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被退缩萦绕,总是情不自禁的否定和自我怀疑。在不甘与忐忑中,在怨念与怨念的自我觉察中无限循环着损耗着……难道生活真的就过成如此这般吗?
2020开年水星第一课“存在与虚无”,一本没敢进也进不去的理念丛林——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著作《存在与虚无》,却从小伙伴和T的分享中,看到了迷雾中自我意识的显像、看到了哲学思考,是如何带领人在概念、概念丛和理念的理念丛中遨游的,这实在是门槛太高,也是少有人能走的路、能看的风景。
既然一直向往丰富的精神生活,就应该尽力摆脱日常的思维、视角和话语舒适区。在对象化与聚焦中与世界交互、走出自我叙事的哄惑与保护,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
以下是本次课程踩到的几个点:
1. HP:假性心智化——内在的理解,但没有与外界、客观世界的交互。这种理解是主观的。
@ :假性心智化带来的更多是主观臆想、幻想、自以为是,它需要与外界的交互、调校。
2. HP:自我叙事,它的意象是指向内在的。容易有理想化和幻想。需要对象化才能将其拉出来。
@ :聚焦、目标导向、阅读、阅读中的追加思考。
3. T:理想化从存在与虚无的角度看涉及否定,否定是虚无化的根源。情境融入能力。自我叙事的开启本身就是意识的显像但同时也在认知至上的层面进行关闭 意识特别趋向于锁定和固化,这是结构化的驱动力
@ :能感觉到这种否定带给自己的退缩和无价值感。于是神散、形散中度虚无症患者。但是有解的——那就是不要沉浸于自我叙事、抽离日常叙事,对象化、阅读,不断追加我思。
4. T:完整感的追求是意识的内在设定。意识是对象化的认识……所以意识的驱动力就是追求完整性。
@ :怎么理解这个完整性呢?一种试图看到全貌、统合自体与客体的驱力?
5. 哲思的基本动力学:悖论。真相的核心是意识的自我否定,才需要真相。这也是大多数人进入不了哲思的阶段,因为,必须让意识承受这种内在断裂的震荡。
@ :不是非此即彼、看到相关性和不确定性。
6. 同义反复就是语言和意识的共谋
@ :同义反复,似乎是语言和意识在追加确认一种东西,那么为什么要追加确认呢?
7. 石头:现象、本质、存在
@ :我们看到的只是现象,本质我们只能通过抽象能力去探索和无限接近;而存在前两者的基础。
8. 陈进:你选择你以怎样的显性来度过这一生?用什么质料来填充你的生命?
@ :(1)诚敬、恬淡、安静、专注、独立;
(2)好奇心、探索未知、接纳自己、活在当下。
9. 概念是对意识的闯入。我们意识不需要概念的,需要的是所见即所是。对概念的低敏性、低概念性。“那个事情说来说去就是那个样子。”是你对概念的敏感性太低了。概念是开启抽象化能力的唯一路径。
@ :对于概念的敏感度,我想到了符号系统的理解,对于一个事物的现象、本质和存在的理解。如果你只是“所见即所示”那你怎么真正理解概念,并对概念有必要的敏感性。
10. 意识在锁定你,但是你可能无法概念化和对象化它。你只会难受和难过。此时你体验到虚无。
@:14年前,我写了一篇随笔,题目叫“我为什么不能心安理得的活着”。那种内心的不安、难受和难过还记忆犹新。
11.自欺
@ :T说自欺是潜意识的。我原本在想自欺是不是,一种有意无意的自我安慰或者是自我逃避。一种退缩和自我蒙蔽,现实感的缺失。
12. 原始的时间性和心理的时间性:反思
追加我思,看到我思的困境,你才能启动反思。
原始的时间性:你不思,你很少我思,是一种静止的状态。
心理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轴就打开了。时间轴一打开,静止的时间轴就展开了。
@ :走出所见即所示,破除经验的固化。在流动中看待事物,接受不确定性。
13. 你不对象化你就是原始人。
@ :你不对象化,你就看不到客观世界,无法完成自体与外界的交互。变得禁锢在欲望和自我的狭小世界中,自以为是,甚至脱离现实。
14. 注视:你所真正的去注视过一个人,你“有好感的人”、“喜欢的人”你有否注视过“你爱的人”。注视展现出来的他人的存在。
@:沉浸于所见即所示或者自我叙事的人,是关闭的,他看不到他者的存在,也就无法完成与外在世界的交互,完成自我关闭状态的突破。
15. 3. 自由与责任
责任——现实感的主体
而不是退化级,退化在子宫级的精神母体里面,就不存在责任。
现实感的主体的张力,他避免了。抽象化就是做结构的。精神母体是分能级的。
@ :没有承担力的人,认为不承担给了她安全感和自由。殊不知,这样的退缩却只会让她变得虚弱无力,无法形成有力量的内在主体,去完成更开阔层面的自由。
16. 论揭示了存在的性质
“揭示”——表征意识存在的必要性。意识的核心功能就是揭示。把自我从存在、虚无、否定中揭示出来。
@ :意识会关闭你,同时也为你突破这种关闭提供了可能性。
17. 从意识直观的核心设定到虚无化的隐秘程序激活的可能性
再到抽象化的游戏精神。感官功能占用了我们多少意识的带宽?如果这个意识直观占用你很多的意识带宽,你的抽象化能力就比较弱了。
@ :从所见即所示——穿越意识的自我否定——抽象化能力。太注重感觉,注定抽象化能力相对就会被弱化。追加我思;体会和分析这些感觉的驱动力和目标,在追加我思的过程中,看到我思的局限性。增加理性的活性。
18. 幸福——一种自我的优越性,优越性来自于跟他人的比对,自我突破,自嗨纵深度的人,幸福感非常高。
@ :自我认同、社会认同、自我专注能力和自律自控都与内心的安稳和自我确认息息相关。
19. 正是意识内部的冲突和矛盾,正是这样的必要性,才形成了意识内在的驱力。如果我们内在不联结和动力学或者很弱。没有这些我们就不想去追求、追寻、追问。
@ :好奇心以及好奇心推动的探索与追问,与意识水平息息相关。
20. 佛陀为什么不定言、定相。因为需要自证、前往。因为生命核心的进程就是追求结果,但同时放弃结果。
@:果是看似是一个确定性的结局,却哪知,那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过程才是最精彩、最真实的部分。放下果,是一种生命之流的汇入,是生命鲜活和流动的状态。
21.人的意识必须定焦。不定焦你跑焦,心智就在解离在离散。难度就在这里。
@ :这里的定焦就是对象化。不定焦和对象化,就只能在生活日常中自说自话、人云亦云、同义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