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一、二、三章有感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后人尊称他为“圣人”。《论语》是“圣人”的经典著作。《论语》语言质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对人们的思想起了深刻的影响,得到了后人的信仰、尊重,是后代人必读的一本圣书。而《论语》中,让我受益最深的便是学习之道和为人之信。
学习之道
很多人受“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影响,认为学习是没有方法的,只是发奋练习才是学习的唯一途径。其实不然,《论语》就教我们几种学习方法。
第一,“学而时习之”——时常温习,每当接触一个新知识时,也许当时你会觉得印象深刻,但很可能第二天别人再向你提问时,可能你又是一问三不知了。而要想摆脱这个状态,唯一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温习了。而这个温习,不在乎时间的长短,哪怕每天十分钟,也比一分钟不花要好好几倍。而且也不一定专门找个合适的时候来做这个工作,用我们的当地话来说,“不用架个大势”,可以是上学的路上,可以是跑操的时候,可以是课间玩耍的时候,甚至可以是上厕所的时候,迅速地将当天新学的知识在大脑里过一遍,趁热打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你还能说自己没有时间温习吗?
第二,“不亦乐乎”——抱有积极开朗的学习态度。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兴趣便是一切劳动的基础和动力。在通常情况下,认为自己学习差的人都是对学习失去兴趣的人。只要有兴趣,何愁无动力?何愁无成绩?所以说一定要对学习充满兴趣。那么,学习的快乐之处到底在哪儿呢?是无穷无尽的作业,残酷的竞争排名,还是让我们压力山大的一场又一场的考试?这些都只是学习中的一少部分,其实这些事情要以积极的心态来看也未尝不是好事。比如作业,当你认为每一次作业都是检测自己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后,你就不会再因此而烦躁了;再比如,每次的考试排名,当自己赢过对手时,那种成就感不也是学习带来的吗?所以说,学习不苦,只是你还没有找到怎么个乐法。
为人之信
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大中华的传统美德。而《论语》作为著作中的著作,“信”便是必不可少的。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论语》中,我发现了两则相似的话,而它们都在说明一个道理: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谨遵诚信。那么,与朋友的交往中诚信真的这么重要吗?一个真实的经历永远让我无法忘怀。
记得那时七年级的时候,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但临时老家出了一些事,我又找不到那同学的电话,这事只能暂时被搁置。等到周一到校再见到那同学时我才得知,那天她由于等我导致回家太晚被父母批评。为此事我愧疚自责了很久,尽管那同学已大度的原谅了我,但自那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件事都一直是我心头的一个疙瘩。
所以,诚信真的无比重要。我们班主任陈老师为了培养大家诚信的优秀品质,在班务栏特意设立了一项《诚信公约》。每一个能保证自己不失信的人都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由其他老师和同学共同监督。还有我们班上的承诺员一职,每当同学们因为特殊原因而不得不推迟完成任务时,便可以交承诺书给承诺员以监督自己,同时,也有惩罚来督促自己。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班级文化中也注入了《论语》中诚信的内容。
《论语》,这本儒家经典名著究竟为什么能屹立于文学之林而长期不甩呢?因为它是后人学习和做人的教科书——最标准,最权威的教科书。让我们一起遨游于《论语》的经典中,品学习之道,赏为人之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