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写得有些大,列位看官就权当一家之言来看吧,如果能有一些思想碰撞型的讨论就再好不过了。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思想开放型的时代,经过方案或产品思想的激烈碰撞,更能产生有价值有深度的创意。当今时代,再也不是某一家公司闷着头去研发一款“秘密武器型”系统就能一统江湖的时代了,技术壁垒在持续降低(也是因为各层分工不断细化,每层都有专业厂商来提供更专业服务),产品业务方案要求却在不断升高,闭门造车只能是一条死路。如下是正文:
IT行业的从业人员,似乎有一个永远难迈的坎——35岁,35岁之前你可以在职场云淡风轻、肆意折腾,35岁之后,就得如履薄冰、夹着尾巴做人,生怕哪天被公司扫地出门、被更年轻的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其实,这可以说是一个真命题,也可以是一个伪命题。这里面单纯突出了低层次的编码开发能力(加班能力)的作用,忽视了技术深度积累、业务深度积累的价值。特别是后者,相对于技术深度积累这种既需要平台机遇又需要自身专业持续积累的“高难度”事件,业务积累相对更具有普适性,只需要与时间为伍,哪怕按部就班,只要经年累月积累也能聚沙成塔、自成一家。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纯IT技术优势不再能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将业务积累叠加IT技术方案能力,最终形成的整体产品级的业务领域解决方案的能力,才是最稀缺的。这有一个专业称谓——**领域解决方案专家。当然,这个名词必须要区别于那些所谓的售前解决方案专家。对于企业的各业务领域而言,特别是极度依赖信息技术的金融行业,这类人才是“香饽饽”,也是极度稀缺物种,这类人才退可以成为业务需求分析师,进可以独领一个业务实施团队,甚至引领公司某一业务领域的发展。但是这类人的要求也比较高,既需要有一定年限(至少3年?)的IT技术积累,也需要在特定业务领域经过更长时间(至少5年以上?)的深入研磨。除了最基础的编码开发/产品设计/测试能力,更要有技术方案能力,基于两者进一步转化而成的是一定的产品级解决方案的规划与设计能力,而这显然是需要依托长期的业务浸营、并有持续的互联网产品思维磨炼,才能实现能力的质变。
这是一类能覆盖低中高各层次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也能成为IT从业人员特别是开发人员35岁之后的一个“出路”。
在金融企业,不论是职能部门还是业务部门,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其工作模式已由线下纸质形式,变成了计算机操作形式,因此,领域解决方案专家养成的第一层,即是将传统手工线下作业模式转变为计算机办公模式的转化能力,以财务记账为例,即是将以往纸稿记账转化为Excel记账,由手写模式转换为机打模式。此层次于个人而言即是工作信息化的能力。
第二层则是,由办公工具类作业升级为专业软件作业,依然以财务记账为例,即是由Excel表格记账模式,升级为使用财务专业软件记账,并依托财务专业能力,将各类财务专业规则固化为既有软件功能,进一步由“简单公式计算”变为业务规范化、流程化后的“自动化运算”,以进一步提升单人信息处理效能,此时“财务记账”概念应该升级为更高级的“财务核算”。此层次于个人而言即是系统化能力,于码农即是编码开发能力与单系统级解决方案设计能力。
第三层则是,由单系统信息处理升级为上下游系统打通,全流程线上流转处理,这是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关键一步,起到承下启上的关键作用。依然以财务核算为例,在此阶段,则应该由单节点财务核算转变为与业务融合打通的一体化核算思维,从而能初步实现核算自动化。打破系统单点作业模式,形成上下游系统全流程线上化流转,此即为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此层次于个人而言即是一体化方案能力修炼。而实现各系统的跨系统业务协同,目前而言通用化解决方案即是老骨头——流程引擎。
第四层则为,基于上下游系统全流程线上化,由此将全流程节点状态进行抽象、数据进行统一化沉淀,并由此能提炼出各节点自动化处理的数据规则,从而初步形成业务智能化处理的可能性。同时,依托纵向业务的数据积累、横向的上下游状态数据沉淀,由此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全阵列的智能化数据分析视图与全流程的状态控制与呈现。如此,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型才算真正完成。此层次于个人而言即是某一领域的整体产品级业务解决方案能力修炼。
当然,这四个层次,在各企业内部、各业务条线可能都不相同,但是总体阶段性演进方向都是类似的。要保障一个企业各业务条线、各职能部门数字化演进的一致性,信息技术部门除了要提供统一的前后端框架以保障业务系统正常开发之外,还要有统一强大的流程解决方案——为各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流程接入能力、统一的流程状态记录方案,再有统一的数据中台、甚至统一的UI/UE规范,不论贵司贵部处于哪一阶段,都可以依序演进,不求步调一致,但是都是遵照统一规划来递进式演进。
而在各业务条线、各部门的四阶段演进过程中,必然能锻炼出一大批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业务领域解决方案专家,这类人就好比美酒,必然是越陈越香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花以年计算的时间与精力,深入业务、提炼方案能力,不然就只能浮于表面,成为项目经理这类浅层次人才,逐步被时间淘汰。
对于IT岗位而言,不论是技术岗、产品岗、设计岗、测试岗、运维/运营岗,对于业务领域的积累机会大体是差不多的,当然要从业务方案演变为产品解决方案,产品岗、设计岗跟前端岗有天然的优势,毕竟接触用户层功能的机会最多,更有机会带入用户思维来进行产品功能思考,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有用户服务意识、注重产品思维的磨砺,各岗位的提升空间都是一样大的。这里稍微多说一句,从笔者这些年接触的情况来看,后台开发同学比较容易陷入工具化思维定势,从用户产品角度考虑得相对少一些,这个也情有可原(毕竟跟用户侧接触最少),但如果确实想往业务领域专家方向发展,还是建议尽早从工具化思维中破局,尽可能多从用户角度思考解决方案。
这四个层次的数字化演进,其实还包含了更重要的一个战略级产品规划视角——内外协同展业一体化。过往各业务条线的展业基本都是在各业务系统完成“包圆”。当然现在有了数据中台,其往协同展业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数据有了统一化归集。但是如果要完整实现数字化转型,还可以进一步往后端延展,把展业端系统与内部职能端系统一起拉通来考虑,这样做的价值,一方面如上第四阶段所述——可以实现横向与纵向维度的展业数据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全流程的展业状态跟踪,可以将展业全流程(安全合规范围内的)给用户做完整呈现,从而实现业务体验的整体性提升(这一块也是有感于之前某微与泛某的产品案例展示所看到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