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名字叫做“橡皮泥”不见了。讲述了一位妈妈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自然后果”来引导孩子养成收拾玩具的好习惯的经历。
星期六一早,我们准备出门去外婆家。出门前出现这样一幕:婷婷一边喊“妈妈,等等我”,一边收拾好刚才玩的橡皮泥,她将所有橡皮泥有条不紊地装进盒子里,并将盒子归位,然后还把剪刀放回抽屉。
以往,都是由我来收拾。为什么婷婷会出现这样的改变?
首先,我得先说我自己的改变。
这段时间,我坚持每周从东莞坐车去深圳上“正面管教”课程。上课以来,我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平和,也越来越强大。我开始慢慢习惯用积极态度和正面语言来面对孩子、家人。特别是“角色扮演”角色,帮我更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明白他们的行为动机。
让婷婷自己学会收拾玩具,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但培养过程并不顺利。这次,我希望用正面语言来引导她。
我对婷婷说:“你长大了,每次玩完玩具,我想你有能力把它归位。以后我不再帮你收拾,如果你没有做好,那你自己承担责任。妈妈相信你能处理好。”
一开始,她并没有把这话听进去,照样哪玩哪扔。又有负责清洁的阿姨帮她收拾,她并没有收到“自然后果”。我有点忐忑,但想到“给时间、空间”我提醒自己“有耐心”。什么都没做。
有天下午,她放学回家要玩橡皮泥。可是找了半天没找到。婷婷急了,暴跌地大叫“妈妈,我的橡皮泥找不到了,你帮我找!”
我平静地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着急,只是我也不知道在哪里,你再找找,相信你有办法。”
她听了我的话,烦躁情绪缓解不少,又找了一阵,还是没结果。我一直静静地看着她。后来,她又去找阿姨。
原来,她把橡皮泥剪的很碎,阿姨在搞卫生时,把它们当垃圾扔掉了。
让我没想到的是,婷婷没像我想的那样发脾气。她停了一会,好像在思考,然后说:“妈妈,橡皮泥少了一大半,现在我有点后悔呢。”
从那以后,婷婷不但慢慢体会到“对自己东西不负责”的自然后果,还明白了“负责”的重要性。
第二次再玩橡皮泥,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孩子从“自然后果”中得到了思考和成长。
我只是给了婷婷“信任、自由和责任”,她却给了我大大的惊喜。
只要我和孩子坚持每天前进“一小步”,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会提高“一大步”,期待从“量变到质变”的那一天。
好了,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们来回顾一下。
学习“自然后果”时,我常说:“自然后果是最容易的方法,也是最难的方法。”
容易,因为它不需要大人的介入,是对大人来说,最轻松的方法。
难,因为它需要家长有准确的判断力、冷静思考的能力。而最难的部分,则在于:家长真正的放松态度以及对孩子的信任的内心力量。
“自然后果”一旦发生,通常孩子会面临“承担不好后果”的情况,家长自然想要保护孩子。然则,这很容易变成“过分保护”,不但不能让孩子更加有能力,还可能让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畏难的性格,弊大于利。
“自然后果”一旦发生,家长需要足够冷静,陪孩子一起难过,认可其情绪,但不“救”孩子,不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启发、提问等,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例如婷婷的妈妈,首先对孩子平心静气地提醒,接下来,将事情交还给当事人——孩子,“如果因为你没有做到, 那你要自己承担责任”。最后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着急,很想玩橡皮泥。只是妈妈也不知道它们在哪里,你再好好想想吧,我相信你有办法。”
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了妈妈的认可,得到了释放,自然很快回归理智。得到了妈妈信任的孩子,自然给了妈妈惊喜!
好了,这期的内容我们已经讲完了,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也能学会试着用“自然后果”的方式教育孩子。
好了,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