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卓语 方梦婷
毫不夸张地说,文学的发展曾历经过这样一个阶段。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强盗流氓,口中都爱吟诵那么两句诗词,不论章法是否严谨,不论词藻是否华丽,关键是拥有一腔对文学的痴迷热爱之情,关键是那一种文学至上的社会风气。不仅仅是个人喜爱,因着帝王对文学的看重,国家采取了科举取士的方法,用以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官场,治理国家。也就是说,那样一个时期,深厚的文学底蕴才能让你有所建树,有所成就。
可社会是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下的,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科技地位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形态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机械制造、流水线生产取代了原有的手工场生产,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彻底瓦解。如同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结构的改革直接影响到教育方向的变化,更为实用的金融、科技行业大为火爆,社会教育的重心转向了科学技术领域,而文学则渐显式微。逐渐地,科技精英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而拥有优秀文学才能,则被认为毫无前途,是十分无用的技能。然而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当今科技发达的时代背景下,文学难道就必然逐渐衰微下去吗?显然不会这样。文学的用武之地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早已和时代的命运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长存不朽的真正灵魂。
每个独立的个体从出生的那天起,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文化熏陶,例如父母起名时往往会蕴含深刻的文学内涵,类似于从《诗经》、《论语》等国学典籍中汲取智慧,赋予孩子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姓名,饱含着父母殷切的期待。而这种事情早已屡见不鲜,在接下来漫长的人生发展生涯中,良好的文学底蕴则显得重要而且必要。无论科技发展进步到如何地步,文学之重要地位始终不可能被取代。人们接受的基础教育中,文学教育始终位于首位,而文学受到如此重视,也有它必然的道理。就文学本身来说,它从广义上理解,可以看作是文艺,即文学与艺术的总和,而文艺的发展,自古以来,已有几千年的时间,最初产生之时,我们理解为是社会劳动的催生以及自我内心的需要,而社会发展至今,最原始的驱动力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说,文学它本身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不可能轻易被打倒或取代的存在。换言之,文学在当下,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尽管科技进步,但那发展的只是冷冰冰的机器而已,文学作为有温度,有思想的事物,能够锻炼人的思维,提升人的素养,从内在帮助人完善自身;能够稳定社会秩序,支撑社会之精神文明永不腐朽。又或者说,尽管当下科技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离开了文学,它也不可能如此长久地发展下去。
因此,文学在当今时代下的地位和作用也就可见一斑了。其命运无需多言,无论遭受怎样的冲击,我想,文学都会如同一叶稳固牢靠的扁舟,自在地穿梭于历史潮流之中,也将如同一束永不熄灭的光芒,照亮着漫漫前路,指引着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