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写作文题目是“我的母亲”,写出来总觉不达深情。母亲的样子是认识这个美好世界的开始,是午夜梦回的慰藉,我可以如数家珍的说出来母亲的优点,母亲为我做的每件事,却不能真正体会母爱究竟是什么。直到我长大,母亲老去,染发剂也无法掩盖的白发蔓延头顶鬓角的时候,我才真正明白母爱不仅仅是无怨无悔的付出,还是儿女离去时远望的背影和孤独想念时的潸然泪下。
这个国庆假期和中秋节不期而遇,让很多人有了回家团圆的机会。对我们家来说,更是十多年来的第一次大团圆—嫁人的姐姐们和在外求学的弟弟妹妹都回来了,拍了第一张全家福。人们都说外嫁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过节的,这是留下来的风俗。母亲说,那些都是旧社会家里穷才说女儿不能回娘家的说法,我们不用讲究那些。
过了二十几年的中秋节,这个却是最难忘的。小时候一家人在一起过节,不太懂其中的意义和感情,只知道一家人在一起很开心。后来姐姐们相继出嫁,家里过节的人日渐减少,吃饭的人少了,欢乐也少了。于是,冰柜里总有中秋节的肉,等着不知何时归去的女儿。山西与内蒙古交界处的人们,有着典型北方人的豪爽,过节可以没有菜,但绝不能缺肉。在回家前父亲已经是杀鸡宰羊,等着我们回去,从进门费那一时到走的前一刻母亲一直在忙碌着,做十几口人的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家人围着一桌子的饭菜大快朵颐的时候,母亲总是佝偻着腰靠在门边微笑的看着我们吃,我们叫母亲先吃,母亲总是说还有一个菜没好。
这个世界瞬息万变,唯有母爱,哪怕海枯石烂天地变色都未曾改变一分。就像小时候父亲母亲去栽树,把发的方便面留着给我们吃,自己却饿一天的肚子。长大后,依然如此,只要看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晚上给母亲打电话报平安,电话那头的声音哽咽。母亲说:“越来越能体会当初去看你姥姥,离开时她在窗户边或者是院子里看我离去的目光。”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无论多么刚强,总有她的软肋,那就是孩子。于是,就有了思念,就有了牵挂,就有了盼望。离开家的时候总是不忍回头看门口眺望的母亲。我害怕看到风中飘零白发,害怕看到不舍的眼睛,因为那总会让我揪心。想要留下却不得不离开的无奈,让我嗓子眼儿堵的疼。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长大的我们终要离开,这是留恋也是必须。作为儿女,能做的就是,无论身在何方,都不忘回家的路,不忘远方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