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年

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有极其丰富的内涵,过年文化是风俗,也是民粹。它包括过小年、杀年猪、蒸豆包、办年货、过大年、办秧歌、元宵节等内容。

            1、过  小  年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小年就预示新春佳节临近了。

   

小年这天灶王爷升天日,这天开始供灶王爷,民间传说一句话:“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说的就是灶王爷,看来灶王爷是通天通地的使者,在民间倍受尊崇。

民间还有一个习俗,就是供老祖宗,供老祖宗不是过小年,而是年三十,在这里也顺便说说。

年三十这天,把老祖宗接回家,供养三天,整个家族的人都要去上香、磕头,摆上供品,寄托对逝去先辈的思念。

一个家族供老祖宗是有讲究的,不能家家都供,必须是这个家族中最有威望的,或者是长辈中最大的。

供老祖宗南北方还不一样,南方很多家族有祠堂,每天早上族人必须都要去祭拜,北方和南方在供老祖宗的方式还是有所不同的。

小年前后,家家户户都要买一些烧纸,到坟地去烧。一是缅怀哀思,二是给逝去的先人送纸钱。

记得小时,家家都有阴府造钱的工具,叫“纸镊子”,其使用方法,是把烧纸放成一摞,用镊子在纸上打印,印出来的印记都是“大钱”形状,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印戳”。

人间过春节,阴间也要过节,按风俗都要烧纸,为先人送钱,祈求先人保佑。

民间烧纸的方式有两种,离墓地近的家族,就去墓地烧,距离墓地远的,就在十字路口烧。每到年关,吃过晚饭,大街小巷的十字路口,都有很多人烧纸,一缕缕青烟沟通天地人,寄托哀思。

上坟也是一种传统文化,一个家庭中的每一户都要去人,最少一人,多者不限,并且每一户都要出钱,出钱大多都是平均。按风俗习惯,一般都是家中的男丁,若没有儿子,姑娘代为祭祖。祭祖的时间,大约在小年前后,前后延续十几天。

过年先祭祖,死者为大,这是几千年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2、杀年猪

小时候的过年,是最好的记忆,是一种期盼,按照风俗,过年要杀年猪。

在那肉食紧缺,生活品亏乏的年代,吃猪肉是奢望,孩子们渴望杀年猪。

屯子只要有一家杀年猪,孩子没就每天都问爸爸,咱家哪天杀猪,家长也知道孩子们的心里,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们的问话。

三十年前,所杀年猪,都是自己家养的,一般得养两年,进入冬天,家家户户都要把年猪隔离饲养,要加食加料,就是喂玉米和黄豆,没有任何添加剂,猪自然生长,年猪都得三百斤以上,四百多斤正常,个别有接近五百多斤的。由于年猪养的周期长,所以,肉质特别好,吃起来特别香。

到了杀年猪那天,孩子们不知有多高兴了,比过年都兴奋,不停的屋里屋外跑着、看着,孩子们在看中,自然学会了这种文化,已至于世代传承。

每到杀年猪这一天,都要请几位有一技之长的村里人来帮忙。有屠夫、有大厨师、有打下手的,大人们忙乎着,做十几道与猪肉有关的菜,摆上几桌,请村里的亲朋好友。大户有的延续两天,少的消耗了五分之一,多的吃掉了一半。

印象最深的是,这顿饭猪肉随便吃,没有限制,随吃随填。五花肉、肘子肉、血肠、猪肝、各种蔬菜炒肉。

最有特色的是“烩酸菜”,把煮完肉、血肠的汤,再放入切好的五花肉,切成片的血肠,还有酸菜混合在一起,熬十五分左右,烩菜就完成了。五花肉的纯香,血肠的浓郁,酸菜的去腻、提鲜,让人想起就流口水。

用刚杀的年猪,做的这道菜,和饭店所做的味道是不同的,那种浓郁的味道和口感差别很大。

招待完客人,第二天或第三天,家人们就开始烤油滋了,每家每户都有这个程序。

家家都要把一年的猪油备好,一年的食用油就靠猪油,基本吃不到豆油。

在我的记忆里,每户凭票供应3斤左右豆油,平时不用来客人才用一点。

每家杀年猪,都比谁家的年猪肥膘厚,厚者出油率高,那时,以肥为美,现在已瘦为美。

油滋了特别好吃,烤油滋了这天,吃油滋了没有限量,可以尽情吃,大家都很开心,特别是孩子们,真的兴奋不已。

烤油滋了,不只是放肥肉,家家还要把猪心,猪腰子,猪莲体,鸡冠油,适当放几块瘦肉,烤好的鸡冠油滋了柔软香脆,腰子香而有嚼头,特别是烤好的瘦肉,别有一番风味,吃到嘴里,香到心里,回锅后的油滋了,吃起来更是回味无穷。

            3、蒸豆包

年关将至,最忙的是妈妈,要发几大盆面蒸馒头,蒸粘豆包。有白面蒸的,有大黄米的,有粘大米的。

还要把芸豆或小豆在大锅里烀了,撵成磨攥成馅,三道工序不能少。

包馅工序特别长,一大锅一大锅的蒸,得一个一个的包,蒸豆包时得几个人包馅,才能不误工。

那个年代,每户人口多,蒸馒头、蒸粘豆包,前后都得五天到一周。

蒸好了再冻上,盖帘、面板、桌子上都是粘豆包,放到外面,冻好了再装到麻袋中。每家都蒸了两三麻袋,冬天的一半主食是豆包。

东北冬天两顿饭,粘豆包抗饿,吃豆包7个小时都不饿,冬季寒冷不饿就是抗旱,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4、办年货

那个年代,过大年家家办年货,年货的种类很单一。买二斤糖块,十斤冻柿子十斤冻梨,还要买几斤冻鱼。

办年货就是在村里的供销社,特别是供销社进年画,每家都要买。

几张年画,几幅对联,几个福字,买对联都是家里条件好的,大多数人家都是求人写对联。

猪圈要贴上:肥猪满圈,鸡架贴上了:金鸡报喜,对子有大门对,有房门门对,屋子里的相关地方贴上几个福字,记忆最深的是,炕墙上粘的福字是倒过来的,叫做“福已到来”。

最受孩子们青睐的是年画,供销社墙上挂满了年画,十几种到几十种,有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有毛主席不同时期的人物画,有山水画,有八骏图等名画。

记得每张画的价钱在0.1元到0.2元左右,每家都买几张到十几张不等,其中门神和财神是必买的。

年画进回之日,供销社的屋子,总是人来人往,几乎全大队的人都来过。一部分人是买年画,一部分人赏画,不买的年画也要看几遍,画里的景色很美,没去过江南,却见到了江南美。

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形象,都是年画中的样子,至今没变,特别是毛主席不同时期的肖像画,十大元帅画像,还记忆犹新。

为了赏画,我们几个小伙伴还去临大队看画,公社的中心供销社是必去的,这里是全乡供销社的总部,年画种类很多,我们去看、去观赏,偶尔也买一两张。

临近小年都把面画贴好,贴在屋中显眼的地方,贴完年画,整个屋子就变样了。感觉屋子里有了,江南春色,英雄人物,百鸟朝凤,喜鹊登枝歌唱,年味十足。

那个年代,年画是必不可少的,屋子里贴完年画,喜庆的气氛立至,年画是我的最爱。

鞭炮是一定要买的,每家都买鞭炮,买的几卦到十几卦不等,其中必有一卦是大的,三十年夜饭时放,用来辞旧迎新。

从初一到初三,每天饭前都要放鞭,初五这天都要放一卦,叫做“破五”,正月十五除了放鞭还要放花,过了十五,年也就过完了。

          5、大秧歌

集体办大秧歌,是那个年代的特色,每年县政府都要组织各公社、城镇各单位办大秧歌。

农村以大队为单位,在各自然屯抽调200多人组成秧歌队,集中训练,一般训练时间在一个月左右。

秧歌队伍中必不可少是“吹鼓手”,也就是吹喇叭的、打鼓的。鼔是矫正节奏的,离开了大鼔点,队伍就失去了灵魂,喇叭是渲染气氛的,配合大鼔烘托一种热闹的场面。

秧歌队伍又分扇子队、花蓝队、高桥对、杂耍队,杂耍大多是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的形象,也有舞狮子,舞长龙的等等。

每个队都有指挥的,指挥的一般都是队伍的灵魂,秧歌舞的队长,是教者,是领舞者,也是指挥者。队伍中的前一排是舞的最好的,也叫头排,是整个队中的标杆,大家都随头排而动。

扇子队,以舞扇子为主,每个队员都是一手一把大扇子,舞扇子讲究的是手法,用手腕的抖动,翻转表现扇子的变化。

走着秧歌步,跳着秧歌舞,俩把扇子上下翻飞,变化多端,扭出各种变化,让观者眼花缭乱。秧歌步健身,身体的律感、柔韧性、眼睛的神韵和手中的扇子,要配合默契,形神如一,扭出精、气、神,舞出人生美。扇子队是深受喜欢的。

花篮队,花篮队都是由女同志组成,每个人挑着一副花篮。花篮花篮,就是每一个蓝子里扎满鲜花,红的、粉的、黄的、篮的、紫色的、橙色的,花卉的种类也很多。女人的娇媚,挑着花篮,走着秧歌步,进两步退一步,面如桃花,身材婀娜,舞美多姿,风清万种,真乃:看不够的风景,赏不尽的秋月。

高桥队,踩高跷是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一项运动,多在民间庆典表演。高跷实际是脚踩在一米多高的跷棍上,双手拿扇舞动,和扇子舞的区别就是,一个在地上,一个在空中,舞动时更有观赏性,美感更灵动。高跷说到底就是把两根跷棍,用绷带紧紧缠在腿上,把人的两个腿加长了。

高跷是先练习走步,再练会跑步,到走跑自如时,开始练习拿道具,练习各种动作,由于有挑战性、刺激性、危险性,受男同志喜爱。

杂耍多数是秧歌队中的丑角,演什么丑角就用什么道具,具有观赏性。杂耍在秧歌队的尾部,通过各种异常的动作,来调动大家的神经,给大家送来笑声。

每到年关,大队都组织队伍到村屯拜年,给寂静寒冷的小山村带来温暖,带来喜庆,大人们、孩子们、老人们都出来围观,秧歌队围绕村子扭了一圈,就开始为村里的军烈属拜年,老干部拜年,德高的老者拜年。鼓声、喇叭声、鞭炮声此起彼伏,大秧歌给大家带来了欢乐,人们目送的、跟风的,尾随的,走了一屯又一屯。

记忆最深的是公社大秧歌比赛,全公社的十几只队伍,齐聚公社广场,进行集体表演,分列表演,公社院里,中学校的操场,道路两旁都是人,几万人到来,人头传动,鼔声、乐曲声、叫喊声汇成一片欢乐就海洋,人们尽情的享受。秧歌比赛是全公社春节中的最重要的大餐。

            6、年夜饭

   

年夜饭其实是两顿,第一顿是从下午喝到晚上的“团圆饭”,第二顿是辞旧迎新的“子夜饭”,把两者合在一起就叫年夜饭。

年三十这天,是一年最后一天,女人们要忙一上午,做一大桌子菜,下午一家人要吃团圆饭,只要是在一个城市的,都要去父母家团聚。

团圆饭是有讲究的,菜的数量必须是偶数,数字要吉祥,偶数有好事成双之意,团圆饭做菜数量多围绕:六、八、十,六或十六个菜就叫“六六大顺”,与四和八有关的,就叫“四平八稳”,十个或二十个菜,就叫“十全十美”。

鱼是餐桌必有的,是年年有余的寓意,其它菜,根据大家的喜好,荤素搭配就可以了。

现在的年夜饭,丰盛有特色,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陆地上的、海里游的、天上飞的,餐桌上都有。

回忆小时候过年,由于食品匮乏,过年家家户户的菜大致相同,餐桌上以猪肉为核心,做几道菜,排骨炖土豆干、肘子肉、油滋了、豆角丝炖肉.、皮冻、凉拌菜,还有小鸡炖粉条。

每次过年,妈妈都要忙一上午,做了一大桌子菜,一般都是做六个菜、八个菜或十个菜。我家七口人,过年了经常是八个菜或十个菜。

爸爸喝点酒,白酒是从供销社买的小烧,一个人也喝不多少,其它人就是吃菜、吃饭,吃的很香,大米饭也是平时吃不到的。

因为是过年饭,所以每个人都说一些吉祥话、祝福的话。

现在的年夜饭与过去有所不同,吃饭时间大多是三点以后,彼此相互拜年,吃饭、喝酒一直到晚上,菜吃的少,酒喝的多。

吃完饭,家人们开始玩,这方面和从前一样,搓麻将、打扑克、看纸牌。有的喝点茶,磕着瓜子,聊着天,还有的干着活,准备下一顿“年夜饭”,子时吃饺子。

过年这天,孩子们最高兴。

穿上新衣服,左兜里揣着父母给的压岁钱,压岁钱就是几角,右边兜里装着糖和瓜子。孩子多的家庭,糖和瓜子都是平均分配的。冻梨、冻柿子拿了一大盆,只有过年才有。

七十年代,只有过年,才能买一件衣服,布料还得凭票供应,也有过年了也不买衣服的。

十二点,新一年的钟声敲响,即是辞旧又是迎新。

子夜饭,是上一年最后一顿,因为是子时,所以我叫它“子夜饭”。

子夜饭严格说,是从12点开始,实际上过11点就进入子时,家家都在11.30左右放鞭炮,煮饺子,迎接新春的到来。

子夜饭的主食就是饺子,饺子馅多数是韭菜肉馅和芹菜肉馅两种,韭菜是长长久久的寓意,芹菜是勤勤恳恳的象征。

饺子馅中,还要包几枚硬币,谁吃到带有钱币的饺子,预示谁的运气就好。

子夜饭吃的比较快,吃完饭可以继续活动,也可以休息,睡觉时不脱衣服,合身而睡。

大年初一,家人们打打扑克,搓搓麻将,聊聊天,都聚在父母这里。男人们尽情的玩,女人们准备做各种好吃的,团团圆圆,其乐融融。

从大年初二,人们开始走亲戚,给亲属中的年长者拜年,陆陆续续延续到十五之前。

        7、元  宵  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灯节,是除夕以外最重要的节日,民间相当重视,按风俗习惯,各个地方都有大的庆祝活动。

过了十五,年就算结束了,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年味消退了。

元宵节,家家吃汤圆。汤圆是圆的,十五的月亮是圆的,所以,正月十五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民间对这个节日非常重视,都要举行重要仪式,十五这天家家门前张灯结彩,灯火通明,晚上灯要长明不灭,所以正月十五又叫“灯节”。

村屯都要组织挂灯笼,每一家都在门前,竖起5米左右的灯笼杆,杆的顶部挂上一个大大的灯笼,大门外室内都挂上红灯笼,有的人家挂一排,有的人家挂几个,非常红火,气氛很浓烈,白天庆祝,晚上村里还要组织耍龙灯。

记忆中的夜晚,长龙飘飘,蜿蜒盘旋,几十个小伙子,把龙舞的活灵活现。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耍龙灯也是祈求上苍保佑,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十五的前几天,孩子们就自己扎灯笼,也就是自己做灯笼。十五的晚上,在灯笼中点上蜡烛,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玩耍,也有看谁做的灯笼更漂亮的意思,我很羡慕大一点的玩伴们做的灯笼,外观有图案很漂亮,至今还记忆犹新。

成年人、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自己做冰灯,放在自家的院子里,点上蜡烛,用半圆形的冰块一扣就是冰灯,冰灯玲珑剔透很漂亮,要是院子里多了几个冰灯,就格外显眼。

晚上,大人们把锯末子或谷物壳,用柴油搅拌,从房门一直放到院子大门,基本上是三、五米一小堆,用火点着,整个院子灯火通明,据说是光明的寓意,也是用来驱鬼的。

正月十五又叫烟花节。

这天晚上,家家都放花,小的时候,小伙伴们跑了十几里路,到公社去看放烟花,满天飞舞的烟花,给了我无限遐想。

参加工作那年,县政府在体育广场放花,人山人海,花开花落,星空灿烂。

真乃:烟花爆竹冲天起,电光交错满天星。

正月十五放烟花,是民间传统文化,有些地方政府组织燃放,每家每户都燃放鞭花,是期盼新的一年,顺顺利利,红红火火的寓意。

民间把正月十五叫灯谜节。

十五之前的几天里,小伙伴们聚到一起,玩猜谜游戏,你出我猜,或一个人出大家猜,好不热闹。

后来猜灯谜走入了电视节目,中视和地方电视台,都组织大型猜灯谜节目。

现在,还是那样过年,形式上大致相同,感觉不同,觉得年味不浓了。

小时候只有过年才有好吃的,现在,平时都相当于那时的过年,到了过年反而觉得乏味。

也可能太重形式了,大家感觉疲劳,所以,得出结论,年味变淡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393评论 5 46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90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391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03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13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03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07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5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00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56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74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84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69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99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68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40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小年就杀猪。盼来盼去,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大年三十除夕夜,开开...
    汤河水阅读 916评论 3 8
  • (一) “故乡的年味”——当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明白,这个标题一点不吸眼球,甚至俗不可耐。但我找不到比它更合适...
    在生活的河里洗澡阅读 3,198评论 49 125
  • 乡间岁月中,除去那抹灰色,便是欢快了。 那时所有的欢乐时光都和过年有关。 爸爸糊灯笼就是过年的重头戏,在此不再赘述...
    铁妩阅读 747评论 22 21
  • 感觉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现在过年好像是一种负担,要走形式应付年夜饭,还得再长一岁。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
    出水莲华阅读 559评论 1 9
  • 儿时所有的欢乐时光都和过年有关。 临近腊月,村子里就有人家陆续开始杀年猪了,这就标志着开启了过年的节奏。每户人家杀...
    铁妩阅读 1,921评论 50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