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生命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关键时刻”,是隐忍不发,任由情况向对你不利的方向发展?还是冲冠一怒,说一些事后让自己后悔的话,把事情推向恶性循环?
1. 《关键对话》
本书的作者有四个人,分别是:
- 科里·帕特森(Kerry Patterson)
- 约瑟夫·格雷尼(Joseph Grenny)
- 罗恩·麦克米兰(Ron McMillan)
- 艾尔·史威茨勒(Al Switzler)
书中的内容基于20多年对全球10多万人的实证调查,从大家公认的“对话高手”身上,总结出做好“关键对话”的方法。能够同时影响人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书可谓少之又少,而这本书恰恰是其中之一。
本书是《纽约时报》、《商业周刊》推荐的畅销书,全美畅销300万册。书中所述的方法被财富500强企业中的300多家采用。
2. 读书目的
购买、并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想解决如下的问题:
- 为什么要学习这本书?
- 什么是“关键对话”?
- 如何做好“关键对话”?
3. 读书笔记
3.1 为什么要学习这本书?
在很多人看来,对话无非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但其实没那么简单,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只要你对影响生活的各种事件深入分析一番,就会吃惊的发现,原来很多问题都是由于沟通不善造成的。换句话说,就是在面对危机时,我们根本不会正确地和他人对话。
比如:
- 面对团队中消极怠工的同事,你选择愤怒指责或隐忍不发,结果让整个项目被迫延期;
- 面对他人的不同意见,你变得敏感激动、甚至大发雷霆,结果让大家都对你敬而远之;
- 你选择用冷战的方式应对配偶,结果发展到婚姻亮起红灯:
- 还有更多......
关键对话的结果会对我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处理不好会因此出现持续性的消极变化。当然,处理得好,也可以带来持续性的积极变化:
- 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 改善自己的个人健康
- 改善所在组织的工作效能
3.2 什么是“关键对话”?
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已经沟通好了。
究竟怎样的对话才是关键对话而非普通交谈呢?关键对话有三个特征:
- 首先,对话双方的观点有很大的差距;
- 其次,对话存在很高的风险;
- 最后,对话双方的情绪非常激烈。
成为关键对话的场景,就好像人生航线上的一个个暗礁,稍有不慎就会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3.3 如何做好“关键对话”?
怒不可遏的话语是最令人后悔的表达。
当我们面对重要问题保持沉默时,我们的生活便开始上演悲剧了。
大多数人在面对关键对话时出现的心理:
- 要么道出良药苦口的事实激怒对方;
- 要么为了保全面子违心地接受错误的决定。
书中把如上“非此即彼的心理”定义为“傻瓜式选择”。
本书讲解了关键对话的7个步骤,即:
- 从“心”开始
- 注意观察
- 保证安全
- 控制想法
- 陈述观点
- 了解动机
- 开始行动
4. 收获与行动
收获知识、付出行动、体现价值
4.1 啊哈
当我们面对重要问题保持沉默时,我们的生活便开始上演悲剧了。
关于提升企业表现的问题,其实很多管理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当工作任务无法及时完成时,他们会针对其他企业的流程调整自己的进度;当生产率停滞不前时,他们调整的是绩效管理体系;当团队直接合作不畅时,他们想到的是结构重组。
但是,问题出现的原因根本不在于企业的流程、体系或结构,而在于员工的行为。要想实现真正的企业变革,关键在于促使员工更好地承担起在生产流程中应负的责任。换句话说,静态的体系或制度并不能保证企业实现高生产率,而在于管理者具备成功应对关键对话的能力。
不幸的是,你越是冷嘲热讽,对方就越讨厌和你在一起。而对方越是不愿意配合你,你就会变得更加气恼、更加讥讽,如此这般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换句话说,你的行为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你面对更加严重的、不愿看到的结果。
因生活体验不同,每个人有独特的思想和感受,会构成完全自我的观点库,它不但能够形成对问题的看法,而且能驱使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共享观点是一个好的行动,要相信整体思维(最终选择)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体观点的综合。
没有一个无赖认为自己是无赖,自知之明是一种美德。
其实,人们不会因为你表达的内容感到气愤,他们表现出抵触情绪是因为在对话中失去了安全感。因此,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对话内容本身,而在于对话的方式和气氛。
情绪不是笼罩在你周身的一层薄雾,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不管你多么振振有词地指责别人,实际上其他人是无法让你陷入某种情绪的,是你制造了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害怕、烦恼还是气愤。让你产生情绪的只能而且永远是你自己。
产生负面情绪后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控制它,要么被它控制。
我们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时,便会固执地认为问题是对方引起的、自己是无辜的、事情根本没办法解决,而不是关注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种情况下,我们想要寻找借口而不是解决问题。
由于具备高度的客观性,所以事实是最不会引起争议的内容。从事实谈起可以为你的对话提供安全的出发点。
说服别人最好的方法是用你的耳朵——听听他们在讲什么。
对那些善于在对话中发现安全感陷入危机的高手来说,他们能冷静下来,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很清楚这一点,即了解对方恐惧或不适的原因是帮助他们重返对话框架的最好方式。
我们从小时候就已经习惯了挑别人的错误。...如果对争吵内容进行分析的话,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原来事实只占争吵内容的5%~10%,其余都是我们用来反对对方的想法。...所以,应努力寻找双方观点中的相同之处,认同就取得一致,不要把原本相同的观点变成毫无意义的争执。
4.2 下一步行动
这本书的“第三章 从心开始”给我的启示最大。第一个原则是明确自己的对话的目的,即我希望通过对话达到什么目标。这在对话开始前就要想好,还要在对话过程中牢牢把握。
- 回顾自己失败的关键对话经历,用书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再次模拟演练;
- 看看当前是否还有此类关键对话的场景,准备好后,积极去对话,进一步加强对话能力。
说得切中要点,让对方清楚地知道你的看法,是一种能力;说得圆满得体,让对方自动反省,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