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自律,就是叫醒你自己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一个人想要变好,就必须要学会自律。没有人可以逼你自律,能逼你的只有你自己。如果你决定每天读书,那么真正让你抽出空的,不是工作很闲,无事可干时,是你那一颗渴望上进的心。如果你决定每天锻炼,那么你最大的动力,不是来自于教练的催促和群里的打卡,而是为了那越来越强健的身体。要知道,在这个世上,再也没有比自律,更公平的事。
02
焦点效应
也许本就没有人会把你当作生活的重心,围绕着你运转。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焦点效应”,指的是人很容易太过看重自己,从而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生活中,你肯定也有过这样的体验:会议上,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一整天便处于焦虑之中,生怕同事们笑话自己;吃饭时,衣服无意间沾上了油渍,便觉得所有人都在盯着自己;走在路上,不留神摔了一跤,会立马站起来溜走,担心路人记住了自己的窘迫。
事实上,你口中的错漏、衣上的污点、走路时的磕绊,并不会引起太多人的关注。供职于悉尼大学的心理学家科林·克利福德曾在英国《每日邮报》发表过一篇研究:“我们总是倾向于假定别人正在注视着自己,即使可能事实并非如此。” 一个人只有不高估自己的分量,不把自己当做别人眼中的焦点,才能放下心灵的桎梏,获得真正的自由。想做什么,尽管放手一搏。
03
独处,是一个人最深刻的修行
林语堂形容苏轼的生命,是“人生的盛宴”。这不仅是对苏轼灿烂一生的喟叹,还是对其生活的欣赏。在被贬时期,没了京城的高朋满座,没了为官的公务繁忙,离群索居的苏轼,在一个人的时光里,把贫瘠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独处的可贵之处在于,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张潮在《幽梦影》里说:“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所闲。”把颓唐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仍然保持着向上的姿态,仍日拱一卒地耕耘。
这些平凡日子里默默的积蓄,都会成为往后惊喜的铺垫。周国平曾说:“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环顾四周,许多人一旦扎进生活的激流里,就慌慌张张地迷失了方向。而独处,是自我认识的最佳途径。自我沉淀,才能更加圆润成熟;静心反思,才能重新锚定方向。
04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
越自省,越进步。尼采有句名言:“自我反省,也能成为战败后恢复力量感的一种手段。” 海涅说:“每一次自我审视,都会带来新的成长机会,那些不愿意自我反省的人,往往不是别人放弃了你,而是你自己放弃了自己。” 很多人在面对挫折时,只会怨天尤人,把失败归结于上天的不公,而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以己为镜,方能知进退。人生,就是不断地修炼和修正自己的成长过程。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方能守住内心的宁静,抛掉虚荣和浮躁,迎接生命的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