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水
一寺一岛
无限风光
愿与你分享
对日月潭的第一印象来自小学课本那篇《日月潭》,早已记不起是哪位名家将日月潭的美景告诉曾是孩子的我们,后经查阅,才知是吴壮达先生。吴壮达先生(1911—1985),原籍广东省莞城墩头街,1936年夏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和地理学系,致力于台湾地理研究,著有《台湾》《台湾地理》《台湾省农业地理》等书。
还记得课本上写道:“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从不曾想,第一眼看到日月潭时,我还不敢确认,眼前这茫茫的一片,就是名扬海内外的“日月潭”?同行的好友也在疑惑,“这不是家附近的大水库吗?都这个时间点了,还全是雾。”
是的,这里就是日月潭。四周青山,环抱着一汪清冽的水,满天的雾气,阴沉沉的,看不到一点喜悦的样子。温度也没来时路上那般高了,加上阵阵清风吹过来,凉凉的,倒也舒爽。看日月潭的全景要到斜对面的山上,山腰有一个寺庙,那里是观看日月潭最佳的位置。
风有些大,雾还是没有散开,愁雾惨淡万里凝啊!干脆摘下头上的帽子,走下几级台阶,再走几步就到码头了,赶紧拿出相机,本打算拍一张初见日月潭时的景色,却着实吓了一跳,地面晃了起来,人也跟着摇摇晃晃。
定了定神,再次扫视了路面,是路面呀,石板路面。小心翼翼地往前又走了几步,还是晃,上了游艇,才意识到,这石板路面是路面,只不过浮在了水上。接驳浮板真是做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不走上去,根本不知道那只是浮板。
游艇驾驶员一边开船,一边为大家介绍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最著名的风景区,它是唯一的天然湖,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形成的。湖面海拔760米,面积约9平方千米,平均水深有30米。
日月潭中有一个小岛,叫拉鲁岛,以前被称为光华岛,以岛为界,潭面北半部形如日轮,南半部形似月钩,所以被人们称为日月潭。返程时路过拉鲁岛,可以近距离看到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岛。坐在船尾露天的位置,看到溅起的水花打在船舷上,一阵,一阵,不间断。
湖面辽阔,群山倒映,就差那么一线阳光,将波光粼粼完美呈现。不知是什么原因,这潭水,给我的印象就是清冽,没有其他的词语可以形容了。唐代诗人柳宗元在其名篇《小石潭记》中写道:“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小石潭位于湖南永州的愚溪之中,不知如今的小石潭水是否依然清冽如昨。
船开得很快,潭水溅到搭在船舷上的胳膊,也溅到了脸上,像冰一样,把我从小石潭的想象中拉回现实,只是那一两秒钟,水就蒸发不见了。
水面不平静,波纹一段连着一段,散开又生成,生成又被推开,一遍又一遍,一直在荡漾。深处日月潭中央,环顾四周,雾没有刚来时那般浓了,周围的山不是很高,却结结实实地将日月潭围住。十五分钟的样子,抵达南岸。
下了船,依旧是摇摇晃晃的浮板路面,没走几步,大雨终于忍不住下了起来。虽非节假日,来日月潭游玩的人也不少,大家都撑着伞,却也淋到了,被别人的伞沿淋到了。雨越来越大,白色的运动鞋淋湿了,踩脏了,头上的伞层层叠叠。开船的驾驶员说山上的玄光寺是最佳观景地,人们在雨中涌向了玄光寺。
一边是上山的路,台阶较陡;一边是下山的路,平缓,人也少。我与同伴没有着急往山上跑去,站在渡口,欣赏着如画风景。顾不及湿了的衣服和鞋子,认认真真地看了看这名为“日月潭”的湖。绕岸皆山,云水合一,雨中的日月潭像足了一幅泼墨山水画,灰蒙蒙的天,雾蒙蒙的水面,黛色的山,高高低低,环了一圈。
往来游艇接送着往来的人群,如能摇一只小舟,行在这轻纱般的云里雾里,飘摇游荡,恐是入了仙境一般。奈何,不小的风浪只能让这颇大个的游艇承载,一起承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年人,有情侣,有朋友,有家人,身着各色衣服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这日月潭,只为看一看这名传中外的美景。这样湿哒哒的雨天,不知道人们都是什么样的心情,景色在那里,四季轮回,阴晴雨雪,日落月升,不尽相同。吴壮达的笔下,也多是描绘雨雾中的日月潭,或许,多日笼罩在雨雾中的日月潭也希望用明媚的阳光和皎洁的月色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沿着平缓的路到了山上,雨没有停的意思,玄光寺里站满了避雨的人。寺门口有几棵不知叫什么的树,树木苍翠,在雨中更显勃发英姿。与同伴来到树下,雨小了些。看到了潭中央的拉鲁岛,不愧为世界上最小的岛,经过的游艇都比拉鲁岛大,远远望去,恰似一颗珍珠嵌在如镜湖面上。拉鲁岛原为高山族之一的绍族的祖灵圣地,在绍族人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听当地人将,只有绍族人才可以登上拉鲁岛,其他人都不允许到这个岛上。
岛的名称一直在变,在我们小时候,它叫光华岛,如今更名为拉鲁岛,“拉鲁岛”是日月潭的原始主人绍族人命名的。据说,日本人称之为“玉岛”;潭边的闽籍汉人称为 “珠仔山”;清末洋人称为“pearl island”;清朝文献称其为“珠屿”“珠山”等。拉鲁岛上有两颗粗壮的大树,刚好将岛罩住。小岛周围是人工防护带,防护带上种满了花草,飘荡在这湖中央,守护着邵族人的圣地。
到底是三分景,七分想象。看了许久,不知道日和月在哪里。想了想拉鲁岛将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南边像弯弯的月亮,才恍然大悟。日月不就在眼前吗?在天空中俯瞰,效果应该更明显呢。形似日月,只是形似,这日月之上的朦胧隽秀,才是真正的童话世界呢!
雨累了,停了。潭上的云在漂移,缓缓由东往西过来,远处的山渐渐明晰,天光云影,共徘徊。寺前刻有红色“日月潭”三个字的大石头,一直没停歇,游客排着长队,准备与其合影,现今版的“到此一游”。
一山,一水,一寺,一岛。我也“到此一游”了。只是,无限风光,愿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