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最美好的风光全在对岸,可你就是难以逾越。
英国BBC从1964年开始拍摄一部名为《7 Up》的纪录片。导演Michael Apted找来14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孩子,了解他们的现状,聆听他们的梦想。之后,每隔7年,他便会再度联系这些孩子跟进情况。整整49年后,BBC完成了最后一个7年的拍摄,并将这些孩子的人生剪辑成150分钟的《56 Up》纪录片。令人吃惊却又意料之中的是,当初家境贫寒的小孩经过这么多年依然没能“翻身”。
这仿佛是一个轮回。
2015年,一位银行人力资源师(HR)一篇《寒门难再出贵子?不同阶层孩子存在的残酷差距》引起热议。他从60名实习生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中,分析了官员、商人、知识分子、农民(工)这些不同群体孩子的差距。虽有狭隘之处,但普遍反映了这个真实社会的残酷性。其中一个名为“治国”的一个农村大学生,因为被老总看到他私自拿了两盒接待用的中华烟而未能留在银行继续工作。而他只是想给一辈子没抽过好烟的父亲尝尝而已。仿佛这些孩子的前途,一片黑暗得伸手不见五指。
这位HR说,农村的孩子,他们手脚勤快,但紧张拘束,害怕和旁人交流。说的好像就是我自己。
刚进大学那会儿,我去应聘加入学生会,上台演讲5分钟。可走上台,一下子就结巴了,双腿发抖,双眼也不敢与台下对视,自报了一下姓名、班级、专业后就灰溜溜下来了。一位同学彬彬有礼地牵了牵嘴角向我递过来一个不知何意的笑容,我假装镇定自若,可心里却汹涌得仿佛涨潮期的大海,情感的波涛一次次拍打在脆弱心壁的礁石上,每一下都刺痛不已。
这是谁之过呢?没有谁。
私藏好烟也好,紧张拘束也罢,本无对错,归根结底就是贫穷带来的物质缺乏。贫穷造成了农村孩子心理上的自卑感,说话紧张、难以合群;贫穷也使得农村孩子很难接触城市氛围下的生活,没有经历和体验导致了不敢、不会。
似乎总是隔阂在两个世界。
02
为什么会这样?
《56 Up》中,当初家境富裕的小孩承接了上一代的优渥条件,他们的下一代也得到延续。而社会底层的孩子到了老年成为爷爷奶奶,他们的子孙也很少有人能上大学,而且不时会失业。
这就是所谓的“阶级复制”,规律得那么自然又有些必然。
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张新,父亲拾荒,母亲残疾,家里还有个妹妹。从小学开始便一直免费就读。但他很努力,成绩很好,也深得老师和同学看重。初一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断了。从此,这个家便要他独自撑起,白天学习,晚上干农活,农忙时,一夜割一亩田的稻子。初三那年,我和他同桌,一同考上高中。高中三年,依旧努力,依旧扛起生活的负担。但生活似乎没有对他眷顾太多,高考失利,与众人向往的大学分道扬镳。他哭泣,悲痛欲绝,暴风骤雨,梨花带雨,欲哭无泪。
现实便是如此,张新的现状是贫穷的复制。这种贫穷延伸出的更多是资源的缺乏。一个孩子小时候的周遭,往往就能够刻画出他们长大的样子。
在城市,人们对学区房趋之若鹜,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但在农村,一个本分的农民家庭,却很难做到。
在城市,父母的经历和认知,能够让孩子从小接触到更高层次的社会处世。但在农村,农民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
在城市,人们都在提倡“穷养意志”“富养心灵”,给孩子报各种舞蹈班、音乐班,从小对孩子培养才能,塑造内涵。但在农村就真的只剩下穷养,除了生存还是生存。
在城市,一个中产家庭能让孩子出国读书、到处旅行,不仅想拥有更加优质的教育,更是开阔眼界。但在农村,莫说出国,出城都难。
难怪一位农村弃考学子呐喊:下辈子不给农民当儿子!“无数次的我衣着光鲜,在众人面前自豪地说我来自农村,他们顿时要么窃窃私语,要么垂下眼皮,悄悄的溜走了”。
贫穷导致现实,现实引起偏见。前一阵热播的《人民的名义》也影射出好像农民的儿子就不能做好官,多数以贪官的下场落幕,锒铛入狱。最有理由的一句台词:穷怕了!
03
只能徒叹奈何了?难道就此甘愿永不翻转?难道只因社会如此而自怨自艾、喘息流泪?是老天不公?还是父母无能?要知道,这世界始终不符合你的梦想。
上一代的父母大多是从贫困中走来的。我的父亲也一样,地地道道的农民,不会骑自行车,上了两天学便被喊回家当劳力、挣工分,识字不超过10个。父亲从14岁就开始“跑上海”,从家乡批发一些海鱼、螺蛳到上海去卖,挑着一百多斤的货走六七里地才能乘上车船。到了上海,一个馒头吃一天,三天两夜不觉睡,在菜场靠墙眯着等天亮。多少次,眯得太沉,不知何时飘起大雪,转瞬就铺满一身,无声又寂寞,醒来,身体麻木得都无法站立。
这种贫困不是现在所能想象的。但父亲凭借自己的努力,让我走进了大学,而后立足于城市。只是这种努力需要加倍付出,夜以继日,用别人睡眠的时间换取自己一点点的不甘落后。
我想你的父母也是一样。那一代人卑微但刚强,荒凉但凛然。天未破晓,别人侧卧床上犹在梦乡,他们已经起床劳作;酷日煎炙,别人躲在空调间里的时候,他们还在工地上攀爬脚手架,汗流浃背;七八点钟,别人都吃完晚饭的时候,他们还在田地里弯腰,或是蜷缩在现代都市的各个角落。春夏秋冬,溽暑酷寒,不顾面庞憔悴焦黑,不顾手脚皴裂冻伤,不顾满身衣裳湿透,为的只是倾尽力量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不输他人,在求学路上不让你担心为难、安心学习。
扔掉那些无聊的激愤,颓丧的失落吧!
人生总是在痛苦突破中革新。奋斗是孤独的,眼看着目标,却时时面临巨浪滔天,但终有风和日丽,海蓝天阔。也许我们微若蝼蚁,走的每一步都筚路蓝缕,但还要不懈不止。漫漫长途,只有用加倍的努力突破先天的不足才能有完满的生命。
完满的生命在于容纳。当下的一切苦难,都将成为你戮力前行的动力;所有的不公和委屈,必能锻造你自立不辍的坚强意志,享用不竭。生命如风展水,再大的风,也是为你的不平凡而奏响的乐章。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忽然想起一位在学校维修施工的农民工在教室黑板上写下的话:
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
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
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启航,只有拼出来的成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