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看了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剧中《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是红娘,男女主人公正是源于这本书,通过后续的书信往来从开始彼此的不顺眼慢慢成为灵魂知己。
后在静时光读书会上,小静分享了《查令十字街84号》的读后心得,具体记不清了,只记住了书中的他们通了二十年的书信。和陌生人通了二十年的书信,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份好奇买了这本书。
合上《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小书,依旧沉浸在海莲.汉芙和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店员们20年的书信故事里,体会着他们远在天涯近在咫尺那份期待、欣喜的感觉。通过书信,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现在眼前,海莲的善良俏皮,弗兰克严谨的绅士幽默,塞西莉的开朗直爽……我最喜欢海莲,做为宅女的穷作家,三十多岁的她,典型的个性文艺女青年,生活在现实的世界里,最大的爱好却是买书,与古书对话,个性不羁的她心地善良幽默俏皮,还有些许任性的孩子气。从单纯的买书者变为心心相印的朋友,二十年的友谊是海莲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之举,尽自己微薄之力为店员们寄去紧俏的物资打开了友情的心门,原本收到素不相识寄的礼物是有亏欠感的,但她却说“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如此美意,对待礼物最好的谢意就是好好享用。
从“诸位先生”“敬爱的汉芙小姐”到“亲爱的汉芙小姐”、“亲爱的弗兰克”、“亲爱的海莲”、“亲爱的塞西莉”……虽然自始致终他们没有见过面,但通过书信,他们完成了心灵的交集,情感的共鸣。小说以弗兰克的病故结尾,“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海莲心中的伦敦之行虽未实现,但她却用文字记录下这段书缘,将美好的情感固化永恒。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书信真的有这样的魔力。展开书笺,执起笔,脑海里都是对方的模样,把想说的话顺着笔尖流落到纸上,好不容易结了尾,还要认真地折叠,有时还会叠成心形或鹤的模样,放入信封,封口贴邮票,邮票也是精挑细选的,写上那个在心底铭记的熟悉又陌生的地址,还有那个心里呼唤多次的名字,投入绿色信箱的那一刻,心就跟着信件启程了。开始关心那个城市的天气,害怕粗心的邮递员会不小心遗落了它,望眼欲穿地盼着回信,最喜欢看到的是那个绿色的身影,最喜欢听到的声音是“XX,你的信。”那份欣喜会呼地从心底冒出来,掩也掩不住。没有来信的日子是焦灼失落的……接到信后,也不会急匆匆地打开,而是选一个安静的独处时间,选一个僻静最多能容下两个人的地方,微笑地看着信封上熟悉的字,撕开信封的那一刻像是打开了他(她)的心扉,远方的那个人仿佛就坐在面前促膝谈心……书信时代的那份感觉就象妈妈饭菜的味道至今还清晰如昨,想是书信从头到尾那份仪式感加固了它的记忆。
想起了豆蔻年华,打开课本发现夹在里面的那封摘抄了琼瑶阿姨小说片断里的信,像中了炸弹一样,脑子嗡地一声没了知觉,心咚咚地小鹿乱撞惊慌失措。没有回信也没有再理他,想必是责怪他破坏了那份美好纯真的友谊吧。想起了上了警校后鼓足勇气给那个城市求学的他寄的信,虽然没有回信,但却如释重负,想必是为了给自己的情感一个不后悔的交待吧。想起了自习课上给家里写信,习惯地以“爸爸妈妈你们好”开头,后面就满篇的妈长妈短,以至于现在爸爸还说自己就是个门帘,掀过去就被忘了,想到他一边读着女儿的信一边计算着自己的出镜率,忍不住嘴角上扬。想起了警校信使王华童鞋,那时可没少给宿舍的七姐做贡献,不晓得当年警校的男同学们有没有透视研究过女生的信件。想当年,七姐和她的初恋男友鸿书传情,书信频率得差点把负责学校那片的“大雁”累死,七姐天天跟林妹妹一样肿着红眼泡,不来信哭来信也哭,真是要命,谈恋爱如此恐怖差点误导了少不更事的我。想起了给高中毕业后回东北的她写信,她一遍遍跟我描述着林场厚厚的积雪连同对我的深深的想念,我担心她会把耳朵冻掉,上高中时记得每年冬天她都会冻脸冻手,本以为她应该扛冻的。毕业后,每逢新年,依旧保持着为朋友寄明信片的习惯,字依旧没有长进,情谊一直没变……
追忆书信传递情感的岁月。想我,提笔给我写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