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影友阿川说的一句话: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
阿川兄这句话算是点醒了我,遂备齐所有的摄影器材与食物,去了一趟青城山。
青城山简介:青城山位于成都西北部,有前山和后山之分,前山寺庙较多,后山除了防护栏与一些为游客提供休息的亭子外并没有太多的开发。我这边将介绍后山的相关情况。
出行方式:
1由火车北站坐动车直接到青城山,最早的一班6.48 相隔1-2小时左右一班 。
或者从茶店子客运站坐班车去,坐满就开车。
2.到青城山后会有班车,请注意,如果要去后山,不要坐错。票价13,往返25。到后山山脚。
返程方式:
1.原路返回。
2.可以凭返程票补差价直接坐到茶店子客运站。
注意的问题:
1.安全问题!以后的游记中,安全问题我都将用黑体标明,因为这个太重要了。
鞋子建议选登山鞋,如果没有登山鞋,请选择鞋底摩擦力大的鞋,山区路很陡,并且由于山区里雨水较多,路面很滑。选择休闲鞋会让你的脚很不舒服。女士们的高跟鞋和增高鞋。。。。。。
2.心态问题:
一个好的心态,能让你的旅行变得轻松、享受。我将会在后文中穿插我心态的变更。
3.补给问题:
谈到补给,准备一些热量充足的食品最好,比如巧克力、士力架等。带一瓶水即可,如果喝完了在山上买。虽然山上的水会贵一点,但是商贩把水背到那么高很不容易,还有就是背很多水将会增加体力的消耗。
关于水源是要分情况的。一是有补给点的,二是无补给点的。比如野营,或者是爬一些未被开发的山。这个时候要备足补给,避免出现脱水的情况。青城山属于前者。
我是正题:
不得不说旅行是一讲让人心情愉悦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要牺牲自己的睡眠,早上7点就要起床洗漱,住在城南的我也才刚刚赶上北站的动车(8:49AM),地铁和动车都没有座位了。不过这些小瑕疵在我下车的那一瞬间一扫而光!
值得一提的是,7点多的地铁上,有备课的老师,也有背书的学生,也有手捧书籍的上班族。我发现早起的世界和我知道的世界不是一个世界。
虽然青城山与成都市区间只有100多公里的路途,但是我没有想到山区的空气竟然如此清新。下车的那一瞬间,我感觉全身的毛孔好像全部都散开了,这里的空气带着一点点潮湿,甚至可以用透彻来形容,我也赶紧地呼吸着这一份清新。
下车了以后,开始搜寻坐车的地点。出站后我先漫无目的的转了一转,才发现背后一张旅行导图,我倒退着回去看地图。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个声音问我:“你要去哪?”,这个时候我才发现竟然还有个美女导游,哈哈。然后我就借机拿到了。。。发车的地点.(流泪)。不过往往都是些小事奠定了今天一定是开心的一天,嘿嘿。
出来旅行的都是三三两两早就约好的,或者是小情侣。上一趟班车只剩2个座位了,我就被安排到下一辆车了。不过也因此,认识了一个新疆老乡,现居成都的钢琴家赵老师。缘分二字说来奇妙。我们俩也很投缘,工作、生活就这样聊了一路,莫名其妙地就到了青城山后山山脚。因为我和赵老师早有不同的登山计划,所以在山脚和赵老师做了道别。
先上两张泰安古镇的照片。
从泰安古镇上青城山后山有3个路口,左中右三道。我第一次上青城山是右上中下,这回事左上右下。那么我就详细分析一下这三条路的区别吧。
左道:
左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的路,供开车的旅客穿行。农家乐和酒店多在这条路上,坡度很陡,走起来可能会比较累。一直往上走是一条小路,这条路人烟稀少,少到什么程度呢?少到我一度认为我自己迷路了。沿着路走,走到头,一个茶馆旁边有楼梯,这个楼梯看起来就像要走到这个茶馆的后院,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会有告示牌),旁边是本土居民的耕地。顺着这条小路走,大概走到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处会听到比较大的溪流声,这时会和中道汇合。
左道前半段路程视野会比较开阔,这是我刚进入左道时拍的一张照片。
中道:
中道和右道比起来要平缓一点,但是一样很陡。爬起来相较于右道可能会比较容易一些。刚进入中道的时候溪流可能会比较少,后续就会多起来。中道会出现比较多的瀑布,三到十米不等的样子。每到出现大的瀑布时,会在主路上分出一条支路,大概5米的样子,供人拍照,这种瀑布通常呈90°角,墙壁表面因为多年溪流的冲刷变得很滑。也因此中道并不全可以修出石阶,经常会出现架在空中的虹桥。虹桥的也颇具特色,它并不是连在一起,而是每一块石板中间隔着20-30cm的缝隙。旅客通过缝隙往下看,有时可以看到草地,有时看到的是一汪湖,湖水清澈见底,但是请不要因为可以看见底就以为它很浅,有一些小孩子如果不牵着大人的手就会着急的快要哭出来。
中道比右道陡。有朋友可能会问,你刚才说右道比中道陡,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里的陡法并不是一种。中道的陡,凸显在山体之间。由于山体间的陡峭,中道会有很多出人工造的桥来代替石路。中道的这种陡,也凸显在中道会有很多的防护栏。
一般性而言,中道旁边的护栏是不会开个小口的,但是也偶尔会出现几个缺口,那并不是因为防范措施的疏忽,而是那里相较于其他地方安全许多。我也从缺口处走到了溪流中心用慢门拍了两张照片。算是我初识慢门摄影吧。比较可惜的是,当时阳光很好,溪流正好有一个坡度,波光粼粼,但是当我支好了三脚架,安装好滤镜的时候,太阳悄悄地躲进了云层。这让我长了个记性。在这里,我的心态有一个晓晓的转变。
一开始踏上爬山的旅程时,我的态度是练习拍照。但是由于云层出来了,我只好转变心态为爬山。嘿嘿。也许是我的视野和经验还不够宽广,无法发现很多美丽的景色,并加以留念。没关系,这个慢慢锻炼啦。
于是我就掂着三脚架,手持相机继续爬山!
到中道顶部我看太阳也没有再出来的意思,就收了相机和脚架,转变心态为认真爬山。
中道的上半段视野比较开阔。山路平缓了许多。如果驻足望向远方,常常会有吼两嗓的冲动,并且将这个冲动转变为实际行动。最有意思的是,你将得到回应。我在中道上半段碰到一个皮肤黝黑的外国小伙子,看样子很像印度人,跟我反向走,他跟我说“长路漫漫”。语调很有意思,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我的疲惫。
右道:
中道与右道最高点之间的路呈一V型。在V的底部,有一索道。在V的右上角是通向山顶的路。
右道的防护栏的缺口就会多很多。
右道值得注意的是,石阶很短、陡。你可以选择一步跨两阶,但是要注意石阶只有半个脚掌的宽度,并且有点滑,一定要踩稳一点。有的时候路还修到了大石头的内部,得弯着腰才能过去。
右道与中道很多地方是相似的。就不赘述了。
这里值得一说的是,如果你没有爬到高处,请不要接触溪流。因为溪流并不像你看起来那么清澈。亭子里的小商贩经常直接用溪水洗碗。。很尴尬。
这些图是右道防护栏缺口处拍的。
摄影心得:
先上张照片吧,这是我此次去青城山拍的唯一照片(未PS)。下周内会想想如何对这张照片进行后期。
技术方面:
这张照片用的滤镜ND 1000,曝光30S ,iso 200 ,光圈f5.6
怎么说呢。感觉阴天使用nd1000可能会比较过。30s曝光会不足。所以我只好增大光圈。对焦点为溪水中央的石头。
要拍出这种雾化的效果需要曝光15S以上。
取景方面:
这种水流,感觉如果不是有惊人之处,只是这样拍就略显苍白。如果找一个前景,这些雾化过的溪流作为背景,应该会比较出彩一些。这里先上一张一羽清宁老师拍的照片。这张照片是从一羽老师风光滤镜第二期的食品中截图获取的。
可以看出图中的石头和佛珠是比较出彩的前景。值得一说的是这个前景是一羽老师自己制造出来的,但是感觉前景和背景相得益彰,很出彩。需要学习的地方真的很多。
再上一张一羽老师的照片:
在取景方面,也可以不要单一的想要顺着湖面拍,亦可垂直于湖面拍摄。拍出来的效果别有一番风味。
器材方面:
本次的器材组装方面慢了,所以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在摄影中阳光真的是不等人。
我建议,如果确定想要拍摄慢门,不妨将转接环先装在镜头上,缩短组装时间。这些转接头也不会影响正常的拍摄。
还有一个问题是滤镜的组装,我个人感觉可以把ND镜提前装载支架上。不过总感觉不好。。。有损坏镜片的风险。毕竟镜片不便宜。
后记:
今天早晨,赵老师还发微信说山顶上很冷。毕竟高处不胜寒。
一路上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希望自己别待在家里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感谢Thomas老师对我照片的评价。
感谢一羽老师照片的启发。
最后,再次感谢阿川兄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