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份的时候,薛海平老师给我们上了两个周末——四天的《教育心理学》课程。虽然我自己因为周六要上班的缘故,只上了两天的课,薛老师的很多教育理论和教育观点仍然让我心有感触、受益匪浅。
在这里,我主要想说说自己关于对《教育心理学》中所提到的个别差异的理解。
在几年前,准确地说,是在女儿来到身边以前,我对孩子的个别差异没有太多的理解,也没有什么考虑。那时候,我也同样认为所有的孩子都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太大的特别之处。
让我开始改变看法,是女儿的到来之后。与女儿真正生活在一起后,我发现女儿在很多方面的表现与言行都与我之前所理解和想象中的孩子有些不一样。我现在孩子胆子有点偏小,与其他孩子认识交流起来也是慢热型的,不爱主动去接触或与别的孩子认识。我发现,我对孩子一无所知,特别是孩子很多时候的一些言行和表现,让我无法理解、无法接受、却又没有任何办法。这种情况下,我开始学习关于儿童成长及心理发展知识。
慢慢地,我开始认识到,孩子以前那些让我无法理解、无法接受、却又没有任何办法的情况,很多其实就是孩子间的个别差异。这些个别差异就是孩子本真的自己,也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自己。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如何较好且适宜的对待孩子的个别差异呢?我想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和区分孩子的个别差异,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接受这些个别差异。因为只有我们真正的接受了孩子的个别差异,才能更好地去维护和发展孩子那些好的个别差异。
作为父母,要真正接受孩子的个别差异,我以为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去做好。
其一,了解孩子的性格差异,并接受和认同孩子的性格差异。就像我们知道孩子有容易抚养、不容易抚养、及发展缓慢的三种气质类型一样,这就会让孩子与孩子之间表现出许多的不同。我们还知道,成人有四种不同的性格气质,而且性格是没有好坏善恶之分一样。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二个相同的人,这就更加说明了个别差异的现实存在一样。
其二,我们还要了解孩子的智力差异。一个人的智力和能力有所不同,孩子也一样。只要我们知道这一点,我们就会接受孩子在智力上所表现出来的有所不同。很多时候,智力并不代表能力,智力只是能力的一部分。
其三,是孩子表现在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这一点,与我们家庭的环境及父母的培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家庭学习环境好的,孩子的学习态度自然不会太差。父母的培育方式得体,就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会从中发现更多适合自己的方式与方法。
当然,孩子的个别差异还表现在其它很多的方面。或许,只要我们做父母的能够用心去发现孩子的差异,并且用我们的爱去理解和呵护孩子那些适合自己的个别差异,孩子才会成为真正的自己,才会做真正的自己,才会成长的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