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坚信,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能乱用到怄气上,不能乱用到竞争角逐或满足虚荣心上。在他看来,对待时间的态度是个道德问题。
由于《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前苏联的一位昆虫学家柳比歇夫。这为仁兄之所以出名,除了因为在专业上丰富多产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对时间的精准感知和控制,说他是时间管理大师一点也不夸张。他传奇的一生被记载在《奇特的一生》中。
柳比歇夫是苏联著名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百度百科中对他做了如下的简介: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从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等。业余时间研究地蚤的分类,还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他不顾政治迫害,做了大量工作来反对和批评当时属于苏联生物遗传学主流的李森科主义。还应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生物分类学。
可以看到,他的一生涉猎的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格拉宁所著的《奇特的一生》中,作者这么描述他成就的:
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
而更加让人钦佩的是柳比歇夫从26岁就立下大志向,确定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他知道这个目标需要极大地毅力和精力,他写道:
要创立这样一种分类法,必须先找出某种类似的原子量;我想对没有直接功能作用的机体结构中的曲线进行数学研究,通过这个办法来找……这项工作在数学上看来困难极大……我起码要过5年,等数学基础打得好一些,到那时候才能着手完成这项主要任务……我立意要写一部数学生物学;一切企图把数学运用于生物学的尝试,都将包容于这部书中。
因此他非常注重时间的管理,他开始坚持每天记日记,通过日记来精确记录自己时间的分配和利用,从而努力去避免浪费时间。
柳比歇夫从1916年开始记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在革命的岁月里,在战争的年代中,住院也罢,在出门考察途中的火车上也罢,始终坚持不懈。看来,没有任何原因、任何事件、任何情况能不让他在日记中写上几行。
由于逻辑思维节目的宣传,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近几年在网上非常火,似乎成了精英必须的时间管理方法。我认为这个方法并不适合每一个人,毕竟能坚持写日记的始终是少数。不过,将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可以提醒自己加强时间管理的能力,也不是一件坏事。
他的日记主要记录自己每天的时间支出情况,例如作者在书中展示了柳比歇夫在1967年4月7日-8日两天的时间日志: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
鉴定袋蛾——20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
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8日。
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2小时20分。
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1小时5分(1.0)。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六页——3小时20分(0.5)。
路途往返——0.5。
休息——剃胡子。
《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5分,
《消息报》——10分,
《文学报》——20分;
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66页——1小时30分。
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沙皇的未婚妻》。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45分。
他将自己的工作分成两大类: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不属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
在这个分类的基础上,每天、每月、每年都会对自己的时间利用做一个总结,每天总结总共的工作时长,每月、每年分析自己在哪些地方过多的消磨时光了,并进行反思,以便更好的掌控自己的时间。
每月小结虽然巨细备载,年度总结中仍把所有干了的、读了的、看了的统统收集到一起,加以计算,分门别类。一年来的工作和休息——简直是什么事情都要结算累计。
例如:
……1966年,第一类工作共计1906小时,原计划为1900小时。与1965年相比,增加27小时。平均每日5.22小时,即5小时13分。
除了年度计划之外,他还会做5年计划,每过五年,他就把度过的时间和干过的事分析一通,可以说是做个总的鉴定。
经过长期的训练,他获得了极强的时间感知力和控制力。
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逝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得出来。由于做了统计,他获得了时间。这是最实在的收获。
作者曾经和柳比歇夫见过两次面,两次见面时,柳比歇夫都没有带表,然而令作者惊奇的是柳比歇夫居然能够精确地估算出两次见面的时长分别
谈过“1小时35分”和“1小时50分”。
柳比歇夫并没有像今天的我们,经常把“忙”、“没时间”挂在嘴边,而相反,倒是过着一种非常从容的生活,比如书中提到:
有些材料是出人意料的:游泳43次,同朋友、学生交往——151小时,最欣赏哪几部影片……
他每周会健身,看电影,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而且他还有几条守则:
1.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2.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得很多,10小时左右;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这一切当然主要归功于他的时间统计法。
时间统计法
1.树立远大的志向
时间统计法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大的志向,这个志向是获取毅力的源泉,这一点和古今所有的成功人士都一样。曾国藩、王阳明、富兰克林等都是立志的典范。
2.将工作分类。
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不属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
3.每天做时间日志。
每天记录两类工作的时长,日记形式尽可能简短,每晚睡前总结当天的工作时间。
4.每天、每月、每年对日记进行总结,并制定新的计划。
时间管理对于当代人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若管理得当,就会大大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产出,从而从繁忙中解脱出来。
附某大神的生活时间表:
6:00-7:00读书1h
7:00-8:00洗漱,早餐1h
8:00-9:30读书1,5 h
9:30-10:30交易
10:30-11:30读书
11:30-12:30午饭,午休,刷朋友圈
12:30-14:30读书
14:30-15:00交易
15:00-16:00运动,散步,构思文章
16:00-17:30读书
17:30-18:30晚饭,看公众号,刷朋友圈
18:30-19:30读书
19:30-20:00休息,杂事
20:00-22:00写文章2h
22:00-22:30看留言
这为大神叫姚尧,自由职业者。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写股票分析的公众号文章、交易和读书。每天公众号的读者就将近3万,基本上有40多人打赏。最近这为大神还出了新书,买的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