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社会问题,在我这种搞心理学的学者看来都是人的问题,我的第1句话是,人的问题是社会问题,第2句话是人的问题,是早年的问题,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变态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犯罪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很多人的成长环境被破坏了,当这个成长环境被破坏了,人性就乱了,以后来再去教育是没有用的。《幽微的人性》李玫瑾教授的这本书严格意义来说是访谈节目的对话稿合集,读起来也是比较轻松。作为犯罪心理学专家,李教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从心理学角度解读犯罪嫌疑人的情况,读起来也不是问题。
——李玫瑾
这本书买回来放了近半年了,这才偶然的翻开。随意翻开一页,心被触动了。因为最近心理烦恼的是:如何让每个孩子和我形成合作,对学习问题进行讨论,而不是逃避或者选择放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一口气读完,四五天的时间,每天一个小时多点,一下子就刷完了这本书。
李玫瑾教授写到:一个孩子的“观念”是靠从小父母抚养出来的,尤其是孩子的心理是别人无法抚养的,而是父母那种潜移默化不需要刻意“教”而成形的。有的孩子,犯错了,爸妈是不打不骂,而是耐心地教他正确做事的方法,同时也包容孩子的错误;有些父母动不动就打、骂孩子,将来这孩子长大也是采取打、骂的方式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冲突;有的爸妈虽然不管孩子也不打骂孩子,但是夫妻之间经常吵闹甚至打架,孩子也会学着这种方式处理问题,将来他和他人相处就容易出问题。
李玫瑾教授的主要观点:儿童心理养育更重要。当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得到了恰当的养育,那就会很少出现长大后的问题。犯罪的现象大多和儿童教育有关,基本上犯罪嫌疑人要么就是心理出现问题,或者出现问题,产生了心结,不会处理这些心结,导致使用极端的方式去处理,最终导致对他人造成伤害、甚至严重伤害,甚至死亡,最终走上不归路。
接下来记录一些比较让我触动点:
P95-96:李教授谈到一个观点: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真的太快了,几十年的时间在物质上就基本上追赶上了发达国家。问题是我们的很多内在的东西没有跟上,比如系统的法律、设施的长远考虑。
英国有完善的关于犯罪预防和判定的法律体系,犯罪年龄定为10岁左右,然后又相关的法律要求父母去社区服务、去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犯罪的青少年接受怎样的管教、对于管教结束后接下来几年的跟踪和回访,都有十分明确和成体系的法律规定,警察、司法照着规章制度办事就可以了。国外很早就想过汽车会增加,所以他们几十年前的就考虑了要修地下停车场。下水道是考虑几百年的使用,所以修建起来慢,而且下边可以开汽车。我们也修下水道,只是考虑的不够长远,当下足够用了就可以。这可不行,这个我们真的需要像发达国家学习。
李教授印象深刻的一本书《第四帝国的崛起》
P97:李教授认为:中国不缺精英教育,缺的是生存教育。
比如陈丹青在清华带研究生时,有几个很好的学生因为英语和政治不合格,不能在他门下深造。陈丹青就很生气了,干脆把自己给开除了,不再继续在清华教书了。说实话,艺术生的英语、政治考试不过关,这问题也没多大。画画创作是心里想什么你就用艺术创作出来。
纵观很多小女孩被性侵,这个生存教育是缺失的,我们的教育是模式化的,升学-找工作-好生活。那么小的孩子,被性侵了,ta自己都不知道这是很危险的,知道长大了心里有了阴影,才发现这是是个问题。所以说,我们的教育太功利。孩子太乖了,却不知道生存和自我,真的要反思。
这也就是那个著名问题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人才?
国民时期的大师那可全是人才啊。现在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目标,过于模式化,把人都限制了,创造力都没了,人才能出来才怪呢。
P110:李教授看待生死问题。
早在高中时,在《青年文摘》(还是《读者》,准确的,忘了)读到一个故事。一对意大利夫妇近八十多岁了,他们认为人生应该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而不是在病痛中离去。于是他们选择了去旅游,去到自己喜欢的地方,欣赏美景后,两个人安安静静滴离开人世。
我理想的人生结束就是这样,不要太过于痛苦。
李教授:人老了,到了一定年级,器官都在逐渐衰老,可能这个器官被拯救了,身上插满的管子拔去了,ta另一个器官可能也不行了,你又得让他痛苦的插满管子。我觉得没必要,这种状态下不要以“治疗为主”而要以“减少病痛为主”。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十分赞成,将来的我到了很大年纪了,你让我少受点痛苦的离开,遵循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就可以了。
P116-117:触动人的案例——只教了一年的一个学生,是个二十一年后找到机会把这个老师给杀害了。这个老师估计死的时候都不知道为什么被杀了,二十一年的时间,只教了一年,老师自己都忘了学生是谁。这个学生曾经找过老师说,我们谈谈,老师忘记了这个人,问他谈什么?这个学生十分气愤,没谈成决定杀掉他。原来就是这一年的教学中,这个老师一直在损他,他就一直记恨在心中,这个心结又没得到打开。
看完这个案例,真的是感慨。做人啊,尤其是我自己,干嘛对别人那么多要求,觉得别人这不好,那不好。对自己要求就可以了,对待他人还是要宽容一些,多鼓励一下别人,见人多问好,多给点微笑。说不定他内心的一些问题就被我们化解了。
P135:李教授谈孩子自杀
有这么一段文字:一个从小没有感受快乐的人怎么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一个从小没有被亲人或社会善待过的人怎么会温情地善待别人?一个从未体验过被尊重的感觉的孩子怎么会有自尊而资质,又怎么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
记住这段话,时刻提醒自己,多给点关爱。
P168:台湾的一个做法:地铁车厢有个精神病人,自己吼叫,车上的人都十分的安静,也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这个就看出来了这个社会的人,对待有问题的人是很包容的,是习以为常的。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精神残障、身体残障来到公共场所是有便利设施的。他们知道这种精神残障出来是不会故意伤害人的。所以,大家渐渐就形成了包容和互助的心态。
我们可以学习的是包容这些人,多建一些利于他们行动的设施。
P183:农村妇女的困境
农村妇女、儿童成为孤立的群体,痛苦、悲伤,没法和人分享和探讨。真的需要引起注意。
实际农村变得越来越凋零和社会、文化导向有很大关系,大家都涌进城里,家乡反倒逐渐变成一个陌生的地方了。
P227:李教授:真正的幸福实际上就是父母有好的婚姻,那种示范是非常重要的。
P258:李教授:警察-职责是能救一个就救一个;法庭-能不判错一个就不判错一个。
写在最后:
社会的现状已经存在,当我们带着一种指责、抱怨、悲观的态度,那我们依然被这个世界不断地摩擦着。最后自己会伤痕累累,体无完肤。我想没这个必要,我能做的事,我承认现在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我接受我自身的问题,我接受身边周围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再努力找到一个合适的能够长远发展的解决方案。我知道,可能当下我没能立马解决,我会有些痛苦。但是,我依然对自己抱有长期奋斗的心态,和坚持努力改进的思想,我要做我自己想要做的。
那就是,尽管我会尝尽世间的酸甜苦辣,我仍要大喊:我爱你世界,我会善待你陌生人。我来过,这一生,我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