很多正常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带有一点,比如很多人都不太喜欢“4”这个数字,因为它的读音和“死”相近,反而喜欢数字“8”,因为读音和发财的“发”相近,又比如人们都说眼皮跳是“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等等等等。

对于有吉凶恐惧症的患者来说,事实无论怎样都无所谓,唯有他们自己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由于沉浸在各种吉凶戒律中,以致于牺牲了眼前的一切幸福,这种吉凶恐惧症的特点是百人百样,千奇百怪,这种吉凶强迫观念是人们的烦恼被夸张了的典型。

森田博士表示,那些经常忧虑不安、一筹莫展、平平凡凡的人和不拘成败、大刀阔斧,在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的人,他们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与这种过分看重吉凶的心理有关。

对于恐惧症,克莱尔·威克斯博士给出的治疗方法是完全地接受,包括接受恐惧,当恐惧症来临时,患者可以深吸一口气并快速地呼出,在呼气后猛然地让身体放松下来,让恐惧感一掠而过,因为恐惧的感受只不过是身体释放的一阵电流而已,患者们必须看清这个事实。

经历恐惧,了解恐惧,放弃抵抗,去完全地接受,这是应对恐惧症唯一的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


【12】关于失眠

睡眠对于焦虑症的痊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克莱尔·威克斯博士也在书中说过睡眠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手段,对于失眠的患者,威克斯博士提倡可以持续使用一段时间的镇静剂来辅助睡眠,不过,光靠镇静剂是没办法彻底治好失眠的,最重要的还是患者能不能接受并飘然地度过引起失眠的所有问题。

很多焦虑症患者会有睡眠恐惧,每当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开始胡思乱想各种令自己担忧害怕的事,比如担心睡着后会有小偷进家里偷东西,又或者是担心半夜心脏会出现问题等等,而之所以会发生这些恐慌是因为你的神经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过于敏感了,当发作了一次症状后就会更加害怕下一次发作,所以恐慌才会显得一次比一次强烈,但是,如果你尝试放松下来,对恐慌的感受加以分析,并且暂时容忍这些恐慌感的出现,任由它们遍布全身,那么你的内心就会慢慢地平静下来,从而打破焦虑症的恶性循环。

由于焦虑症患者的身心大脑都已经被折磨地非常疲劳,所以神经很容易就会变得过分活跃,当躺在床上时,脑子就容易不受控制地冒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有时会回想白天做过的事,有时会去想第二天要做什么,即使停止了一个想法,另一个想法也会很快就冒出来,这就是焦虑症患者大脑疲劳的原因。

甚至有的患者,一旦想到自己已经连续几个晚上失眠了,就会害怕今晚再次失眠会让身体承受不了,会担心自己熬不到第二天就死掉,于是希望入睡的欲望就会变得非常强烈,这反而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紧张和焦虑,从而更加难以入睡。

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恐惧和忧虑,后来亲自问过心血管内科的医生关于失眠是否会猝死这个问题,结果医生却告诉我说,他从来没听过也没见过因为失眠而死亡的人,他说失眠和熬夜是两码事,失眠是想睡但是睡不着,而熬夜是不让自己去睡,失眠的时候你以为没睡着就是没休息,实际上,医生却告诉我,只要你躺着并且闭上眼睛,身体就已经是在休息了,只不过效果没有睡着那么好而已,但是也绝对比熬夜强得多,有句话叫“闭目养神”就是这个道理。

我也有过连续三年的失眠问题,每当闭上眼睛的时候,大脑就会开始不受控制地胡思乱想,相反,我的爸爸反而是一个睡觉达人,只要沾上枕头,他甚至可以在一分钟之内就睡着,于是,我就这个问题和我爸爸进行过探讨,想找出我们彼此在睡眠上的差异,后来我发现,我爸能快速睡着,是因为他睡觉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任何事情,整个大脑都是一片空白的状态,而且他躺床上的时候也几乎不会乱动。

后来,我仔细琢磨下发现,每当我一段时间没睡着就会在床上转一个方向睡,结果这种辗转反侧的做法反而让自己变得更精神了,于是我开始训练自己在床上躺着不去乱动,刚开始确实有些效果,会感觉到一阵困意袭来,但是渐渐地又没效果了。

最后,我开始尝试让大脑保持放空的状态,却发现很难做到,因为大脑总是会不受控制地冒出各种想法和画面,像是放电影一样,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学习冥想,在练习了大概半个月左右,我的大脑就可以做到1分钟内完全不想任何事情的放空状态。

随着冥想练习次数的逐渐增多,我大脑放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最后真的做到了在不知不觉中就入睡的境界,现在我每天晚上都能在10分钟内入睡,靠的就是大脑完全放空的能力,只要大脑放空了,身体也就很自然地不会乱动了。

对于那些抗拒吃药来辅助睡眠的患者,我推荐去学习冥想来训练自己大脑放空的能力,练习的时候不要抱有怀疑的心态,也不要心急地想要快速见效,冥想追求的就是一个内心平静的状态,只有达到这个状态,睡意才会自然到来。

睡眠其实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若是为了睡着而努力的话,那么大脑就处于意识活动状态了,所以越想努力入睡,反而越睡不着就是这个道理。当你觉得自己失眠睡不着时,其实只是对该睡觉的时间睡不着感到忧虑而已,其实你一样可以睡得着觉,不信的话你可以尝试两三天不睡,你就会发现自己在极度疲劳的时候会瞬间进入睡眠之中。

另外,克莱尔·威克斯博士还在书中说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睡眠是人类几千年来养成的本能习惯,它不会因为你的担忧和焦虑而发生任何改变,即使你今天睡不着,明天或者后天也肯定会睡得着,它迟早是要来的。

所以,对于睡觉这件事,顺其自然就好了,既然睡不着,那就让它睡不着,如果你以平静的心态,做好了一整都睡不着的心理准备,那它反而有可能睡着,而且,就算真的睡不着了,那又怎样呢,反正也不会死人,你就不用太担心了。




【13】关于吃药

关于吃药这一点,患者之间的分歧往往很大,有一些患者通过药物成功控制或者治好了自己的病,所以支持吃药,也有一些患者在没吃药的情况下通过其他自然疗法治好了自己的病,加上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太大,所以反对吃药。

我原来也是一个坚决反对吃药的人,原因有两点:

第一是因为我自己靠八字疗法和静卧工作疗法治好了身体90%的症状,而且精神类药物的副作用特别可怕,成瘾性也大,我担心会造成一些后遗症,所以不希望吃药;

第二则是我对精神心理医生的不信任,觉得药物治疗是医生贪图方便的做法,治标不治本,而且由于我第一次是去私人医院看的精神心理医生,医生只是随便问了几个与我收入有关的问题就开了2000多块的药给我,让我感觉自己被割韭菜了,所以更加不信任医生开的药。

尽管我的症状好了90%,但是剩下的10%却偶尔复发,这让我非常苦恼,直到后来,我在公立三甲医院遇到了一位懂得双心治疗的心内科医生,可以说他是我的贵人,在对我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心理疏导和专业解答后,我对他有了很大的信任,在他的建议下,我尝试接受了药物治疗。

在吃药之前,我反复纠结思考了很久,还不断地问家人到底要不要吃,因为我看了药物的说明书,上面的副作用特别可怕,比如会引起抑郁、会加重自杀行为、会导致精神分裂、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会出现心脏骤停、会导致梦游甚至会出现死亡等等,看了这些副作用,说不担心那都是假话,我特别害怕自己吃药后会出现这些副作用,我不想为了剩下的那10%去冒这么大的风险。

我的家人都让我吃药,他们说生病了就得吃药,这是常理,还说任何东西都有好坏两个方面,连水喝多了都会导致水中毒出现死亡呢,难道就不喝水了吗?任何东西,只要在适量的情况下,就是对人有好处的。

我仔细想了想,也觉得确实在理,而且我还想到另一个方面,那就是生物制药公司花费上亿的资金研发出来的药物是为了治病救人和赚钱的,如果副作用出现的概率真的这么大,早就被国家政府叫停并且退出市场了,怎么可能还继续售卖,甚至还被医院采购呢?

想通了这个道理后,我鼓起勇气把药吃了下去,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在我吃药的几个月里,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出现,甚至连头晕乏力的情况也没有,我想也许是我的医生用药量非常谨慎,只让我按最小剂量去服用,再根据情况一点点增加药量,所以才没出现什么副作用,这也导致我更加信任我的医生。

其他精神心理医生都是开出正常量或者超过正常量的药让患者服用,并且让患者复诊的时候再根据吃药的效果进行剂量的增减,感觉就是把患者当做小白鼠一样去试验药物剂量,一点都不顾及患者的心理感受,这可能也是很多患者抗拒吃药的原因之一。

如今,我的躯体症状已经全部消失了,精神心理状态也恢复了和正常人一样,我不确定这是不是吃药的作用,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吃药让我有了一种心理安慰,即使自己一个人出门,每当想到自己吃过药了,觉得有药物的控制,就不会再担心出现躯体症状,久而久之,我也就真的不害怕了。

钟南山院士说过一句话,那就是“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我觉得吃药就是让我打心底里有了一种安全感,所以我就不会再恐惧或者害怕得去胡思乱想,症状也就不会加重,结果就真的一点点地变好了。

焦虑症患者有一个毛病就是凡事总想太多,自己吓唬自己,这一点在吃药这方面也是一样,就像我没吃之前也是会胡思乱想会不会有副作用发生在身上,而一个没有焦虑症的正常人,一般拿到药却是连说明书都不看,直接按照医生的嘱咐吃的,这一点也是我们焦虑症患者需要多多学习的。

另外,我发现很多患者总是喜欢打听别人吃的什么药,甚至会私自去买别人吃了有效果的药来吃,这一点非常不好,因为有些人的体质是不适合吃一些药物的,有一种副作用叫“过敏性休克”或者“过敏性死亡”,就是因为担心药物里存在让人过敏的东西,所以一般医生开药前都会要求患者进行抽血化验或者询问过敏史,以防止开错药,如果是自己去买药,则很可能会出现买错药而导致过敏的情况。

最后,关于吃药这一点,我建议大家还是能吃就吃,因为这可能是你痊愈所需要冲破的最后一道关卡,药物就是为了治病救人而存在的,所以只要在合理的剂量内服用,真的不需要顾虑太多,如果实在是克服不了对药物副作用的恐惧,那么可以跟医生说明情况,让医生换药或者推荐其他的物理疗法来帮助自己,一定不要自己私自去买药来吃。



【14】名人患病经历

克莱尔·威克斯博士(1903-1990年)

克莱尔·威克斯博士早年是学自然科学的,后来在她37岁时决定开始学医,一开始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内科医生,帮别人看看普通的感冒咳嗽头痛等症状,后来她自己陷入了极度的神经疲劳状态,最终她依靠自己的力量痊愈了,所以她很能理解陷入神经症的人内心有多么的痛苦,因此决定帮助别人修复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的内心重回平静。

在威克斯博士不到30岁的时候,她因为被怀疑患上了肺结核而被医生们送往乡村,医生们要求她在山里呆上6个月,在此期间什么都不能做,甚至连窗帘也不能拉,她基本上被限制在床上,6个月里无所事事,后来做了X光检查,才发现是误诊,实际上她得的是严重的扁桃腺炎。

正是这段经历,让威克斯博士了解到自闭和焦虑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于6个月内她一直被别人指挥着说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所以也导致她失去了做任何事的自信心,后来离开了乡村后,她经常会在夜里醒来,并且感觉心脏砰砰地跳个不停,甚至还会心跳加速,就这样,她患上了长达2年的焦虑症,有时候会在夜里快要睡着的时候惊醒,然后心跳就会越来越快。

尽管当时遭受着焦虑症的折磨,生活得很痛苦,但是威克斯博士依然没有放弃学业,她在写论文时,每当身子前倾靠在打字机上,心脏就会剧烈地跳动,但她依然坚持完成了博士论文并拿到了学位。

后来,威克斯博士的一位参加过战争的士兵朋友跑过来安慰她,说她的这些只是神经紧张的症状而已,很多在战地壕沟里呆过的士兵其实都出现过这些症状,听了朋友对症状的解释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威克斯博士的焦虑症就全好了,甚至还去瑞士爬了一次山。

森田正马博士(1874年-1938年)

在森田正马博士大约10岁的时候,曾经在寺庙里看到过两幅画着血池和刀山的地狱图,这两幅地狱图让森田博士感受了一股难以形容的、毛骨悚然的恐怖气氛,从那之后,他便经常受到死亡恐惧的袭击,有关生死的问题经常在他脑子里缠绕不停,无论遇到什么事,他都会和生死关联起来思考一番,这也暴露了他具有神经质的性格特点,是地狱图刺激了他的神经质觉醒。

到了14岁时,森田博士上了初中,当时他立志要当个发明家来建设祖国,但是由于对生死和哲学等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于是他便陷入到各种迷信活动中,比如求仙问佛、降妖法术、算卦问卜等,甚至还研究骨相学和观相术,后来十六七岁的时候开始患上头痛,并且时常发生疲劳性的心悸,医生诊断说他心脏不好,所以连续两年的时间都一直在吃药,多年后,森田博士才明白,自己的心悸只不过是由神经衰弱引起的,结果却因为这个医生的误诊,导致他脆弱的心灵里深深种植了对心脏病恐惧的种子。

初中毕业后,由于森田博士身体虚弱和家庭经济困难,他的父亲不让他报考高中,好在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解决了学费问题,森田博士顺利上了高中,在高一高二时钻研骨相学并且对这些学问深信不疑,到了高三时确定了未来攻读精神病学的志愿,因为他觉得要想了解人生问题,首先必须要知道身体结构的情况,然后再从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着手研究,从身心两个方面来观察人,这样才是解开人生问题最正确的道路。

在高中的某一天夜里,他因为练习骑脚踏车而突然心悸发作,全身震颤,以致于死亡恐惧也接连袭来,从那之后,这种精神性的心悸发作或轻或重地持续了好几年,每年发作几次,多的时候一个月发作两三次。

在大学期间,森田博士曾经因为某种机遇而让身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那是大一期末的时候,他因为长期受到头痛、腰痛、心悸等神经衰弱症状的影响,以致于很难完成学业,对于考试也感觉有点难以应付,就在这个时间节点,家里因为忙于农活而连续两个月忘了寄生活费给他,导致他觉得家人抛弃了自己,随后便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于是放弃了吃药和其他治疗措施,抱着拼死的心态彻夜不眠地学习,考完试后,身上神经衰弱的症状竟然全部消失了,这让他明白了身上的症状其实全都是自己幻想出来的结果。

这一次机遇,是让森田博士决定致力于研究神经质的根本原因,到了大学毕业后,他留在医科大学精神病专业当了助教,并且开始运用各种各样不同形式的方法去治疗神经质患者,如催眠疗法、电击疗法、药物疗法、精神疗法、说服疗法、物理疗法、暗示疗法等等等等,通过分析治疗结果来验证不同治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且最终形成了一套对神经质患者最有效的疗法,也就是静卧工作疗法,可以说,森田博士是治疗神经衰弱的医生中最具有试验精神的人。

森田博士在试验各种治疗方法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医生沉迷于书本上的知识,而忘记了生活中的常识,导致下了很多错误的诊断,他也因此抨击了那些只懂纸上谈兵、盲目照搬治疗方法,只在乎治疗效果而不管患者心理健康的医生。

森田博士还表示,如果凡事都不去介意,也不闻不问,那么人世间也就没有任何怪事可言了,神经质的各种症状也是这样,如果患者本人对它们毫不在意,那么也就没有所谓的症状了。

佛祖释迦牟尼(约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祖也曾经因为神经衰弱而患上死亡恐惧症,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在他29岁时,因畏惧死亡与疾病,对人世间生老病死的痛苦悲观至极,加上当时释迦族姓面临灭族的战争威胁,也对当时的婆罗门教非常不满,于是便决心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以求摆脱生老病死这四大苦难。

释迦牟尼佛祖四处遍访名师,一开始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跟随“数论”先驱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学习禅定,后来又到尼连禅河附近树木中单独修苦行6年,最终他意识到苦行不是达到解脱的道路,于是转而在伽耶菩提树下静坐思考四谛、十二因缘之理,最后觉悟成道,领悟到世间无常和缘起缘灭等真理。

觉悟后的释迦牟尼佛祖开始在鹿野苑向他的侍从阿若憍陈如等5人说法,之后的45年间一直在印度各地进行传教,并组成传教的僧团,奠定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到了80岁那年,在拘尸那城附近的婆罗双树下圆寂,释迦牟尼佛祖的弟子将他终生说教的内容整理成“经、律、论”三本佛教经典,后来佛教逐步扩大成为世界性宗教。



【15】患者案例分享

1、害怕中风的高血压男人

在克莱尔·威克斯博士的书中有这么一个病例,一个男人去医院做检查时发现患有高血压,医生跟这个男人说他有可能会死于中风,男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开始变得非常沮丧,连他手头中正在接手的一份非常重要的工作都觉得毫无意义了,从那之后,他就变得非常紧张和忧虑,每当他想到自己会死于中风时,全身上下就会笼罩在一种不安的感觉中,甚至有时候读到关于高血压和中风的文章时,也会变得十分害怕,并且止不住地去胡思乱想。

为此,克莱尔·威克斯博士特地找到了这个医生进行谈话,当得知男人因为自己随口的一句话竟然变得那么消沉时,医生也吃了一惊,随后医生跟威克斯博士解释说,自己原话的意思是等到男人年老体衰的时候才有可能会中风,并不是说在他现在年轻力壮的年纪就会中风,由此可见,是男人对医生说的话太敏感了,以致于思维凝固在了一件事的负面情况上。

很多患有神经衰弱的人也会有这样的思维模式,总是控制不住地去想一件事最糟糕的一面,从而导致精神压力变大,最终弄得身心疲劳,神经系统也因此变得敏感和脆弱,这又反过来让大脑思考问题的方式变得僵硬,于是永远只能从最悲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无法跳出问题本身,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这就是思想的失控。

紧接着,患者就会慢慢地丧失掉自己生活的信心,但是,为了证明他自己依然能够把控自己的人生,不少患者就开始对自己进行反击,总是找一些东西或者做一些事情来测试自己,以证明自己并没有被打败,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耗费掉巨大的精力。

2、神经疲劳的安妮

在克莱尔·威克斯博士的书中有这么一个病例,一个叫安妮的妇女有着十几年的神经性疲劳,最初患病起始于她20岁的时候,某一天晚上,她家进了小偷,于是她整个人都被吓得魂飞魄散,从那之后,由于害怕家里再进小偷,她再也没办法安稳地入睡,导致她的睡眠规律被破坏了,并且患上了失眠,身体机能也开始变得紊乱。

渐渐地,安妮的情况越来越糟,她越是疲劳就越害怕,觉也睡得越来越少,这又导致她更加地疲劳,后来,她开始担心起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一旦想到煤气有没有关好,她就会一遍又一遍地去检查,甚至为此浪费几个小时的时间,只为了检查煤气。这种神经性疲劳的病症一直折磨安妮到30多岁,长达十几年。

对于这种情况,克莱尔·威克斯博士在书中说到,神经性疲劳是神经性疾病中最令人痛苦的一种,它会在你陷入焦虑与害怕的恶性循环时出现,而疲劳的大脑则会产生各种夸张和不恰当的想法,比如会担心晚上睡觉时会突然停止了呼吸而死掉,或者害怕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太大会让自己突然死亡等等。

另外,在疲劳的情况下,人的神经也会变得非常敏感,以致于情绪也会变得十分敏锐且强烈,有时候一点点小事,就有可能导致情绪的过激反应,变得激动或者暴怒,这些属于情绪上的疲劳。

如果一个人的反应过分敏感和强烈,那么他的应激激素将会被耗尽,并且还会让他觉得筋疲力尽,这是肾上腺衰竭的表现之一,而当他翻来覆去地想自己的病并为此担心了很长时间后,就容易产生脑力疲劳,这时人就很容易患上恐惧症和强迫症。

3、护士的窗户恐惧症

在克莱尔·威克斯博士的书中有这么一个病例,一个产科医院的护士患有恐惧症,她总是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有一次,这个护士抱着一个新生的婴儿去洗澡,由于她当时处于一种情绪极不稳定的状态,她感到自己的思维和情感近乎失控。

当她低头看着怀里的婴儿时,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任何正常人都会有的想法,那就是她担心自己目前不稳定的状态会不小心伤害到这个婴儿,但是,由于她当时的神经非常地敏感,于是这个担心伤害到婴儿的想法立马转变成了自己想要故意伤害婴儿的念头。

而且她恰好抱着婴儿站在了一扇打开的窗户旁边,于是她的脑子里又闪过一个念头,那就是她想把婴儿从窗户扔出去,这个念头刚一出来,护士就吓得赶紧跑掉,远离了窗户。

后来,每当她抱着婴儿经过走廊的时候,她都会急匆匆地走过那个窗户,从那以后,她一看到窗户就会想起自己那个把婴儿扔出去的念头,这导致了她不再愿意从任何窗户的旁边经过,每当她不得不经过窗户的时候,她的心里都会感到一阵恐惧和发慌。

威克斯博士分析说,护士的这些想法只是在一个非常疲劳的大脑中会出现的奇怪想法而已,不要去试图阻止这些想法,因为这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应该去接受这些想法,想就让它想吧,必须习惯大脑会冒出这些想法,而这些想法的本质,只是在非常疲劳的大脑中出现的奇怪的、吓人的想法,这些想法仅仅只是想法,并不代表什么,想象不等于事实,仅此而已。

我们必须经常并且规律地练习审视真相,尤其在强迫性想法出现的时候,因为这种想法是被错误引导的想法,有时甚至是在强迫或者驱使我们做出错误的举动,在这种时候我们更要练习,并告诉自己这只是在疲劳大脑中出现的奇怪想法而已,这种真相也许只能停留一会,或许只有一秒钟,但起码在这段时间里不会有难以抗拒的强迫观念袭来,我们会享受到片刻的宁静,而这种宁静、这种转瞬即逝的平和则正是我们可以依靠的东西。

4、夜晚心悸发作的恩师

在森田正马博士的书中有这么一个病例,患者是一名妇女,也是森田博士的大学恩师,她经常会在夜晚的时候心悸发作,每次发作都持续3到5天,于是便找到了森田博士寻求治疗,经过各种检查后发现并没有器质性问题,森田博士立马诊断她的情况是发作性神经症,属于精神性的疾病。

当森田博士第一次去妇女家中诊治时,由于前一天晚上有过心悸发作,所以她对森田博士说今天晚上肯定还会出现同样的发作,并她也做好了心理准备,等待心悸发作的到来,听了妇女的话,森田博士指导她,让她今晚睡觉时采用最容易引起心悸发作的姿势去睡觉,并且整个发作的过程都要忍着痛苦保持住姿势,同时耐心地观察和体验心悸发作的感受。

等到第二天,森田博士再去复诊的时候,妇女说按照指导的方法等了一整晚,结果却没有出现心悸发作,并且过了大约不到5分钟的时间,自己就睡着了,还是一觉到天亮,于是,森田博士问妇女,她是否认为以后还会出现晚上心悸发作的情况,结果妇女却回答她相信以后不会再发生了,因为经历过前一天晚上的等待,她以前那种不安的感觉已经完全没有了。

对此,森田博士解释说,是因为妇女有了思想准备去迎接一整晚会发作的痛苦,并且下定了决心等待并且好好探索发作时那种恐怖的感受,正是她没有这种打算从发作中逃避的恐惧心理,才导致了心悸没有发作,因为以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去预先幻想心悸发作的情况,所以才增大了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痛苦,经历过这次之后,她有了全新的体验和感悟,等到下次再发作时,也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这种情况。

当症状的发作即将发生时,就可以顺势地从发作中解脱出来,正如我们故意想要去害怕的时候,却不会发生恐惧,我们做好拼死一搏的思想准备时,最糟糕的情况却总实现不了,同样道理,当你想努力引起症状发作时,却绝对不会出现发作,因为此时你的心态和平时是完全不一样的,它少了一种不安和恐惧,多了一份勇敢和从容。

5、胃痛发作的妇女

在森田正马博士的书中有这么一个病例,一位69岁的妇女在十年前胃痛发作,从那以后,每年都有几个月的时间被胃痛折磨着,而且发作时间基本固定,每天发作一两次,每次发作1-2小时,多数是在傍晚6点左右发作,而经常在发作后的当天晚上出现严重的尿频情况。

妇女的胃痛一开始被大学医院内科怀疑为胃癌,结果发作的第二年又被医院外科诊断为胆结石,在这十年里,她先后经历了12名医生的治疗,都不见好转,最后,一名医学博士诊断这个妇女的胃痛是神经性的症状后,把这位妇女引荐给了森田博士进行治疗。

森田博士让妇女进行绝对卧床疗法,因为妇女已经形成每天固定时间胃痛发作的习惯,所以,在卧床的第一天晚上,森田博士就让妇女想方设法地去自己引起胃痛发作,然而当天晚上却根本没有发作,在卧床疗法的第三天,曾经有稍微要发作的苗头,但是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后来,在停止卧床疗法的第一天,妇女有些高兴过头,所以稍微打破了闲聊的禁令,结果就开始出现轻度的胃痛发作,于是森田博士在妇女颈部第七颈椎的两边用手指大力按压,消除了胃痛的发作,此后,在工作疗法进行了十天左右,胃痛的发作没有再出现,于是妇女就痊愈出院了。

对于妇女的胃痛症状,森田博士判断它是恐怖感受之一的异常表现,是由精神交互作用引起的症状,它一开始可能是由真正的胃痛引起的发作,后面再次发作的胃痛,则是对胃痛的恐惧,导致注意力集中在胃部上面,从而引起的发作,因此多数发作的时间往往也是定期出现的。

6、电车上恐惧发作的学生

在森田正马博士的书中有这么一个病例,一个22岁的学生,在某一年的秋季,他独自一人乘坐市郊电车,后来乘客们全都下车了,车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就在这时,他毫无理由地感受到一种恐惧感,变得坐立不安,后来他自我调节了一番后,终于安全到家,到了第二年,他又在同一辆市郊电车上遭受同样恐惧感的袭击,从此他便对市郊电车感到害怕起来,几乎不敢再坐这趟电车,后来经森田博士询问,原来在他十岁的时候曾经因骑自行车下坡车速太快,又恰好走在一辆车的前面而受到过惊吓,在电车里的他突然与十岁时的这段经历进行了联想,开始思考电车速度那么快,如果也停不下来会怎么办,因此引起了恐惧发作。

又有一次,他在打网球的时候恰好是傍晚,突然下起了雨,天也变黑了,这时他又遭受到一种不安的恐惧感袭击,从那以后,每到黄昏时分他就会感到害怕,到了他每天晚上睡觉时,脑子就总会不受控制地去想电车和打网球这两件事,搞得心神不安,睡不着觉。

另外,当他想去别人家拜访的时候,也会担心和别人谈话的过程中会不会突然引起恐惧,或者会不会因为不安的感觉而出现想跑出去的情况,让别人看笑话,就这样白白在那家附近往返犹豫一番,终于打消访问的念头走回家来。

这位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在电车或者别人家里等特定场所就会发生恐惧,一般称作不安发作恐惧,也可以叫做强迫观念,因为本人对自己的心情毫无理由的妄加一番愚蠢的思考,或企图排除并放弃对它的思考,从而引起精神冲突,这样就越是被控制在这种痛苦和恐惧之中。

这种恐惧的发生原因在于本人过去曾经有过与此相关的恐惧体验,后来在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场景下,与以前体验过的感受联系起来,于是就会再现那时的恐惧状态,使之又受到当时原始恐惧状态的袭击。举个例子:曾经在公车上有过心慌心悸濒死感发作的人,再次乘坐公车时,很容易回想起当时发作的恐惧感,这样就会导致身体再次发作。

很多人平时都会有这种常见的与过往经历进行偶然联合的情况,但却只是在某些特殊人身上才会构成这种病态发作,这些特殊人往往具有神经质的特性。

森田博士表示,我们应该如实地面对这种恐惧,不能盲目想象可以把恐惧回避掉,千万不要自己去想怎样才能不发生恐惧或者忘掉恐惧,要顺其自然地恐惧下去,必须照常干好自己实际生活中该干的事,这样一来,什么神经衰弱、精神错乱等情况就绝不会发生了。

7、心悸发作21年的家庭主妇

在森田正马博士的书中有这么一个病例,一位40岁的家庭主妇,由于她在19岁时亲眼目睹自己的姐姐因为心脏骤停而猝死,导致她本人成为了一名经常被心悸加剧发作而苦恼的患者,从她19岁开始到40岁,整整21年她都不敢离开家门外出,即使在家里,如果她的丈夫不在家看护,留她一个人在家的话,也会引起心悸的发作。

在这21年里,这位家庭主妇看过很多知名医生,尝试过很多药物和疗法,包括电疗、水疗、气功等等,但是仍然没有治好她的心悸发作,后来经森田博士诊断,她患上的其实是恐惧症,是由于恐惧、忧虑和惊吓而引起的心慌心悸。

于是,森田博士约好了周日让主妇自己一个人来找他治疗,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森田博士听主妇说她每次外出到自己家的大门口时就必定会引起心悸发作,所以森田博士邀请她单独外出来就诊的目的就是想亲自观察一下她发作时的情况。

结果,主妇在临出门的时候出现了轻度的发作,后来去到森田博士家里,从上午到傍晚都没有再次出现发作,森田博士让主妇尽可能地去引起自己心慌心悸发作,然而无论她怎么尝试,都依然没有发作,经过几次治疗后,主妇的心慌心悸症状就痊愈了。

对于主妇这21年来看遍了医生,尝试了那么多种药物和疗法都没有效果,森田博士认为是那些医生只知道根据医学理论来治病,盲目地陷入到对心脏功能疾病的治疗中,而忽视了患者的精神因素对身体的影响,背离了生活常识和实际情况,所以采取的任何治疗方法,实际上都是错误的,这也是很多医学工作者常犯的通病。

这位家庭主妇患者正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姐姐的死亡,所以才让自己陷入到了担心自己会患心脏病的强迫思想中,她越是找方法去治疗自己的心脏病,就越是陷入自己“确实有病”的思维里不能自拔,最后在精神交互作用下,从而导致身体出现了心慌心悸的症状。

森田博士的做法就是帮助患者看清事实的真相,通过让患者单独出门以及尽力去让自己发作的方法,来证明她的心脏其实并没有问题,从而让患者不再陷入强迫思想的泥潭里。




【16】我的个人感悟

在对比中找寻安慰

我常常思考,为什么焦虑症会让人感到痛苦和绝望,如果仅仅只是因为躯体症状的折磨,好像又没到无法忍受的地步,后来我发现,焦虑症带给人的痛苦感,来自于它那无休止的对死亡的恐惧和猜测,患上焦虑症的人总是会因为一些症状的出现,而惊慌失措,担心自己离死亡又近了一步。

贪生怕死固然是人的天性,但即使是天性也总得有个原因,人为什么会对死亡出现天生的恐惧感,在我看了很多篇有关“人为什么活着”的文章和回答后,发现普遍都离不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这个范畴,似乎人对死的天然恐惧,是担心自己会失去已有的东西,包括工作、生活、人际关系、财富、资源等等等等,好像是这么回事。

于是我又想了想,世上有那么多比自己更有成就、更有名气、更多财富的大人物们,他们都遭遇到各种意外而去世了,如果说要恐惧死亡,那他们应该比我更恐惧、更不甘心,因为他们拥有的东西比我多太多了,可最后还不是比我先离开了这个世界吗?这么一对比,我的焦虑似乎减少了一些。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坦然地看待“失去”这件事,在遇到失去时不过分地悲痛,那么每个人也就不会再对死亡产生没有理性的恐惧和猜测了。

在面对“失去”这件事上,我觉得应该向那些后天残疾却依然乐观生活的人学习,因为他们虽然失去了原有的快乐生活,但是却依然能够好好地活着,没有被命运所打倒,反倒像是打倒了命运。

与那些后天残疾的人相比,焦虑症患者似乎并不可怜,因为他们的身体四肢仍然健全,可以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也不会遭受别人白眼和嘲笑的不公平对待,如果可以,也许后天残疾的人更愿意与焦虑症患者交换身份。

同样的,在战争年代饱受摧残的人,以及患上重疾病即将去世的人,似乎也很愿意和焦虑症患者交换身份,和这些人相比,焦虑症患者其实已经得到了很多他们没得到过的生活,享受到了很多他们没享受过的快乐,相比之下,焦虑症患者似乎更应该懂得知足与感恩。

美国伟大的作家海伦·凯勒在2岁的时候就因为疾病而失明和耳聋,此后的86年,她活在一个没有画面也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但是她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著书立作,成为了美国伟大的作家和教育家,她的故事甚至被写进教科书里被无数的人瞻仰。

澳大利亚的著名演说家尼克·胡哲天生就没有四肢,无法感受走路和拿东西的感觉,但是他却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巡回演说家,还参加了很多电视节目的访谈,激励了世界上千千万万个活在低谷的人。

这些残疾的人似乎和焦虑症患者相比,人生更加糟糕,遭受的痛苦更大,但是他们却取得了比正常人还要高的成就,那么焦虑症患者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到底是痛苦限制了自己的人生,还是自己选择了躲进痛苦里去生活?

如果残疾人只盯着自己残疾的不便利,那么每天都是痛苦的,甚至会痛苦得要去自杀,可如果是学习如何在残疾的状态下去适应生活,那么每天也依然可以过得很快乐,甚至还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价值,比如那些在残奥会上努力打破世界纪录、一次次挑战自我极限的残疾运动员们。

焦虑症其实也是一种残疾,它是思想上的“残疾”,与其每天费尽力气、想尽办法去摆脱焦虑症、摆脱那些胡思乱想的念头,那为什么不向残疾人学习,学会与自身的“残疾”共同相处,让它和自己的生活融为一体,以至于自己对它习以为常,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呢?

焦虑症患者在埋怨老天让自己得这个病的时候,更应该想想那些比自己更糟糕但是却依然努力不被命运打倒的人,抓到一副好牌谁都会打,但是如果把一手烂牌也能打好,这才是你个人能力的真正体现。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焦虑症虽然让我们觉得难受,但是有没有可能它是上天给我们的一次磨练,想让我们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呢?

如果我没有经历过焦虑症,也许我就写不出《焦虑症自救手册》这篇文章并录制成音频去帮助别人,也许我也不会开始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更不会比同龄人提早过上规律的生活,如果我没有经历过焦虑症,也许我原本混乱不堪的生活作息早就让我离开人世了。

用强迫打败强迫

每当强迫观念或者强迫思想出现的时候,总是会让焦虑症患者感到苦恼,那些可怕的念头和画面不断在脑子里出现时,就会很担心自己会不会照着脑子里想的那样去做,或者害怕脑子里的画面会成为现实。

尽管大脑会胡思乱想很多事情,但它却有一个无法改变的弱点,那就是它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思考一件事,或者说在同一时间内,大脑只会出现一个画面,不信你可以试一下在此时此刻让大脑同时想两件事,你会发现根本做不到,你的注意力总是会先想一个后才能再想另一个。

基于大脑的这个弱点,可以用新的强迫观念或者强迫思想去对付原有的强迫观念和思想,也就是“用强迫打败强迫”。

每个人总有一些画面是会让自己感觉快乐和舒服的,比如自己小时候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或者是和爱人之间甜蜜的事,又或者是自己工作生活上取得的成就等等。

可以选择或者想象一个最让自己舒服放松的画面场景,以此作为一种精神的避风港,每当那些让自己感到恐惧、焦虑的念头出现时,就让自己的大脑跳转到这个舒服放松的画面场景里静静地待着,从而淡化心理的恐惧感和焦虑感。

我通过不断练习这样的做法,成功让自己形成了一种新的强迫思想,就是每当恐惧忧虑的感觉袭来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跳进这个舒服放松的画面里,久而久之,那些让自己感觉害怕的强迫观念和思想就慢慢地减少了。

从宇宙的角度看待生命变迁

你试过以宇宙的宏观角度来看待地球上的生命吗?

现在,请你想象一下,你正漂浮在太空中,整个地球在你面前缓慢地转动着,这里面有几十亿人在过着他们自己的生活,在同一时间内,某个地方有人正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另一个地方却有人享受着孩子出生的喜悦;某个地方有人正经历破产负债的绝望,另一个地方则有人因为中了彩票而高兴得跳了起来;某个地方有人为了活命正拼命地逃亡,另一个地方却有人舒适地躺在家里无忧无虑地看着电影……在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活都在同时上演着。

但是,无论他们的生活有着多么重大的变化或者变故,在宇宙的角度看来,他们都只不过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个渺小的点而已,他们所经历的事情对宇宙来说微不足道,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他所触碰到的以及看到的一切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变得面目全非,甚至消失殆尽,无论现在他面临的是痛苦还是幸福,是悲伤还是快乐,在宇宙角度看来,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些事物最终都会消散成为一段历史,各种各样的事情和人生都在重复地上演,又重复地消失。

想象一下,如果此刻你从空中俯视你所在的城市,你会看到数百万人像蚂蚁一样在忙碌地奔走着,他们在过着自己的生活,而你只是这座城市某一个角落里一个渺小的生命体而已,无论你正在经历着怎样的痛苦,做着怎样的挣扎,这座城市还是维持着原样,明天的太阳依然会照常升起。

我国著名作家莫言写过一句话,叫“人生四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因为偶然的机遇而来到这个世界上,又必定会走向死亡的结局,你可以看看自己身边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都必定是要死的,只是谁先谁后而已,并不是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会死,所以你要多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害怕?

如果你的害怕是因为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没完成,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一边忍受着痛苦一边着手去做吧,当你慢慢地开始专注在你所做的事情上时,你就没心思也没时间去胡思乱想和焦虑了。

如果你找不到事情可以做,怕死只是觉得自己还没活够,不想那么早地离开这个世界,那么就从今天开始去好好享受生活,去做你想做又没做过的事,去体验你想尝试的任何新鲜事物。

你看看身边那些每天活的开心幸福的人,也许他们剩下的寿命还不如你的长,但他们却不会像你一样,去对那未知的死亡感到焦虑,因为他们都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有着美好的幻想,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能向他们学习呢?反正都是一种幻想,为什么不去幻想自己的未来是长命百岁的结局?

信佛的人都喜欢讲究因果,总是说“现在自己承受的果,其实都是过去自己所种下的因”,那么同样道理,如果自己不想在未来承受死得太早的果,那么现在也可以去种下一些因。

除了老死之外,人的其他死亡无非天灾和人祸这两种,天灾不可避免,但人祸往往可以躲过,比如:有的人明知道闯红灯危险,却还是去闯,最后被车撞了,这就是人祸;有的人明知道熬夜和吃垃圾食品不健康,却还是经常干,最后生病了,这也是人祸;有的人明知道对方脾气不好,却还是去和对方争吵,最后对方一冲动把他杀了,这还是人祸……诸如此类的情况,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我们能掌控的意外只有人祸,既然明知不可为,那就不为之,对于不能掌控的那些天灾,就顺其自然、听天由命吧,与其天天担惊受怕、杞人忧天,还不如好好去享受活着的每一刻,该吃的吃、该玩的玩,这样起码死亡来临的时候,心里能少许多遗憾。

其实,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肯定也有不少人患上过焦虑症,也整天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中,然后过完了他们的一生,现在,作为后人的我们,回过头来看待这些患过焦虑症的先人们,他们当年的恐惧和担忧,真的是有必要的吗?无论他们恐不恐惧死亡,最终都是从地球上消失了,并且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死亡只不过是宇宙中一件既正常又微不足道的事而已。

你应该多去站在宇宙的角度来看待地球上的生命,看待这些生命里那个不起眼的自己,去不断感受自己在宇宙中的渺小,感受历史洪流对一切事物的冲刷力度,你只有意识到自己在宇宙中的渺小,意识到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微不足道,才不会把一切都看得那么重要,只有这样,一切痛苦才不会被你自己所放大。

生命是宇宙赐给人类去体验人生百味的一张入场券,所以,你应该好好地去享受自己能接触到并且已经拥有的一切美好,而不是把短暂的人生时光浪费在恐惧和痛苦中,毕竟,你现在的恐惧和痛苦,放在一百年后,也都会消失在历史里,没有任何人会知道,所以,你又何必呢?

人啊,多思则多虑,少思则少虑。




【17】文章结语

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都是神经衰弱的一种表现,神经衰弱也叫作神经质,根据森田疗法的创始人森田正马博士的观察,会患神经质的人一般具有疑病素质和完美主义倾向,常常喜欢自我反省,属于自我向上发展欲望很强的一类人。

焦虑症的起因是患者的神经因为过于敏感和疲劳,从而加重了自身对一些症状的感受,这些症状是健康的正常人都会出现的,比如心慌心悸、身体疼痛、手脚发麻、头晕耳鸣等等,而患者却错误地认为这些症状是不正常的病态表现,于是产生了过度的恐惧和忧虑,从而加重了症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并因此陷入了恶性循环。

德国开悟者埃克哈特·托利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说过这么一句话:通常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对现状的抗拒!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思维的认同程度!

人是一种必须思考的动物,这是人自身的一种天然属性,然而,焦虑症患者的一切痛苦却是思虑过多造成的,并且过分地活在了自我主观的世界里,要想摆脱这种痛苦,可以学着去活得大胆一些,尝试一下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让身边的一切事物任其发展,自己不需要按照大脑里的各种想法去插手干预,感受一下这种不插手干预的人生,它的本来面貌到底是什么样子。

想要让焦虑症康复,那么就必须学会让一切都顺其自然,接受它们本来的面貌,不要以自我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更不要想着去改变事物的原貌,它是痛苦的那就让自己痛苦,它是可怕的那就让自己害怕,只有这样做,自己才能处在客观的世界中生活,而不是一直生活在自己主观的世界里,被不切实际的想法所折磨。

顺其自然是一种彻底不做为、彻底放弃抵抗的状态,假如有着如何让自己顺其自然的想法,或者在行动上刻意地让自己达到顺其自然的状态,这样反而不能真正地做到顺其自然。

当焦虑症患者能把苦恼当做真正的苦恼去接受它时,这样一来,苦恼本身就被绝对孤立了起来,自己再也无法对它进行感受和评价了,苦恼的感受也就没有了,也就会将它忘在脑后。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患上神经衰弱的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一些人生感悟,也会因为这种机缘而领悟到一些平常人所领悟不到的真理,比如创办了佛教的释迦牟尼佛祖由于对生老病死的恐惧,而顿悟到世事无常和缘起缘灭的真谛,所以,神经衰弱可以说是让普通人开悟的一道大门,每个经历过神经衰弱洗礼的人,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都或多或少的有所成就。

愿每一位经历神经衰弱的人都能在思想和行动上有所收获,重回正常快乐的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3,81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626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14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52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2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3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6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5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13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01评论 2 30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277评论 1 32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59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28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68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43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0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15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