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是一百年前的人。蒙台梭利在罗马建立了一个儿童之家。这个儿童之家是专门收养一些孤儿,穷人家的小孩没法上学,她就把这些贫民窟的孩子们都聚集在一起,她来教他们。她和一些修女们一块来给这些孩子们上学,用她的教育理念来影响这些孩子。
结果过了几十年以后,人们发现这个儿童之家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们,在社会上都非常的成功而且生活的很幸福。人人都彬彬有礼,每个人都有特别好的性格,跟别人的沟通也非常完美,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承担很多的责任。
大家说蒙台梭利怎么会做的这个学校会这么成功呢?后来就逐渐地开始研究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童年的秘密》是她所写的众多书籍当中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本,就是让我们深刻地理解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区别,让我们知道成人和孩子会产生大量的冲突。
在今天,我们来读这本书,一点都不会觉得过时。我会觉得蒙台梭利所说的一百年前欧洲的这些家长们对待孩子们的方法,和我们今天中国的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的方法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而这些东西都是需要得到矫正的。否则的话,孩子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
蒙台梭利是影响了全世界教育的一个人。在1949年,1950年和1951年,她三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她是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现在光是在美国就有两千多所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学校,在中国也有很多蒙氏教育的幼儿园在不断地蓬勃发展。
但是我觉得我们对于真正的蒙台梭利到底是什么了解的还太少,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进入这本书,知道《童年的秘密》。在这里面最核心的一个观念,就是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本能,什么是孩子的本能呢?这里边举了一个例子,说所有的新生命它都有一个预定的心理机能。就像蜜蜂一样,蜜蜂一出生,它就知道自己该怎么样去成长。而我们的小孩子,虽然没有蜜蜂自己存活的能力那么强,但是我们孩子也有一个自己去成长的生存本能,他在通过他的方法在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这个世界。
而我们家长所做的事,恰恰是阻碍他自己去探索。你比如说很多小孩一出来,家里人会给他裹上一个蜡烛包,裹得紧紧的。中国特别常见,在一百多年前的欧洲也是这样,就是觉得为了把孩子保暖或者是怎么样,裹得紧紧的。你想想看,一个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面,他是多少舒服的一个状态,他是可以动的,他是温暖的、舒适的,可以动手动脚的。
可是他出来了以后,立刻裹得紧紧的、硬硬的,僵在那儿。很多人说孩子没有感觉,认为孩子不会有反抗,但实际上当你把他僵硬地裹在那的时候,其实他的学习已经被你阻断了。还有人会把孩子抱起来,一会儿抱倒,一会儿抱起来,放在肩膀上等等。蒙台梭利就讲说,如果是个大人在照顾他的时候,你把他整天这样折腾来折腾去,你觉得会怎么样。
所以我们经常会忽略孩子的成长本能,我们忽略他们自己也有探索世界的能力,他们有他们学习的可能性。有一个数字说一个孩子在3岁以前所学到的信息量,这是蒙氏教育的一个理念,3岁以前所学到的信息量是今后人生的总合,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我们会觉得3岁还没有上学,怎么会学那么多?但是3岁以前,这个孩子学会了说话,这个孩子学会了察言观色,这个孩子学会了看人际关系,学会了分辨秩序,学会了颜色等等,这个信息量是巨大的。
就包括说一个小孩能让自己的手指协调起来,你们不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吗?他最后能准确地抓到东西,准确地塞到嘴里面。所以作为一个大人,你的学习能力跟孩子比起来相差太远了,我们用我们的速度去教这个孩子成长,远远不如他自己去探索要来得快得多。
所以,首先我们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成长的本能。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孩子的成长本能来培养他,这个孩子就能成为一个所谓的“正常人”,我在这个正常人上面加个引号。蒙台梭利所认为的“正常的孩子”是怎么样的?这些孩子有是非判断能力、正直、快乐、有社会责任感,能够承担压力也能够探索这个世界,并且觉得工作是愉快的,不会对任何东西随便地成瘾,这就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但是今天咱们看一下我们身边的人,包括我们自己,我们都算不上蒙台梭利所说的“正常的孩子”。我们拿起手机就放不下,我们每天患得患失,挣钱的时候就想休息,休息的时候就想挣钱,我们经常会处在内疚感和自负之间不断地徘徊。我们的心理为什么会变得这么不正常,没有向我们天性所预设的那个方向去发展呢?就是因为我们很多的成年人根本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特征。
那么在蒙氏教育的体系里面,认为孩子的心理特征在童年的时候,大概也就是在6岁以前这个阶段。孩子主要有四个特别重要的特征,第一个就是敏感期,什么叫作敏感期?比如说蝴蝶在刚刚诞生出来,那个小幼虫的时候,这个幼虫是怎么判断哪个地方有树叶可以吃的呢?它是通过对于光线的敏感来判断。所以你不用教它,它会朝着有光的地方爬,去吃这个叶子。
这个虫子大了,它能够找到叶子的时候,对光线的敏感性就消失了。蒙台梭利举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孩子在他那么小的时候,他在嗷嗷待哺的时候,他在伸手乱抓的时候或者在去乱摸索的时候,他是有他的敏感特性。他用这种方式在学习这个世界,而这个过程你会认为很无趣,这个孩子怎么老重复做那么一件很奇怪的事?不对,他在用他的敏感性在体会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
他在学习,甚至他什么都要用嘴尝一下,你试过吗?小孩逮到什么都要拿嘴去试一下,那就是他在探索这个世界,他要感知他没有见过的东西,这就是那个敏感性。这个敏感性在过了这一段以后就没有了,所以孩子到了8岁,你还能看到他拿嘴到处去吃吗?不会了。这时间都过去了,他不会再用这个方法去探索这个世界了。
但是如果你阻止他,那么这个敏感期一过,他的学习能力就会下降。第二个,孩子会特别重视外部的秩序。我就记得嘟嘟小时候就很重视外部秩序,他放任何东西,他会按照原来既定他看到的那个样子把它摆好。连家里来了很多人的拖鞋,他都要按照他的方式把它摆整齐,小孩子特别注意外部的秩序。
这里面有一个例子,有一个小女孩莫名其妙地哭,家里人说怎么哭,哭什么呢?后来发现这个小女孩老盯着桌上的伞,因为有一个客人来了,他们把一把黄色的伞放在了桌上。那个位置,那个小女孩觉得不对,不对就一直哭。后来他们把伞拿开,放到了别的地方。那个桌子恢复了原来的秩序,这孩子就不哭了,所以小孩子天生对于秩序是有着敏感性。
第三个是叫内部定向,小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也会有一个秩序感,他会要求自己的身体也要符合一定的规律,这个过程当中他就在摸索协调。你比如说有一个孩子,有一个保姆给他洗澡,他每天都很开心,每天洗澡都没有问题。结果有一天换了一个保姆,换了一个保姆给他洗澡,他就一个劲地哭,那个保姆说我做错什么了,我哪不对,这有什么问题呢?用我们中国人的解释就是属相相冲了,其实不是。后来人们在仔细地观察了以后,发现这个保姆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用的是左手托着孩子的脑袋,用右手洗。而另外一个保姆洗的时候,是用右手托着脑袋,用左手洗。
这个保姆换了一个姿势,这个姿势让这个孩子觉得身体不舒服。他跟昨天的感觉不一样了,所以他会哭,所以孩子也会很重视自己身体内的协调性和秩序感。
最后一个就是孩子的智力发展是通过自己来完成的。举一个很神奇的例子,这个孩子看到自己的爸爸和叔叔同时出现在自己的家里面,这个孩子就吓住了,惊呆了,瞪大眼睛看着他的叔叔跟爸爸,为什么呢?这两个人几乎一样,就很像的两个人迎面走过来,这孩子就惊恐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家里人发现了以后,就把叔叔跟爸爸挪到两边,一个站在这边,一个站在这边。那孩子还在适应,一会儿看看叔叔,很惊恐地看看爸爸,再看看叔叔。等他后来发现看了叔叔这边有,挪过来这边还有一个的时候,他就笑了。
他慢慢地开始认识到说原来这是两个人,所以孩子在学习一个东西的时候所表现出去的那个探索的时间,我们大人要有耐心。我们没有必要非要告诉他说,这个是叔叔,这个是爸爸,记住了吗?没必要,他自己看着就学会了,他自己会慢慢地发现,然后他露出了那个微笑。
当他露出那个会心的微笑那一刻,他才是真的把这个东西掌握学会了。所以要理解到孩子的这些心理特征,我们就能够看到说大人怎么样阻止孩子的发展,大人阻止孩子的发展有很多种方法。
这里边讲的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我现在讲出来,大家看看跟我们身边的事是不是一样?比如说,不要动、不要碰那个东西,那个是爸爸的东西。不要跑,老实点,别喊。你看,我们会要求孩子不要干这个,不要干那个,孩子自己拿着梳子觉得很好玩,想梳头,你会觉得孩子头发梳得乱七八糟。父母就拿过来,说我来帮你梳,实际上孩子在模仿梳头的过程当中,他在体会着秩序感,他在体会着自己身体的协调性,他在感知这个社会。
父母会帮孩子穿衣服、系鞋带,所以这孩子摸索着穿衣服的时候,他的节奏跟我们是不一样的。这里边举的例子就是蒙台梭利说,如果你跟一个残障人士一块在街上走路,你会不会走得好远,把他甩在后边。如果你有点礼貌的话,你肯定会跟着残障人士的节奏慢慢走。因为他的节奏就是这个样子,你非得打破这个节奏,你说你就得跟我走得一样快,那怎么可能呢?
孩子在正在学习的时候,他在不断探索这个扣子是怎么扣进去的时候,他真的很慢,而且可能会扣错。但这正是他学习的最重要的时机,而我们很多的家长和老师为了省时间,为了让孩子能够跟得上我们的节奏,我们的办法就是我来,替他把衣服都穿好。所以孩子慢慢地就放弃了,他可能就不学这个东西,因为他觉得这个我可能学不了。所以当我们不断地去打破孩子节奏的时候,你比如说这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就是一个小孩拿着一个墨水瓶,墨水瓶是一个很危险的东西,搞不好就会撒出很多墨水来。
那个孩子就把盖子打开,拧上,再打开,再拧上。就一遍一遍地打开,拧上,打开,拧上。这家长就担心得要命,你洒了怎么办?所以家长说不要玩这个,这个不好玩,拿过来,就把它抢过去。实际上孩子就是在不断地打开和拧上的过程当中,去感知什么是圆或者什么是螺纹,这些东西是怎么配合在一块的,真好玩。他对这个世界在产生着探索,而我们经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阻止孩子做这样的探索。这就是我们说,成人阻碍儿童发展的很多方法。
这些方法在今天听来,跟我们现在的家长有什么区别呢?尤其是跟我们中国的方法几乎是一模一样,我们依然在用这个方法阻碍孩子的成长。那么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当中,她认为教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第一,她说首先应该端正的是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为什么呢?儿童不能够保护他们自己,他们相信别人告诉他们的任何事情,我们在他们身上好像找到了发泄自己情绪的机会。但儿童不仅很快就忘记了我们的罪恶,而且对我们所指责他们的一切感到内疚,你没觉得孩子们很善良吗?
那天,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他就告诉我说,他们一个老师,还是一个北京非常有名的学校的老师,这个老师给班上的小朋友起外号。班上的小朋友表现不好,这个老师就给他起外号,还让全班的同学都叫那个小朋友的外号。
那个小朋友很羞愧,你猜结果怎么样?没有一个孩子觉得老师做得不对,因为孩子没有判断,孩子就觉得老师一定是对的。孩子就一块去指责那个可怜的小男生,回家还跟爸爸说那个家伙就是不行,连老师都说他。老师要珍惜手上的权力,孩子不会轻易地反抗我们,孩子会觉得,尤其是小孩子,会觉得老师说的这些东西都是对的,他甚至会为你批评他的事感觉到内疚。
因此,真正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不断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的人,而且还应该是一个能够消除自己内心障碍的人。消除自己内心的障碍有两种办法,一个是通过自己与这些坏脾气做斗争,并且努力地克服它,就是孔夫子讲的“克己复礼为仁”。这跟蒙台梭利说的是一样的,你要能够克制自己的坏脾气。第二,是通过社会环境的正确观念来抑制我们的坏脾气。作为老师,你自己要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我特别希望大家把今天讲的这本书推荐给我们的老师们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