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段时间,因为工作关系,我认识了一位部经理。
站在台上,他风趣幽默、谈笑风生,但又不失成熟稳重。30多岁的他,月薪五万,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他温和谦逊一笑,让无数少女为之心花怒放、浮想联翩。像这样开着豪车、住着好房的男人,被别人视为成功人士那是肯定的。
在一来二去地互动中,我和他渐渐熟络起来。有一次,我在和他微信聊天,看到我对他的赞美之词时,他的一句话让我有点惊讶。
他说:“其实我挺自卑,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帅气。”
看到这句话,我的心里泛起了一片涟漪。天呐,这么优秀、事业有成的人也会感到自卑!在我眼里,他那么风光无限,该很自信才是啊!
我突然间想起在大学里认识的一位学姐。她不光学习成绩好,而且人长得十分漂亮,肤白貌美大长腿,妆容精致,长发披肩,眉宇间流露出女性的灵动之美。走在人群中,她总是一眼就能被人发现。再加上气质出众,追求者无数,羡煞旁人。
这样一个“女神”级的人物是多少女孩梦寐以求的,我也不例外,也曾幻想着有她那样姣好的容貌和被众多男生所仰慕。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尤物”,她曾告诉过我一个秘密,让我大跌眼镜。她说:“你们看到的都是我想展示给大家的一面,我自卑的一面却隐藏起来了。因为自卑,所以我想尽可能得表现出完美,这样你们才会喜欢我……”
如果她不说出来,我以为她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永远那么骄傲、那么自信。
随着自己步入社会,认识了越来越多的人以后,我发现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伴随着自卑。自卑就像野蛮生长的杂草一样,拔也拔不掉。自卑也像一根刺,深扎于每个人的心底,时不时得会刺痛你。
二
说起自卑,我的记忆又被拉回到童年,那个像噩梦一样、躲之不及的童年。
如果说童年是有色彩的,那么我的童年一定是灰色的,因为我整个童年都是笼罩在“自卑”之下的。孤单、抑郁、怕被嘲笑是我童年时期的代名词。
在同学、老师眼里我仿佛是个“异类”。因为自卑,同学们的一句玩笑话我会误认为是嘲笑,本能的自我保护让我一直与同学们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为了避免引起口角,我开始隐藏自己。在课堂上,我从不举手发言;下课了,我尽量减少与同学的接触,甚至面对同桌,我都寡言少语。长此以往,我的性格越来越孤僻,与周围环境越来越格格不入,我就变成了“不正常”的人。
也许是孤单久了,我很渴望自己也能有一起玩乐的伙伴。为了显示自己是“正常”的,为了和同学间有话题聊,我花费了好长时间省吃俭用攒下一点零花钱,买下自己认为“高逼格”的玩具,以此来吸引大家的注意,让他们能和我做朋友。可是只有自己知道,我千方百计得“讨好”他们是由于内心的自卑,怕被人瞧不起。而靠“讨好”获得的友谊也只是昙花一现。
上初中那会儿,连开家长会我都想找个理由逃避。我的家庭条件很差,父母都是很普通的打工者。再加上他们没有文化,只能靠体力劳动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那个时候,我不敢对他们提出更多的要求,即使很想跟风去买一样物品。我的家庭贫寒,与富人家庭相比悬殊过大。在这样的穷苦环境中长大,我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且从不对同学们讲起我的家庭、我的父母,因为内心深处的自卑,我很怕同学们会嘲笑我的父母。
……
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些年,让我刻骨铭心的自卑啊!
三
我多想把自卑这棵杂草,从我心里连根拔起。于是,为了治愈自己,我走上了通过学习心理学来拯救自己的道路。
为了了解自卑,我看了很多相关书籍。
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在6岁前与父母的关系逐渐会内化成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即“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通俗来讲,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其实是我们“内在关系模式”的向外投射。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内在的父母”和一个“内在的小孩”,我们是怎么对待他人的取决于“内在的父母”如何对待“内在的小孩”。
若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能够给予他足够多的爱,那么他从小就会认为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是被人接纳的,他就会表现出自信。
相反,若孩子从小在缺爱甚至在遭受父母虐待环境中长大,那么他从小就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不受欢迎的,他对外的表现就是自卑的。
原来,“自卑”是来源于内心深处没有被“满足的爱”。
当我知道自卑的“真相”之后,我回忆了下儿时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
的确是这样的啊!在我印象中,父母很少给我拥抱,给我安慰。在我受到委屈时,我多么希望他们能抱抱我,可是他们却认为我无理取闹。我的哭泣并没有赢得他们的同情心,他们往往对我置之不理。时间长了,我发现我已经失去通过哭泣来倾诉委屈的能力了,因为过去的记忆告诉我:哭泣是没有用的。
小时候的我也没得到父母的认可。当我取得好成绩拿着满分考卷,满怀期待得走到他们跟前想得到他们的赞赏和认可时,得到的却是他们的挑剔和责备。我知道他们怕我骄傲,但是我毕竟是个孩子,那时候我真的很希望他们能夸奖我、鼓励我。
当我知道我的自卑是与从小父母对待我的方式有关时,我仿佛释然了。因为我明白,并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父母的教育方式错了,才导致自己不够自信。
我逐渐放下父母对我造成的伤痛,一点点得与“自卑”和解。
四
因为自卑,因为渴望想让自己更好,我尝试做些改变。
从去年五月份开始,我给自己制订了读书计划。每周至少读一本书,并对重点内容摘抄在笔记本上。截止到2016年底,我看了大概40多本书,写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通过看书,我逐渐治愈了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因为间接得参与了作者的生命体验,因此多了份从容,少了些戾气。通过读书,我也能够看到更大的世界,而不再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感到烦恼。
虽然很多书的内容已不记得,但是它们逐渐化作养分滋养着我的灵魂,让我的内心逐渐强大。就像吃过的食物一样,它逐渐成为我们身体的骨头和血肉。
而如今,看书早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不需要靠所谓的坚持,它已经成为如同吃饭呼吸一样很自然的事情了。
我做的第二个尝试是写作。
2016年7月份我加入了一个写作群,刚开始的目地只是为了让自己成长。
虽然目前我仍然是个写作新手,写作技巧仍需打磨,但是在写作中,我逐渐认清了自己,写作也让我与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近。因为,写作其实就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作为作者,我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有什么不开心的或者困惑的事情发生,通过写作就可以帮我把抑郁的心情一扫而光,并且帮我重新找到方向,梳理思路。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写了7万多字,字数并不多,但是也有几篇文章上了首页,被很多伙伴点赞、评论或者转发。看到自己的写作能力渐渐被人认可,我的心情激动得难以言喻,甚至会开心得失眠。
我做的第三个尝试是健身。
如果说写作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话,那么健身一定是与自己的身体对话。
工作之后,由于熬夜、压力大,身体出现了种种不适。脾胃虚弱、四肢乏力,食欲减弱,这些都在影响我的工作效率。为了培养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将运动中的一些良好品质(如:坚持、耐力、专注)延伸到工作中去,我毅然决然得选择健身。
为了通过健身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我请了私教帮助我训练。在教练的协助下,再加上我自身刻苦的训练,我改善了自己消化不良、瘦弱的体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的体重增加了5斤。不光是身体的消化吸收能力、新陈代谢能力增强了,而且还提高了我的睡眠质量,能让我达到深睡眠的状态。
通过健身,身体会分泌出多巴胺,这让我每天都非常快乐,而且精力充沛,也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看到自己的形体一天天变好,我也比之前更加自信,对未来更是充满希望,这都离不开运动对我的影响。
五
正是由于自卑,才促使我通过读书、写作、健身来使自己变得更加美好。
因为自卑,我学会了独处。晚上6点下班之后,就是我的独处时间。在独处的时候,我可以心无旁骛、安安静静得去做自己,去专注于提升自己。我不再去讨好任何一个人,不再渴望从别人那里获得认同感。
因为自卑,我逐渐埋头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细细得打磨自己。不论是读书、写作还是健身,我都把它们当成一个艺术品一样得去仔细雕琢,力求做到更好,一点点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因为自卑,让我有更强的上进心。不论是上台发言还是主持早会,我都积极踊跃参与。在参与中,同事们逐渐发现了我的表达能力不错,我还获得了“才女”这一殊荣。
直到现在,我吸引来越来越多优秀的人,他们和我拥有相似的价值观,有共通的兴趣爱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夸我有思想,有气质,长得漂亮。总之,通过努力,我获得了更多的认可。
在生活中我也看到很多人,因为自卑,他们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现在,我依然自卑。每当看到比我貌美、比我有钱的人,我心里仍然是有些自卑的。
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推动我变得更好的,也正是因为“自卑”啊!
我是充满烟火气的女王,一个倡导独立自主的女性,“以女王之心经营生活,以匠人之心对待工作”是我的追求,感谢遇见!
转发是喜欢,打赏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