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

    前几天,女儿说考完试,去看电影。说起看电影,我也很喜欢,且剧情紧凑,画面唯美,耗时亦少。虽然现在的电影丰富多彩,但我脑海中还是觉得小时候看电影的情形愈加清晰。就像陈年佳酿,幽幽飘香,弥足珍贵,令人回味无穷。因为那是我们纯真无暇的、眷恋的、藏在心底的童年时代。

七十年代,虽然大城市有电影,但是文革,电影业出现停滞与倒退,所拍的电影都是些样板戏《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等。

我家是农村的。那时没有电,家家户户都是点煤油灯照明。夏天傍晚,大家吃过饭,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围在一起闲聊天,张家长,李家短,三只蛤蟆四只眼。奶孩子的也不避嫌,撩起补着补丁的衣服,坦然地掏出奶子,边哺乳边接话茬,男人们有的对此已经司空见惯,若无其事,谈笑风生;也有转头走开的,还有斜着眼,用余光偷偷看一眼的,她哼笑一声,“看什么看,回家看你老婆的去,随你摸,随你吃”。这些人,一般都是邻居或者熟人,大家经常会开些玩笑,有时难免会有些带颜色的。还有年老一点的喜欢拿着蒲扇,笑眯眯地扇风,给自己扇几下,给边上的孙子扇几下,左右又扇几下,赶蚊子,蒲扇偶尔会发出几声碰到石头的低沉撕裂声 。还有讲鬼故事的,害的小孩子抓了大人的衣服瑟瑟发抖,不敢回家。到了晚上,黑咕隆咚,人们早早的睡了,村庄格外安静,偶有几声犬吠和缠绵的蛐蛐弹唱。在这样的夜,时间显得格外的纯净、淳朴、甜美。连电都没有的乡下,是没有电影可以看的。人们的文化生活枯燥乏味。有从大城市回来的人,讲起看到的电影,津津乐道,得意的向村里人炫耀,不亚于进皇宫见到了皇帝,或是见到了毛主席。人们都向往着什么时候也能看上电影。

那时天是蓝蓝的,水是蓝蓝的,空气是清新甜甜的,孩子们无忧无虑,不知道电影是个什么东西,倒是喜欢白天看天上的白云悠悠,像牛,像羊,像棉花,心随着云飘荡;晚上喜欢看繁星闪烁,浮想联翩,还喜欢到河里捉鱼抓虾。

八十年代,农村家家有了电灯,写作业不用在煤油灯或者蜡烛下写了,也不用担心蜡烛火苗偶尔烧了头发。电影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村里有放电影的了,虽然是露天电影。我清晰的记得,我看的第一场电影是彩色动画片《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身穿黄色上衣,红色裤子,京剧红色桃形脸谱,尖嘴灵牙。手提金箍棒,火眼金睛,不屈不挠。矫健身姿,腾云驾雾,就像敦煌飞天的壁画,灵动聪慧。尤其是七十二变,还能把仙女定在半空,太神奇了,我也想学他的本事,拔根毫毛就能变出小猕猴。还有京剧鼓点打斗,很鼓舞士气,画面华丽,亭台楼阁,提篮酒盏,宫女婀娜。太美了。孙悟空成了我的第一个偶像。爱看电影的种子在那时便种下了。对《大闹天宫》电影我念念不忘了好多年。前几年又看了一遍,仍是觉的很好看,还有感于孙悟空不屈不挠,敢于挑战的精神。

我们村分三个大队,在三个队中心有一座桥,河水很深,水流湍急,桥东是一队和三队,一队在上游,三队在下游,过了桥是二队。放电影的地方放在一队和三队中间,地势倾斜,村中有一条小马路经过,路两边是住户与供销社,逢四九会有集市,很是热闹。不知怎么来看电影的,懵懵懂懂的,只觉的电影很好看,一块黑边白色的幕布被四角固定了,有时固定不牢,或者风很大,电影中的人物就跟着幕布鼓起来,或者上下起伏。大音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有时不知是电压不稳还是别的原因,音箱发出吱吱刺耳的鸣叫,振的人忙不迭的捂住耳朵,牙根发酸。带窟窿的像车轮一样的放映机不停的旋转,还发出一道强光照在幕布上,一盘放完再换片。也有调皮的小孩跑去,挡在光线前挥手跳跃的,结果大家看到是光着腚的孩童影像,家长急忙躬身把孩子抱走。看电影的人很多,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有本村的,还有邻村举家来的,有步行的、骑车的、赶车的,七姑八姨,呼朋唤友,有说有笑,非常热闹。电影还没开演,黑压压的人群,挨挨挤挤,人流涌动。

    我早早的抱了二三个小板凳,约上发小,给家里人也摆了小板凳占位。没有板凳的,有干脆坐在地上的,也有打站票的,还有胆大的骑在桥栏杆上的。孩子们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捉迷藏,踩了大人脚是常有事。男孩子,大人拍下孩子屁股走人,女孩子,大人会说,“这妮子乱钻个啥”。那个时候,孩子们东跑西颠,不用担心有拐卖儿童的。我偶尔也去背面看电影,画面是反的,当时不知道镜像原理,只是觉得挺有趣。电影也不是每天都有,队上大喇叭会喊,或是村里的消息灵通人士,人称“传话筒”的,会奔走告之,某某天有电影放映。有时,也会出现“狼来了”,人们兴冲冲去看电影,等了半天,也不见个人影,只好怏怏败兴而归。次日,便有人找到“传话筒”,不是嗔怪就是惋惜一番。

露天电影是免费的,队上会发电影票,一发就是一摞,二三公分或红或绿的小纸条。那时看电影真是过瘾。后来,村里盖了个电影院,真是名副其实的院,一进门左手是一排平房,院东南角有男女卫生间各一间,余平地是也,哈哈,其实还是露天电影,只不过收费了,盖了个圈钱的院。收费从二毛,三毛,最后到五毛。随着票价上涨,形形色色想免费看电影的就冒出来了,尤其是孩子。电影院外边有几棵白杨树,高大挺拔,有会爬树的,趴在树上看,虽然距离幕布有点远,有时不慎从树上掉下来也是有的,摔伤了胳膊腿,觉得不值得。有的孩子趁着检票员不注意,偷偷跟在大人身后溜进来算是幸运的,逮着被拧耳朵赶出来就不好玩了。电影院的西南角被人钻了个洞,后来被堵上了。隔壁弟弟经常检票根,用浆糊和原票粘了,也有蒙混过关的时候。我想可能是检票员可怜他们是孩子,没有太多计较吧。我是有贼心没贼胆,往往是等电影快演完了,才进去,那时检票员早回去数钱去了。

看电影的人多了,故事就随着发生了。有一天我和妹妹相约邻居婶子去看电影。婶子说她不去了,一会儿要去接她妹妹全家,因为超声,房子被推土机推了,没地儿住。时间还早,妹妹心灵手巧,用麦秆编了辫子,我们各戴了一个,自觉很美。我家离电影院有一段路,路上要经过给过世的人烧纸钱的地方,还要经过一大片芦苇地。芦苇长在一个大坑里,夏天坑里满满的水,要绕道而行。到了电影院,人虽然站着,但很自由,可以走来走去。我在人群中看到了我的同学,便凑了过去,她们看到我的辫子觉得很好看,我心里美滋滋的,故意把辫子摇来摇去。有卖瓜子花生的人低声吆喝着“瓜子,花生啊,便宜又美味啊”。我买了一包,分给大家,我分享的是一份快乐。当我们边磕瓜子边看电影的时候,另外一个男同学也挤了过来,他说他板凳丢了。他跟我要瓜子吃,我给了他两粒瓜子,他说:“真抠“,我瞪了他一眼”瓜子不饱是人心,“。他无奈,磕完两颗瓜子,扭头用力把壳儿吐到地上,”真倒霉,就两个瓜子,还有一个臭的“,我们几个女生都捂嘴笑他,他也无所谓,推了推前面的人,”哎,叔,你把孩子骑在你脖子上,挡我看电影了“。那人头也不回,只微微向侧边挪了挪。

看完电影,趁着忽明忽暗的月色,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往家赶,我和妹妹手牵着手。我们没有带手电,路上我们聊着电影的内容,壮胆。《牧马人》,讲一个曾经被错划为右派的牧民灵均,突然接到失散多年的父亲的邀请,去美国继承巨额的财产,因为舍不得祖国和妻儿,最终留下来的故事。我看的半懂半不懂,有句台词是“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我想灵均好傻,爸爸那么有钱,为什么不去美国呢?农村家里是没有牛奶喝的,我想我以后一定也会有牛奶喝的。那时刚上小学低年级的我还没有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家国情怀,对祖国的热爱还处于懵懂状态,但对大自然的爱,对生活的爱是有的。我和妹妹手牵着手,炸着胆子走到芦苇坑,昨天刚下过雨,本来泥泞的路多了几个水坑。风嗖嗖的吹,苇叶沙沙作响,我只觉得后背发凉,头皮发麻,头发感觉都竖起来了。 妹妹更是害怕,瑟瑟发抖,“姐,我怕。”我把妹妹的手抓的更紧,我们加快了步伐。芦苇从里,突然传来“哼哼”的声音, 妹妹带着哭声:“姐,有鬼。”

她一讲,我也害怕起来,好像背后有一只手要把我抓去,两旁的芦苇张开了大嘴,挤压过来,要把我吞掉。早听说有鬼打墙,不是真让我撞见了吧?快跑,我拽着妹妹拼命跑起来,”“姐,我的鞋丢了。”我和妹妹东踩一脚泥,西踩一脚水的跑,前面是谁家老人新过世,用三块土坯搭了个房,烧过纸钱的火好像鬼火一样幽幽的闪着光。我差点就尿裤子了,妹妹哭出了声。忽然一道光射到我们脸上,听到妈妈喊我们的名字,我揪着的心和恐惧一下子烟消云散,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妈妈笑着说,哪里有鬼,都是自己吓唬自己。我们说,真的有,芦苇从里有声音。

后来,真的有人抓到了鬼,是一男一女,都是本村人,女的是有夫之妇,漂亮能干,凤眼总是向上,笑眯眯的,生的一副媚骨,勾男人魂魄。女人的丈夫是地三丁,很矮,很窝囊,女人瞧不起他,不是因为家里穷,她是不会嫁给他,还给他生娃的。男的是村干部,有文化,年轻帅气。因为都在一个队上,经常相约去看电影,接触多了,便生了感情,本来年轻气盛,干柴烈火,借着看电影之名,在芦苇丛里幽会。村里有人说,怪不得有时看电影,看到两人前后紧挨着,还不时互相摸一把,真不害臊。后来,听说两个人双双跳了河,女人被救上来了,男的却成了女人永远的痛。女人每年清明或者七月半,都去河边烧纸钱。现在女人还健在,他丈夫临终的时候说:“我赢了,我比他多陪了你几十年,知足了。”我想,不是那次我们看电影回来说有鬼,他们可能不会被抓到,一条鲜活的生命也不会停留在二十几岁。

改革的春风拂面,人们也朝气蓬勃起来,邓小平说,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于是有些胆大的开始捉起老鼠来。比如我的小学同学杰家,他爸爸开饭店,赚的钵满盆满,,家里遇上喜事,请乡亲们看几场电影,看几台大戏,费用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人们开始忙起来,满大街热闹起来。那些吹着口哨的像二流子一样的男青年,烫着卷发、涂着口红的女青年,他们爱听流行歌曲,爱听邓丽君的咪咪之音。漂亮的连衣裙、喇叭裤、牛仔裤代替了补丁摞补丁的衣服,鋥亮的皮鞋、高跟鞋代替了手工的布鞋。先富裕起来的人,出手阔绰,很多人看的眼馋,下海的下海,经商的经商,五花八门,各显神通。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生活节奏快速,让我们小时候的枯燥乏味的生活不在漫长。丰富的文化生活滋养,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生活之外的广阔天地。电视日益盛行,人们对电影的热度越来越低,在家就能看到大片,村里公映几场电影,开始还有几个老人家来看,后来就只有银幕上的人物在突兀的表演着,放映员竟不知所踪了。网络时代虽然发展了,电影好像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其实,电影这类耳目之娱,带给我们的人生的感悟,是文字小说难以比拟的,当我们年岁渐长,我们需要的文化教育最终还是来源于文字,来源于文学的本源。

如今电影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离开人们的生活,它已经华丽转身,成了“居民户口“,随着时代的步伐,改变着我们的文娱生活。

岁月的脚步总是渐行渐远,而看电影的回忆却越走越近。(记此篇怀念逝去的童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711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93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770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99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97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69评论 1 27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3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00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53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90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3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20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10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9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2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30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04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