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这个偏僻的边疆小城,因为援藏干部孔繁森的事迹,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地方。
阿里地区是最西藏的西藏,平均海拔4500米,面积三十多万平公里,相当于两个山东省,人口仅有八万。最低温度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级大风有140天以上。羚羊,野驴,野骆驼,甚至野狼都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地奔跑。蓝天白云,雪山圣湖,冰川草甸,高原物种,位置偏远,气候恶劣,地广人稀。这些词汇,让这块广袤的土地充满着一种无以言状的圣洁与神秘。
阿里政府所在地叫狮泉河。进狮泉河要先经过一个极为严格的边防检查站,给过往车辆验明正身的速度着实差强人意,这让我对这个小城的印象先就打了折扣。
狮泉河镇很小,人口不足万人,更像是内地平原的一个镇。从街道里悬着的标语可以看出来,这个边疆小镇,是帝都北京对口援建的。
走在狮泉河街头,会有一种“突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仿佛这座城市是在不久前的某一天,一夜之间就建成了,临街的建筑都崭崭新新的。那些色彩鲜明的建筑既有藏式风格,又有京式结构,两种迥异的文化元素很随意地乱搭在一起,却毫无违和感。来来往往的人们,多为内地人,他们操着各种颇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或为援藏干部,或为做生意的内地人,熟悉的乡音让我们感觉阿里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这片被视作生命禁区的土地上,多民族多地域生活方式和谐并存,他们跟所有人一样,痛苦着自己的痛苦,快乐着自己的快乐。
因为有大片的土地供人挥霍,这里的建筑都不高,大多不超过三层。地广人稀的好处就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不用算计着土地的利用率,只要需要,就可以随意铺开,而不必寸土寸金地向空中伸展,一味增加建筑物的高度。
狮泉河的住宿并不比内地贵,一个标间大约百十块钱的上下,我只能说,这里还是太穷了,尽管援藏工作已经做得相当卖力,几乎覆盖了整个藏区,但要想把一个自然环境的恶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建成沃野绿洲,估计也是一个世纪难题。
尽管这里有少许营养不良的红柳勉强存活着,低温和高海拔而导致的荒,沙漠,连绵雪山,并不会因人的努力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
靠天吃饭,靠别人救济过日子能撑多久,实在令人担忧。
好在,世人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