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弯湾
放眼全世界,中国的年轻一代的女人,不说社会地位吧,光说家庭地位,应该是全球最高的之一。
如果这个描述不够准确,那么把范围在缩小一点——中国的独生女。
不夸张地说,中国的独生女,是人类历史上最特殊的一代。这个群体的人,跟别的时代的人、跟同时代有兄弟姐妹的人都不一样。
她们是独生,但未必独立。
在独生女的身上,你可以看到很多极端的行为模式,比如她们特别博爱,极具同情心,有时候甚至是特别“圣母”,看到流浪的小猫小狗都要流泪心疼;另一方面,她们有时候又比较刻薄,缺乏同理心。比如看到有人吃苦受罪她们又漠不关心,她们不会想别人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被人应该怎么样——因为她们没有跟兄弟姐妹共处的经历——既没有兄弟姐妹争夺玩具、争夺食物的恶的一面;也没有跟兄弟姐妹共同分享、共同承担、互相理解的一面——总之,她们很特殊。
当然,这不是她们的错,这也不是什么错——历史条件塑造了她们,家庭环境塑造了她们。
独生子女的政策,当初提出来,可能是一个颇为无奈的政策——人口太多,资源有限,养不活怎么办?但它还是被提出来了。
它有积极的一面,当然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是,中国本来是一个男女严重不平等的国家,是一个男人掌握绝对话语权、掌握绝对资源的社会,因为独生子女的政策,短短十几年就把其他国家可能需要花上百年都解决不了的性别平等问题给解决了。
以前生三四个甚至七八个,儿子上学、儿子享受最好的东西,女儿都没法受教育、吃的穿的玩的都不如哥哥弟弟——但因为只能生一个,没办法,于是女儿就成了集万千宠爱于一生的人。
而且又因为是女儿,男权社会奉行的“穷养儿富养女”的观念,于是,有些独生女,就变成了任性甚至霸道、耐性差甚至脾气暴躁、抗击打能力弱甚至不堪一击的人。
在家里,打不得骂不得,还要哄着——这样的人格,直到成了女朋友、成了妻子、成了母亲都没有得到改善——这可能是独生子女不太好的的一面。
(当然,独生子甚至是别的人也有一样的问题,只是在大的历史环境下,独生女相比独生子和别人,女性相比男性,是一个更为尖锐的问题,并非我个人对独生女有什么偏见。这是一篇针对群体的文章,不是针对个体的,所以不要因为“我不是这样的人”就忽略问题的存在)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背景下,女孩逐渐长成了一个任性、玻璃心、脾气大的人,年少的时候,父母包容你,爷爷奶奶都宠你;你年轻的时候,你男朋友可能还会迁就你;你刚结婚的时候,你丈夫可能还会包容你。
但是——衣衫薄岁月长,人心本身就是很凉薄的,没有哪个男人或者女人,能够经得起长时间的摧残和折磨——而一个人控制不好自己的性情和脾气,对于她的丈夫、她的孩子、她的家庭来讲,往往就是一种摧残和折磨。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脾气不好,也经常为自己情绪失控而沮丧的人,也不要自责——这本质上不怪你,你能成为现在的你,很多时候都不是你能决定的。
但如果你愿意改善自己,从外部来讲,你会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人;从内部来讲,你会成为一个更平和、更豁达的人。
豁达的人和火大的人,很显然前者要更幸福一些。
所以,我们不妨听听舒淇曾经说的一段话:
“年轻的时候,你脾气不好,叫任性,很多人都会原谅你,但是经过岁月慢慢地沉淀,你脾气再不好,那就叫霸道和耍脾气了,人家就会觉得你讨厌,就会远离你了。所以,经过岁月的琢磨,你要让自己的心态越来越平静。”
可能有人还是会不屑一顾,“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就要做真实的自己,我为什么要去讨好别人?我爸妈给我这条命不是用来受谁的委屈的,我。。”
变得从容、变得豁达、变得更理性、变得更就事论事、变得更积极主动、变得更收敛脾气,这些东西不等于讨好别人、不等于窝囊、不等于委屈——这是你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就像,当你回想起曾经的自己,你曾经为一件小小的事而大发雷霆——但现在的你,不再为曾经的那种小事而大发雷霆了,是不是活得更舒服了一些呢?
温柔是形容人最美好的词,当然,不论男女,温柔都是最甜美的词,而且,温柔往往带着通透。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其实也可以说——人的一切愤怒,本质上也都是因为自己无能而痛苦。
你发脾气,其实你自己也痛苦;你痛苦,一方面确实因为事不如意,而更重要的——这也是无能的一种表现。
所以,成年人,驾驭好自己的性情和脾气,真的很重要——不要等到中年、老年了,还是一副讨人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