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人数在450万人左右,近一半在中国,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患有帕金森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约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70岁以上患病率达3%-5%,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第三杀手”。
帕金森病 与高血压,冠心病,血栓脑梗等许多常见的老年病症一样,都无法做到彻底根治,只能治疗以控制症状,由于帕金森病本身的危害性,患者会有手抖,行动缓慢,肢体僵硬,失眠多梦,吞咽困难等显著易见的外在表现特征。
中医学对颤证的认识可追溯到《黄帝内经》,认为其病机核心为“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即颤振之义。《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有云:“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道出了病变与“髓”相关;肾不实则脑髓空虚,筋脉懈惰,盖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渐成颤证。当代学者在先贤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颤症有了进一步认识。科学家们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虚络瘀,气虚为本病的发病基础,引起脉络阻滞的病机为瘀血、气滞和痰浊。
于是通过动物试验结果发现银杏叶提取物能改善帕金森病大鼠脑内的慢性神经炎性反应,保护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为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许多单味中药具有抗帕金森病作用,譬如银杏叶、钩藤、刺五加、厚朴、红景天,将药物有效单一成分进行提纯或许是帕金森病药物研究的途径和方向。
卢老按病程将其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以镇肝熄风、舒筋止颤为法,中期痰热重者以清化痰热、熄风通络为法,气滞血瘀者以行气活血、通络止颤为法,晚期视气血阴阳之不足加以补益。
再好的治疗方法也不如不得病,但帕金森却是我们没法控制得与不得的,无法控制,就只能提早预防,帕金森的发病可能与年龄、遗传、环境、吸烟酗酒、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年龄与遗传是无法调控的因素,这就需要从其他可以干预的方面来预防,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健康的生活节奏,积极的生活心态,适当运动,均衡饮食,能够有效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抵御疾病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