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1.科学的思考力需要锻炼获得。
2.已获得知识进行整合,逻辑思维思考、运用及表述能力。
文摘:
思考的误区
第一大误区:“思考” 不等于 “一时的想法”。
第二大误区:容易把“假设” 和 “结论” 混为一谈。
第三大误区:搞不清楚"现象"和"原因"的区别。
作者提出,在许多案例中,其实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其他都是这个原因导致的现象。
有时候,原因导致的现象,又会引发新一层的现象,这种时候就看我们能不能追本溯源找到本质的原因了。
比如,我们发现了某个公司业绩不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公司的销售人员工作时士气低落。突然间,我们就觉得找到了业绩不佳的原因,于是我们就办各种团队建设活动......但是如果根本的问题是产品就是个垃圾,办团建有用吗?士气低落很可能也只是现象而已,士气低落的原因,也许是经过努力仍然没能卖出产品。而产品卖不出去,原因可能是产品本身的设计有问题。这才是本质的原因,其他都是原因导致的现象而已。
只有抓到了问题的本质,才能釜底抽薪。
证明你的假设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问题的本质并且去证明呢?
作者给出了他的方法:实地访谈法。
通过分析,提出假设以后,为了证明假设,一定要跑到最前线,去接触实际的人员,甚至跑遍全国,和这些一线人员在一起工作。这么做,可以让问题暴露无遗,无所遁形。面对问题,有时候只要对搜集的资料做些分析就能隐约看到结论了。但即使如此,在有十足的把握导出绝对正确的结论之前,还是必须到现场实证一番。
作者还提出,没有解决方案的结论都是耍流氓。有了结论之后,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方案之后,你需要说服决策者使用你的方案,这时候,刚才提出的实地考察得出的证据就变得非常有说服力。
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逻辑思考力。
一般我们常说的先见之明、直觉也是从逻辑思考中产生的。不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思考解决方案时,逻辑思考力是大家都需要的能力。
做过数据分析,进行过实地访谈,也做过有计划的实验,不断循环这个过程直到确认结论无误,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就是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最后,这种思考力是需要不断训练的,就像"武士不上战场但仍要练剑"一样。
大前给出了他独特的训练方法: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时间,随便找一个可能很无聊的问题进行思考,比如"如果地铁车门上的广告公司要我帮他提升业绩,我该怎么做"。每天一个题目,脑子会越来越驾轻就熟,各位读者可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