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写不出文章,脑袋一片空白的我,深刻感受到了山穷水尽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就像是在沙漠中迷失方向的旅人,眼前只有无止境的沙堆,一望无际,看不见出口。
每天我坐在工作室,打开手机,连上WIFI,开始刷朋友圈,微博,淘宝等软件。直到刷到昨天看到的部分才停止。企图在社交软件里寻找灵感,只不过是给自己放松找了一个借口,收获全无,并且浪费时间。
我开始陷入沉思。抱怨自己不够好看,知识不够渊博,不够有钱,朋友圈不够广,经历不够丰富,二十多岁,一事无成。
前所未有的丧。
这种“丧”的感觉,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每天,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烦啊”。什么话都能加一句,“真烦”。以至于身边的人被我影响,也总是在抱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不再用正能量安慰自己,反倒是“今天不开心没有关系,反正明天也不会好过”这样的话更让人舒坦些。
我想起自己上大学前也曾满腔热血,积极向上。那个时候列了一个清单——大学要完成的事。上面写着,学好专业课,拿一次奖学金,自己赚钱等。
事与愿违。想拿奖学金必须早起打早操卡。天气暖的时候,勉强可以起得了床,但一到冬天,温暖的被窝就开始有了魔力,多在被窝里待一分钟,都像是大赚一笔。所以,我放弃了拿奖学金这个选项。
我想,那就学好专业课吧。学习英语的道路是漫长且痛苦的。当我发现在课堂上只能学到九牛一毛,还是得靠自己平时努力才能学好时,我心里又响起了放弃的声音。每天早起背单词,听听力,写题目,还得去找外国人和他们交流,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于是,我上课再也没有听过讲,并且为了能够错开食堂人流量的高峰期,总是逃课提前去吃饭。
就这样,第一个学期结束,我虽没有挂科,但成功地名列倒数。我开始抱怨这个十八流的学校,不再制定目标,不再考虑积极向上。
后来,我每天睡觉,玩,对学校里的任何事情都不关心。在学校待的实在无聊,就去外地旅游一趟,拍照,发朋友圈,感慨,收到赞美。看上去,每天的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
但我知道,回到学校后,生活不会发生任何改变,还是一样的碌碌无为,整天无所事事。这一切,其实都是一些毫无意义的事。
我发现,身边许多努力学习,认真生活的人也没有实现理想。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一样,不顺利,不开心,对很多事情无能为力。我在现实的挫折中陷入困惑。我想,丧才是生活的真面目。
我有一个同学,爱好是躺在床上玩手机睡觉。大学的大部分的时间她都是这样度过的。在最后的一个学期,要准备工作考试的她,早早的回了学校,发誓要发愤图强。
但没有坚持几天的她说,一进图书馆,就想睡觉,一出来,就活力四射。说着要每天去图书馆看书,但去一天,休息两天。而我们大部分人都和她一样,明知任自己挥霍的时间所剩无多,仍然以睡觉和追剧来否认现实。
她说,自己的愿望就是在老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定,和家人在一起就好。但现在能用来努力时间,也在慢慢被浪费,想要毫无压力地过着安稳的日子,也要遭遇不顺利的现实。
在积极生活的道路上,总有千千万万的理由在阻挡着我们。接受平庸,好像什么事情都能接受了。当自己独立面对世界时,永远有更糟的在等着我们,我们只能在生活的重压下找到小人物的生活方式。
最后
电影《濑户内海》里的两个男主人公,他们享受青春的方式是抱怨学校、偷瞄女孩、围观路人、吐槽父母。这些和正常青春片里拥有满满的正能量,最后实现一番伟业的主角相比,显得格外不合常理。
但在现实生活里,大多数的人都是平庸的。一个在家里看电视喝饮料吃零食的人,虽然对社会的贡献不了什么,但也没有危害啊。
每当我看到一些关于年轻人成功创业,月入百万的新闻时,内心想要奋发图强。但过了浏览新闻的那一分钟,我开始知道这些想要奋发过后的人生并不会不同。
昨天看到这样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二十多岁的我们,恨不得问每一个路过的人前途为什么来的这么慢,做什么事情才能真正扬名立万,谈几场恋爱才可以真正稳定下来。
我开始焦虑,害怕自己永远碌碌无为下去,害怕自己的能力填补不了欲望。但不能扬名立万,就得接受平庸。
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艰难,不管是正能量还是丧,我们都是在给自己的生活寻找一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