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晨读推荐的《非暴力沟通》给我们提供了三个神奇的沟通法则,分别是观察、感受和请求。
一、只观察,别评判
观察能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事实,关注细节;评判总是会携带很强主观意识,而忽略了客观事实,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和不满和愤慨。
前两天上小学2年级的女儿回家来,无精打采的,平时一到家就会兴奋的拿出来在学校做的手工品或美术课的图画给我看,通常我都会大大的称赞一番,可是当天她把书包放到自己房间就直接拿着ipad看动画片了。我当时忙着自己手里的工作没顾上管她,可过了一会我发现她并没有要停止继续看动画片去写作业的意思,就有些生气,叫她去赶紧写作业不许看电脑了。这时女儿虽然把手里的电脑关了,但没有去写作业,而是卧在地垫上一动也不动,我觉得有些不对劲,就放下手里的工作,坐到她身边问道:“朱朱,今天在学校过得开心吗?有没有什么事情想和妈妈聊聊?”,女儿还是一言不发,把小脑袋深深的埋在下面,我用力把女儿抱起来,揽过她抱在怀里,看着她的脸静静的等着,女儿慢慢地小声说道:“妈妈,我心里不舒服,我们班......。”听完,我倒吸一口气,心想,当时差点大意冤枉了孩子,大人上班遇见烦心事,不也会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调节一下心情嘛,孩子也是一样啊。
讲这件事,其实就是想说明,我们无论遇事还是遇人,不要急于根据自己的分析去发表评论,耐心的观察一下,多了解一些相关的事实,相信你会处理的更好。
二、只说感受,不做评论
绝大部分人其实很少跟别人谈自己的感受,一遇到事情,特别喜欢下结论。如下例子:
场景一
女儿:妈妈我语文没考好。
妈妈:多少分?
女儿:嗯,不好。
妈妈:和你说了多少遍了,每天做完作业复习一下,你不听,现在没考好你和我说有什么用!
场景二
女儿:妈妈我语文没考好。
妈妈:真的?(同时注视孩子的眼睛)
女儿:没骗你。
妈妈:好吧。听到这个消息,我有点生气,但你肯定也挺难受的,对吗?
女儿:嗯。我前面有道题想了好半天,然后下课铃想了,就没做完卷子。
上面两个场景中,第一个场景中妈妈没有试着去倾听孩子,便早早的给予了评判。场景二中,妈妈试着去倾听孩子,并试着去猜测孩子的心情,并把这种感受说出来,这样才能交流中的互动,才能真正从孩子的倾诉中了解孩子在想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真正了解孩子的思想意图。
所以真实的说出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不但不会让别人觉得可笑,反而能更让对方体会到你的真诚,那自然会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对方就会愿意和你更多的分享并进行交流。
三、只请求,不命令。
我们经常说话时候,不太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明明是想请别人帮忙的事情,但确理直气壮的像发出的命令,比如:你想请对面的同事帮你递一下文件夹,你和同事说,给我文件夹。对方帮你拿吧,心里其实挺不爽的,毕竟自己没那个义务,手头也有工作要做;不帮你拿吧,好像又显得有忙不帮挺不好意思。
这时,你应该说,能麻烦帮我递一下文件夹吗?多谢。这样听起来是不是就比较舒服。所以要做到不命令,多用升调,疑问口气,避免降调。还有就是换位思考,对方帮你是情分,不帮你也没欠你的。
以上就是沟通的三个神奇法则,希望在你看到它的这一刻起,就把它运用起来,相信一定会有惊喜降临!
学习,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