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问:“那是什么地方?”
我说:“死无葬身之地。
对于余华的作品算不上是熟读,很有幸的是在多年前逛书店时远远的看到了《活着》的书脊,那感觉犹如新芽初绽,随即买回家啃起来。
就像网友说的一样,余华的书,不难读,这个所谓的不难读并不是说毫无深度,而是字里行间的多数信息是很直面的的被提供给读者,这可以理解为,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阅读的大众化。
余华的书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他旁观者的视角,他血淋淋的真实,以及他给予人物别样的梦幻。
《第七天》是余华继《兄弟》之后,时隔七年后最新长篇小说。
整本书围绕着男主角的“头七”,走马灯式的回顾人生,以及去往真正的永生的故事。
先抛开整体故事框架,小说内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层出不尽,官僚腐化、贫富分化、道德沦丧、价值观混乱、城市鼠族等各阶层各方面的问题,通过余华“百分百”的逼近了真实的社会,现实距离不断的缩短,给予人们的便是表面麻木的认同和内心的不断的震撼。
如果你的世界,没有痛苦的害怕,没有尊严的担忧,没有富贵的贫贱,没有暖寒的交替,没有外貌的困扰,没有男女的区别,没有你我之分,没有生死顾虑,你才会离"真正的活着"越来越近。 ——《第七天》
《第七天》里将现实中发生的类似事例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反映了作者余华对于现实社会的感知与思考。
被医院处理的死婴,被充假的骨灰,被滥刑逼供的人,被名利扼杀的人,被现实逼迫的人,被痛苦折磨的人……所有所有,无一不在向我们扒开现实的外衣去直面人生的惨淡和社会的黑暗。
与此同时,余华在这黑暗中不忘给予读者一丝温暖,对于死者最后人生细致入微的处理。所有被现实折磨的人到面对死亡是的那份坦荡,脱离现世情感的枷锁,拥抱死后世界的暖阳,曾经分离的爱人吐露真心,为情所伤的心得到了圆满,遇难的老板一家仍旧其乐融融,夕日的仇敌成了最好的棋友。
生死一线之隔,仇恨,不满,抱怨,痛苦,煎熬都在那一时间不复存在,这里是死后的世界,这里是没有墓地的人的归属,这里是真正的永生,这里是死无葬身之地。
余华用两个世界不同的生死观念去俯瞰人生,小说中随着故事情节推动一直伴随着的雨雪,主角从人生终点回望起点的方式叙述人生,其他角色丰富了故事情节,也展露了真实的生活,现实的社会,不同阶层的不同痛苦,不同年龄的不同煎熬,最终出身底层大家来了到彼岸,死无葬身,是以永生。
没有说话,没有动作,只有无声的相视而笑。我们坐在静默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只是为了感受我们不是一个,而是一群。——《第七天》
余华擅长从绝望里描绘希望,从绝境里探索顺境,他的书有时就像一颗榴莲糖,起初会被味道吓到,但细细品味,收获的就是满怀的甜蜜。
无论多么美好的体验都会成为过去,无论多么深切的悲哀也会落在昨天,一如时光的流逝毫不留情。生命就像是一个疗伤的过程,我们受伤,痊愈,再受伤,再痊愈。每一次的痊愈好像都是为了迎接下一次的受伤。或许总要彻彻底底的绝望一次,才能重新再活一次。 ——《第七天》
纵然故事是假的,人物是假的,但是传递的内涵却是真的,愿如今读到这本书的你不负当下,愿曾经的你不悔,愿今后的你不怨,愿你一生圆满,愿你走向永生。
我感到自己像是一棵回到森林的树,一滴回到河流的水,一粒回到泥土的尘埃。 ——《第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