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1017—1073年),又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他是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因庐山莲花峰下有一小溪,流经屋前,故得濂溪名,人称濂溪先生。周敦颐名列“北宋五子”之首,宋理学开山。著《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1《通书》为周敦颐重要著作。《通书·诚上第一》云:“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
2 万世演进,皆因为有圣人规划指点,而圣人之灵魂根本,只在一个诚字。因上天之元气而造万物人间,元气所生,只在一个诚字。诚,纯粹至善,无形无体。万物人间,各显其形,各有性命,这是诚的造化,无形之诚,遂得具象成立。因诚而分
3出阴阳,阴阳为道,因诚而有道,因道而有善,万物本性由是而出。元亨是诚意之感通,利贞是诚意之复归。读遍周易,去领会诚的精神,赤诚伟大,生命之源。在《通书》中,周敦颐将诚之篇置于首篇,然后其二、其三,含第四章,皆为论诚专章,可见对于“诚”的重视,若说“诚”为周学中心主题,亦不为过。周论宇宙本体有太极论,即使太极,也由诚生。诚为天地始,看懂这点,可识周学纲领。
4朱熹学术承接于二程,二程学术𠄘接于周敦颐,从“道统”理论上说,宋代理学“道统”存在着三代延续的情况,这就是说,由周敦颐开宗,二程二传,朱熹集大成。朱学甚多思想元素,初出于周。如朱熹论证:“诚、忠、孚、信:一心之谓诚,尽己
5之谓忠,存于中之谓孚,见于事之谓信。”人有四项贵德,是谓诚、忠、孚、信,具此四项,取信于人,立身于世,在此四德中,至关重要者为“诚”,全心全意,一心专注之谓诚,因诚方有忠,有孚,有信。诚为帅旗,统领万军而敌溃。不诚为虚, 则众兵散而敌入。
1 “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至易而行难,果而确,无难焉。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通书·诚下第二》)
2 作为一个圣人,只是做到了诚字而已。 视天地之道德行为,溯其本源也在一个诚字。而要心诚,务必守静,故说诚的本意也就是诚静。因诚而静,非静则不诚。诚与静就是处在这样的连带照应的关系之中。守静而慎动,正大光明。不静而妄
3动,邪恶暗塞。故诚则安然,静则无事。以上关于诚静的道理,似知易而行难,实则知之真切,行亦不难。所以说,一旦做到了克己复礼,天下就成为仁爱的世界。
4 “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诚精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诚、神、几,曰圣人”。(《通书·圣第四》)寂然不动, 称之为诚。感悟而通达,称之为神。动而难察其形,似动非动,称之为几。因至诚
5精当故得圣明,因神通悟觉故得灵妙,因几微难察而得幽玄。能做到“诚、神、几”者,方为圣人。“动而正曰道,用而和曰德。匪仁,匪义,匪礼,匪智,匪信,悉(都)邪也!邪动,辱也。甚焉,害也。故君子慎动。” (《通书·慎动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