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吕白老师《底层逻辑》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内容,内心真的感概万千。吕白老师年纪轻轻就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并且作为一名95后,其思想的逻辑性和成熟程度都让我一个40岁的人自愧不如。
谈谈自己读完后的3点感悟吧。
首先,要“杀死”自己的焦虑。我们大部分人在遇到较为棘手的问题时普遍存在顾虑太多、不知从何做起的现象。越有顾虑就越焦虑,越焦虑就不敢去面对,最后就变成什么都没做,而是单纯的焦虑了。
对此,吕白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先做起来,不要想那么多,越做就越有信心,焦虑感就越少。随着任务一点点的完成,焦虑感就越来越少 ,信心越来越足,最后一点点就会被清除干净了。
看到这,我马上联想到自己身上的案例。自从开始写日更,就向其他导师讨教写作的方向,也看了很多公众号收稿的侧重点,想着自己也应该选择一个擅长的方向。
但具体应该是哪个方向,始终定不下来。感觉自己挺想写一些感悟;又因为自己在金融行业工作,想写一些金融方面的内容;还觉得历史也挺感兴趣。总之,一直没定好方向,又怕随便写做无用功。
每天关于日更写哪个方向的事情搞得自己很纠结,日更就在犹豫徘徊中断断续续。看着别的导师每天在坚持日更又感觉很着急,焦虑感油然而生。
有了吕白老师书中内容的启发,我决定先不纠结了,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写下去,想到什么写什么。也许,写着写着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了。
其次,生活也好,工作也罢,不存在完全准备好的时候。就像《饮食男女》里面说的那句台词“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准备好了才能下锅。”只要有了大致的方向、想法、方案,马上就行动起来,着手去做 ,先完成,再完美。
还是拿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举例。大学毕业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公务员,那个时候单位有一个留学英国的奖学金项目,只要雅思达到一定分数就可以去申请,然后在系统内统一选拔,选上了就保留岗位公派出国2年。
当时内心对这个还是很期待的,但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一直在工作之余看各种英语杂志,背单词,觉得也没有时间限制,好好准备准备再说。
结果始终觉得自己没准备好,就像书中吕白老师那个考研的同学一样。他起码还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而我一直到现在,工作都换了好几份了,一次雅思考试都还没参加过。
所以 ,先行动起来,不怕犯错,不怕失败,犯错和失败让我们知道自己的问题和差距在哪儿,从而不断修正自己,补足短板,再接再厉。可要是老觉得自己没准备好,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岂不是很遗憾的事情吗?
最后,自律是一个伪命题。不要为了自律本身而自律,而是找到热爱的事情或者一件事情中你所热爱的点,带着激情持续的做。这样的持之以恒,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自律。
不要按照世俗定义的自律,拼命的逼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一天两天忍忍就过去了,一周两周也能挺住,一个月两个月也还可以。但这种痛苦的自律能持续1年2年,甚至更久吗?
人生是一场长跑,而不是短时间的冲刺,压抑自己真实意愿的自律是不可持续的。
关于吕白老师的新书《底层逻辑》,今天就分享到这,我们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