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临睡前在微博上给自己挖了个大坑,现在必须认真整理出一篇文章来把这坑填了,自作孽不可活。写作的动机我已经在微博上点了一下,就是最近在社交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促使我从一个社交网络使用者的角度思考社交行为。关于那些问题更多的细节和解决方案我会在文章的最后提到。
这里提到的社交指的是朋友圈、QQ 空间及微博的好友圈等熟人间的社交。这一类型的社交以感情维系为主题,单纯又复杂。
在我看来,作为普通使用者,社交中的行为主要由“发布”、“收看”和“评论”三部分组成。“评论”,作为社交关系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建立在“发布”和“收看”的基础上。下面我将分别对着三部分进行分析。
一
首先“发布”。人作为动物,是摆脱不了人性中自利的成分的。就算是舍己为人,那也是因为舍己为人这行为对行动者本身有利——做这件事让他更愉悦。
扩展到社交上,自利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
稍微观察一下他人发布的内容,就会发现每一条都隐含着一个“我”字。“我”心情如何如何,“我”在做什么,“我”关心的人如何如何,“我”关注的事如何如何……自我展现是我们“发布”的主要动力(无论是原创还是转载),有另一种说法叫刷存在感。
二
“收看”。上面已经提到了,人作为“以自我为中心”的物种,照理不会太在意别人发布的内容,那是什么驱使我们在意呢?
首先还是刷存在感,上去看自己的发布有没被关注被评论。然后我们总会有几个关心的人,刷各种社交网络以了解他们的近况,顺便也刷了那些不怎么亲近的人的发布。最后时间碎片化,刷朋友圈,刷 QQ 空间,刷微博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无聊……
三
“评论”是社交中最重要的部分,影响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维系。
我觉得“评论”的动力主要有两个,感情和兴趣。感情因素在特别熟的人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即使对方发布的内容很平常无趣,作为密友,出于关心,也会积极互动——我就是乐意。兴趣这一动力的作用就广泛得多。即使两人不是非常亲密,只要所发布的内容能引起另一方的兴趣,就很可能得到评论产生互动。当然,更多时候是感情和兴趣共同作用才促成了评论的结果。
用社交网络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总结一下。
当我们发布内容的时候,我们是特意的,是在展现自己。当别人看我们发布的内容时,更多时候是无意的。别人是否评论我们的内容,如何与我们互动,取决于关系的亲密程度和内容的有趣程度,更多时候是内容本身。
因此,在与人交往中,比较好的心态应该是这样的。当你发布内容是,就应该做好心理准备,不必预期得到很多回应。你就是在展现自己而已,如果刚好有人对你的展现感兴趣而和你互动,那是一种幸运。你在与众多人的接触中遇到了意趣相投的。若没有回应,很可能是因为你发的内容并不有趣。
好吧,其实上面就是我提到的解决方案——调整自己的心态。下面说一下起因的细节吧。
最近发现一个我挺欣赏的女生,各方面都很优秀,很多方面走在我的前面。聪明又很努力,非常乐观,独立理性,有眼界,有趣,更重要的事很会待人处事,交友广泛,这两点会让她结交到更多更优秀的人——这让她继续进步的空间非常大。可以想象,她的将来会比我精彩得多。
面对自己这么欣赏的人,还是个女生,我自然想拉近关系啦~~但交流过程中发现自己表现得过于拘束,语气略显冷淡,咬文嚼字,总想制造话题,没有和一般朋友交流时那样的自然随意——简称“装”。另外我期望太高,而发布的内容却得不到她的回应,这让我有点沮丧,这也是我思考“人生”的直接原因。
在整理了思绪之后,觉得自己有特意讨好她的嫌疑。我不喜欢这种状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基于平等的交流,而彼此间好感的形成应基于对彼此的欣赏。那么我现在应该做的是平和地展现自己,如果自己确实有可取之处,自然会被欣赏。若没有,还是乖乖回去修炼提高吧,不要出来祸害别人。
坑填完了,思路整理完了,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