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河曲县二人台艺术中心根据河曲县委、县政府中华优秀传统戏曲进校园的指示精神,决定将河曲民歌二人台汇编成乡土教材,开展河曲民歌二人台走进校园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二人台传承工作要想做得好,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从校园抓起。只有培根植源,才能留住命脉。
河曲民歌二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传承、为国传承、为民传承,把中华优秀传统戏曲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曲民歌二人融入校园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培根植源、留住命脉。
回望过去一年,河曲县二人台艺术研究中心关于我县民歌二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究竟怎样能够发展的更好,如何能够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多次组织本县民歌二人台传承人学习、开会、讨论,收到了好的效果。国家、省、市、县各级民歌二人台传承人一致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二人台传承工作要想做得好,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从校园抓起。只有培根植源,才能留住命脉。进而艺术中心领导根据河曲县委、河曲县政府中华优秀传统戏曲进校园的指示精神,决定将河曲民歌二人台汇编成乡土教材,开展河曲民歌二人台走进校园工作。艺术中心随即在我县民歌二人台传承人当中挑选精兵强将,组成了由李美香担任编委主任,周润兵(总编)、菅保憨(主编)、周燕君(主编)、张瑞峰(主编)、鲁忻鸣(主编)、杜拴才(责编)、邬新田(顾问)为编委成员的八人乡土教材编委会。同时还邀请了在社会上较有影响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贾德义、许月英、杜焕荣、任俊文为编撰《民歌二人台音乐》乡土教材特别顾问。编委成员以尊重艺术、培根植源、启润心智、育人为本,开始了《民歌二人台音乐》的乡土教材编撰工作。
河曲二人台自从产生到现在,经过前辈们口传心授,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如今已成为我们河曲的一份较大的文化遗产。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精神,弘扬中华优秀戏曲文化,提升青少年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引导教育青少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孩子们了解发源于自己本土的文化艺术,培养孩子们对自己家乡戏曲文化的情感和自信,建构具有河曲乡土文化底蕴的教学课程提供本土资源,我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标识,将山西河曲民歌、传统戏曲二人台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相结合编写了本套民歌二人台汇编资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为目的。编写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培养其良好音乐基础,引导启发孩子们对乡土艺术的热爱。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长大成人后创作出更好的民歌、民谣和二人台戏曲经典剧目打基础。
整套课时内容编排有民歌演唱、二人台演唱、儿歌、民谣、二人台呱嘴、乐器知识、理论学习、剧目欣赏、音乐欣赏、唱腔技巧、名家介绍等等,覆盖山西河曲民歌二人台的方方面面。从全部汇编内容中,孩子们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山西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
教学形式多样化。我们用多种有趣的形式唤起孩子们的好奇心。以歌谣、小戏、小曲、图文、人文及一些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对家乡民歌二人台的兴趣。并通过念、演、听、观察、欣赏、看图、思考、等多种方式引导孩子走向深度学习。其中还伴随着同学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分享与实践,最终让幼儿收获对家乡民歌二人台的心灵体验和艺术创造。
结合新歌新曲、新编剧目,让学生了解家乡传统文化艺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与时俱进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认识家乡传统文化艺术,是一个地域综合实力提升的反映,认识到传统文化艺术只有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才能永保生命力。
结合河曲县二人台艺术研究中心、镇乡村文化大院、公园场所的文艺活动,达到课外内容的延伸和实践的目的。使学生了解到山西河曲民歌二人台的发展历史和山西河曲民歌二人台都是家乡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当中所共同创造的;了解山西河曲民歌二人台的价值系统、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伦理观念等;了解山西河曲民歌二人台的发展方向;了解家乡父老创作民歌二人台所付出的艰辛,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主体课程分为:山西民歌和山西二人台两大类。
第一:通过学唱儿歌、民歌过程,锻炼幼儿的节奏感和音准感,建立初步的音准、节奏能力。在学唱儿歌、民歌的每节课里并配有图文,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通过学唱河曲二人台,了解传统二人台戏曲故事,在故事中感知过去祖辈们的生活境况,学习做人、做事。
1、通过情景表演,男女对唱,呱嘴等实践,锻炼娃娃们的胆量和表达能力。
2、设定问题,提升孩子观察力和判断能力。
3、结合文化大院,音频、视频欣赏,培养孩子艺术素养,教会孩子思考问题。
4、设定人物,提升孩子对角色的认知能力,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
5、家庭活动,促进情感培养,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与巩固。
6、进入初高中阶段,汇编内容遵循理论与唱腔同步进行,把学生真正带入更深的乡土文化艺术境界为目得来达到高度。
具体课程安排:每学期共4节课,每4周1节课。一学年8节课,全部汇编共分15个学年,装订成15册,总计约120个课时。
本套教材经过编委成员用时半年的辛勤劳作,今天终于成册。但愿《山西河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民歌二人台音乐”能为山西河曲民歌二人台的传承发展助上一臂之力。
我们生在家乡,长在家乡,理应把家乡的非遗传统文化艺术及其精髓灌输于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对民歌二人台音乐的学习,让大多数学生对家乡的非遗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出较浓郁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家乡的非遗传统文化艺术,为家乡的非遗传统文化艺术弘扬光大做贡献。
民歌二人台的传承发展要靠河曲人的艺术基因代代相传。今天的小树苗将来会长成艺术界的参天大树,河曲二人台复兴将在今天的青少年一代手中实现。如何用好身边的乡本资源对青少年进行民歌二人台戏曲音乐教育,是编委成员和广大音乐教师现阶段首先思考的问题。
教材是施教之本。教材编写遵循扎根地方,融通各地,体现地方戏曲的基本价值观,构建适合幼儿、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非遗文化美育教材体系。
现在,一些青少年出现不珍惜河曲二人台艺术成果,不爱看戏爱耍玩具、不想看戏想玩游戏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艺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忽视了。只有一流拔尖二人台艺术人才,才能独占鳌头,才能成为真正担当河曲民歌二人台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所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一流的拔尖非遗二人台戏曲艺术创新人才迫在眉睫。
今后,培养一流拔尖创新艺术人才,一定要探索选拔人才的新理念新方法。要让学生从校园“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学校要加大社会实践课的比重,让学生通过了解社会发展,参与重大民歌二人台创作项目,找到自己所学与社会需求的关联,从而形成攀登艺术高峰的内在动力。
今后,我们还需要在教学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把《民歌二人台音乐》教材逐步修订完善。同时下大力气刨根挖底收集整理老前辈们留下来的“山西河曲民歌二人台”的系列资料,为非遗传承,留住根脉努力工作。
发布:晋北文化平台
作者:周润兵
编审:开明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