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咸党”和“甜党”曾经以命相搏。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终于被问到了类似的问题:你是如何看待喝咖啡的人和喝茶的人?
作为一名非知名心理咨询师,这并不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人不仅可以通过喜欢的饮品来分类,人可以通过一切事物来分类。比如你喜欢用动物头像还是俊男美女头像,你是先吃鸡蛋再吃粉还是先吃粉再吃鸡蛋。钱钟书在《围城》里就有一个绝妙的分类: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血型、星座总是能激发人的兴趣,只要配上一点模拟两可的词语,总能让人觉得好有道理。但我觉得更有意义的问题是,为什么人喜欢被分类?
这不仅是好奇自己是怎样一个人,更是一种内在需要,分类就是在虚空中平白无故分出一个群体,让人可以有所归属,安放这颗无处安放的心。
阿德勒说:人的一生都在追寻两样东西,归属感和价值感。
归属感,就是自我感觉到被某个团体所接纳和认可。我们对孤单的恐惧是写在血液里的,唯有找到组织才能感觉到安全。归属,是一种内在需要。
归属的重点在于共性。在一个团体里,共性将被放大,差异被弱化。团体与团体之间,则会放大差异,弱化共性。有趣的是,一旦更高层次的差异出现,低层的差异根本不值一提。打个比方,我和你都是湖南人,但我是咖啡党,你是茶党,于是我们两打了起来。这时有人喊,湖南人跟河南人打起来啦,我们两个还打吗?我们必定是联手去打河南人,咖啡和茶的事已经不重要了。打着打着,突然东九区的岛国人来了,谁还管河南湖南,都是中国人就对了。正在海扁岛国人时,突然ET出现,这时大家就都是地球人了。
可见,归属感是可以被调整的。
增加进入一个团体的难度可以大大提高归属感。兄弟会是美大学里的精英社团,他们在让“新人”加入之前,会设置众多难题“刁难”申请人员,其中不乏人格侮辱性的内容,比如裸奔之类。越是难度大,通过之后越是感觉有价值,来之不易的东西总是格外珍贵。这也是很多微信群会采取收费方式的原因,免费是好的,但未必总是有效的。对于缴费才能加入的群,不会轻易去违反群规。
归属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掌握了它的原理,随手就能施个术。
有次一个同学诉苦,经常有人把垃圾放到楼道里,没有及时扔掉,导致老鼠和蟑螂猖獗。为了解决这个事情,她写了一些标语贴在每一层的楼道里,但还是没有解决问题,问我有没有好办法。
我问她标语是怎么写的。
“禁止将垃圾放到楼道”,后来她改成“请将垃圾放到楼下垃圾桶”。
这两个标语都是无效标语,禁止这样的词我们见的太多以至于麻木。谁也不会太当回事。至于“请”就更加呵呵了。
利用人的归属感要如何修改呢?下面是我修改后的标语:
“有素质的邻居都将垃圾放到楼下垃圾桶了”
这条标语有效的原因是,谁也不想被归属到无素质的那个群体。
你选择归属的群体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