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问我,你还会跑马拉松吗?我想,可能会,一年一次。
若搁在以前,我会说,马拉松是竞赛项目,极限运动,普通人还是别尝试了。
但自打我今年7月有计划隔日跑步,到9月小试牛刀报名,到11月3日斗志昂扬站在马拉松赛场并且完赛。有了实践经历之后,我觉得,凡事做好准备,是能科学完赛的。
同时,赛后它带给人的自信也是不容小觑的。也明白了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参赛的原因。的确是人生的一场救赎。
当我在赛道上看到坐轮椅参赛的微胖身躯的中年大叔用手臂奋力滑行,周围一圈跑友保驾护航,吆喝开路,还有推着婴儿车的年轻父亲从我身边轻松跑过,过去我眼里不可思议的行为,现在却升起深深地理解和佩服之情。他们在和自己玩,在超越自己,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我清楚记得在30公里之后,迈着沉重的脚步与自己的对话的情景:咬住,坚持,坚决不能走,即使缩小步幅,也要跑步前行。
身体和精神经历了困境的考验。虽然短暂,刻骨铭心。
二
这次参赛,我也看到了自己的短板,积累的跑量不够胜任全马距离,赛后腿部肌肉酸痛。
我也在反思自己的做事模式,有可取的一面,也有下次要避免的地方。
虽然跑量有短板,但我也有一个长板,就是还在健身房锻炼着全身肌肉。跑步用腿臀和核心力量,所以有优势。这也是我下决心迎战的内因之一。
但是,必须做到的是,赛前如果受伤了,即使中签,也不要去跑。这就是保持初心。
想起我的一位喜爱跑步的女同事,有次大赛前一天小腿肌肉拉伤了。但她觉得报名不易,坚持第二天跑了半马。赛后,不得不停练了两个月。还有一次她的脚踝扭伤了,歇了半年。现在,她还在跑,但不再坚持天天跑了。
从她身上,我学到的教训就是,不逞强。虽然行为难控,也必须做到。同时,必须补充跑步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做热情的小白。
三
要根据自己平时锻炼的体感去制定参赛配速,而不是说每一年都要超越去年的自己。
因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身体情况是随时变化的。没有人可以给你打保票,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能力是一直朝上走的。
尤其是中老年人,关节器官衰老是趋势。通过运动,可以延缓衰老的到来。但同时,年轻时对身体的忽视,不良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陈旧性的损伤也会影响到老年身体状态。
运动,不要和他人攀比,不要和年轻时状态好的自己相比。
做了这么多铺垫,想说,参赛要量力而行。
我看到赛场上有打着肌贴跑的,有带着髌骨带跑的,还有在路上一瘸一拐前行的,还有脸色煞白蹲在路边休息的,还有全马不带补给,早上只吃两个鸡蛋就上场的。
这不是挑战运动极限,而是在挑战生命极限。
记得赛前,我和老公谈论,11月3号这天全国有30多场马拉松同时开赛,现在是运动带动文旅消费。
他说,那等下一次你可以去重庆参加马拉松,我们还能趁机旅游一番。
当时,我说,我不去。我们可以自己出去旅游,为什么要比赛加旅游呢。我肯定会累,会玩得不尽兴。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所有的话都不能说得太圆满。
今年重启跑步的时候,只给自己定了每天5公里,后来觉得5公里,身体也能适应了,又给自己加长到6公里,身体也能适应了。
之后,觉得若选择跑步作为长期习惯,必须重视跑姿,我又开始关注心率,脚落地方式,跑姿基本功练习,以及马拉松备赛知识。
因此,你所达成的小目标是根据身体适应能力逐步提升的。没有前期的积累,不可能有今天的结果。
赛后,有朋友好奇地问我,你怎么这么大胆,没有准备就敢上场?当她听了我的备赛经过,以及补剂配置、自制配速手环的心得时,长舒一口气说:我以为你就是一时兴起,原来是做了准备的啊。
我想,这就是理性做事的态度吧。
人生不设限,去尝试。但要量力而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