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读书笔记
总序里开篇就感慨当下网络时代的快速变迁,人们获取新知识的方式更便捷,但是“阅读却依然显得重要。时光雕刻经典,阅读塑造人生。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尤其是经典文学的阅读。”
我常常被问:“看那么多书能记住吗?”“看书不无聊吗?”“书看多了不都成书呆子了吗?”等等问题,我想不读书的人,哪会知道这读书的无穷乐趣啊。之前会争辩,现在只是沉默一笑。每个人都需要滋养,有些人用物质对抗对未知的恐惧,有些人则用精神获取“力量、美丽与灯火”。
精神来源,就是好的文学作品。
“人们需要文学,如同在生存中需要新鲜的空气和清澈的甘泉。我们相信文学的力量与美丽,如同我们相信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德国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这样描述文学的美丽:‘文学是这样的一种景观,它在大地与天空之间创造了崭新的诗意的世界,创造了诗意生存的生命。中国文学家鲁迅对文学的理解更为透彻,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文学是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是的,文学正是给我们生命以力量和美丽的瑰宝,是永远照耀我们精神领空的灯火。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需要力量、美丽与灯火,在于人类的本真生存方式总是要寻求诗意的栖居。’”
今天读完《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一个温馨、美好、轻松、自在的小镇生活画面浮现眼前,一颗心陷入其中,被浓浓的善意包裹。
小镇里的居民都善良、率真的活着,每个人都有非常鲜明的特征,故事有着真实世界的合情合理,一个胡子留的很长的老人杜比雅,天天在塔楼上给大家做天气预报,有时准有时不准,但大家非常尊敬他;一位忙碌的警长巴士贤,镇上的所有事情他都乐于帮忙解决;一个脾气很坏的苏菲姑姑。还有三位重要人物就是贾斯佩、哈士贝、乐纳丹,他们是三个邋遢但不太凶残的强盗。
并不是所有美好的故事一定是去人性化的,人性是真实的,有温度的,有触摸的,之所以真实是因为人性的复杂和多元性,人性里有令人赞叹的特质,也有让人不耻的阴暗面,而《豆蔻镇里的居民和强盗》并没有无限赞叹人性的善和美,也没有过分批判人性的恶和丑,居民们友善,互助的和睦氛围,在作者笔下也只是像柔柔的一股清风吹过来,并不刻意夸大和歌颂,强盗的懒惰、互相埋怨和偷窃看起来也傻傻、笨笨的很可爱。
师理悟的驴子站在当街影响交通秩序,但驴子怎么样都不肯动一下了,大家苦恼至极,杜比雅指挥大家把驴子上的套具解下来,让师理悟钻进去,驴子上了车,“摇着一只耳朵,作为一名乘客,快乐得像神仙”。
夏季游艺会是豆蔻镇最重要的节日,公园里有旋转木马和空中飞轮等游戏,还有音乐。大家轮流上台唱歌、表演节目。脾气暴躁的苏菲姑姑被临时邀请上台,她唱了一首很不合适宜的《苏菲姑姑的怒歌》,歌词都是责备和抱怨,但是台下的居民们依然听的笑呵呵的。居民们沉浸在欢乐的游艺会中,在栏杆外的树上骑着三个愁眉苦脸的强盗,他们好羡慕公园里的人,像三个受惩罚的捣蛋鬼可怜兮兮,结果他们把镇上唯一的电车偷走了,其实所谓的偷走不过是把电车开到轨道尽头他们就下车了。
强盗们还是有强盗的特征的,例如他们实在肚子饿了,家里东西吃光以后,就去镇上偷面包和香肠,终于有一次他们被抓到,巴士贤警长严肃地审判了他们,把他们送进了“监狱”,“监狱”之所以是“监狱”,而不是监狱,是因为大概世界上再没有比这里更好的监狱了。
“这班房是巴士贤和他妻子住房的一部分”“它里面阳光充足,相当舒服,甚至还很暖和。”巴士贤为三个强盗准备了“三张很好的床铺、一张桌子和三把椅子”,巴士贤的妻子每天给他们做好吃的饭菜。这和强盗们自己那个被苏菲姑姑称作“猪窝”的家比起来,他们的家更像监狱,而这里才是个家的样子。
三个强盗被收拾的很干净,理发师还给他们带来了乐器,他们加入了乐队,弹奏起了美妙的曲子。在杜比雅的塔楼失火那次,强盗们还勇敢的救出了困在火场中的杜比雅心爱的鹦鹉和小狗,从此强盗有了新的身份,年老的贾佩斯如愿以偿的当行了消防员,贪吃的乐纳丹被聘请成了面包师,而长得好看的哈士贝正好带着他们养的大狮子当起了马戏团的领班。
强盗变成了居民,是成人世界里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故事脚本,可《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却让一切发生的自然而然,了无痕迹,没有说教,一切都是淡淡的美好!
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