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是本非常通俗易懂的书。
书中用大量案例来说明现代人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和观点,最后抛出正确观念。
在我看来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认知行为心理学的科普入门书籍。
很多人想通过婚姻找到一种安全感,可现在很多离婚的例子都是因为要找安全感,而无法得到安全感。安全感绝对不是来自婚姻,因为对方不是港口,他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而是一个活着的人,他会接触不同的人,他还会在兴趣上改变。所以,安全感一定要有能力自己给自己,如果不能这样的婚姻都失败的。
你可以爱爸爸,爱妈妈,爱他/她,爱小猫,爱小狗,但这一切都是从爱自己开始。因为所有的爱都是从自己身上表达出来的。
那些打着爱的旗号的伤人者、自残者、伟大牺牲者,他们并不是爱,而是恐惧。安全感狞笑着奴役着他们,然后用他们去毁掉身边的人,毁掉自己的生活,然后在人群中寻找下一个受害者。
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应该是自己的选择,并且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你选择跟他/她在一起就善待他/她。如果发现不合适,那么就选择分离。但要清楚一点,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个世界上没有时光倒流,我们都要承受历史给我们带来的结果。逃避这个结果,或者否定它,都只是懦弱的表现。只要你内心坚定,只要你先相信:这个世界没有谁都能活下去,并且活的很好,你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一个酗酒的父亲有两个双胞胎儿子,二十年后一个成为成功人士,另一个贫困潦倒。记者分别采访他们,为什么能过上今天的这种生活呢?他们的回答是一样的:"没办法,谁让我摊上这样一个父亲呢?"
为什么在相同的条件下,两个人的心态完全不一样?深究心态的背后,是两种关于世界的假设不同:谁该为自己的幸福负主要责任?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要为幸福负主要责任,而父亲只是辅助,那么他会想:现在父亲不如别人,我要和别人一样好,自己就会更加努力。另一个则认为:自己的幸福主要靠老爸提供,老爸不好,自己的生活不好是天经地义。那么他就会成为那个穷困潦倒者。
这两种心智模式直接导致了两者面对挫折的不同心态。为自己的幸福负责的人,在遇到外界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自然会更加努力,外界条件好,也是踏踏实实,心态自然好。而放弃幸福的人,则终日忧心忡忡,怨天尤人也是必然的事,心态肯定糟糕至极。心态好坏的背后,是关于世界的不同假设而决定的。
这便是世界观。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不仅可以让人获得更多的成功,同时也可以让自己活得更舒服。而错误的世界观除了让自己的生活变的一团糟之外,还会不断的侵蚀身边人的生活,把他们裹挟到自己凌乱的生活当中。如果觉得自己生活不幸福的话,不妨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世界观。看看自己到底是哪种心智模式。
是谁让你不开心?
这里提到两种心智模式,受害者和掌控者。
受害者习惯把痛苦和快乐放在别人手上,有的时候是家人、上司,有的时候是朋友、同事,还有的时候是过去的自己。你很容易从人群中辨认出他们。因为他们面带怨气,讲话使用虚拟语气加过去完成时。
掌控者的心智模式则是:不管外界怎么样,我都有能力对自己的状况负责。这种人总能找到当下更好的办法,因为他明白不管外界怎样,下一步的生活,都是他们自己的。
不开心和开心原本就是两个按钮。很多人生活在痛苦之中,他们下意识的人为是外界的原因。他们认为改变外界环境,就能改变他们的生活。所以他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金钱,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换到另一个人,却从来么有更加幸福过。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拆除自己内心的痛苦按钮,成为一个自我掌控的人。
如果你愿意,你总是可以掌控一些什么。你没有必要得到允许才开始学习,你也没有必要得到机会才开始努力。如果你愿意,你现在就能为这件事情做些什么,除非你的受害者模式让你深深陷入抱怨与自怜中。拒绝受害,掌控自己的生命吧。
无论是事业、家庭还是婚姻,我们都要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幸福负责。逃避的人无法获得幸福,别人也永远无法替你完成心愿。学会关怀,学会爱,珍惜自己,珍惜所有。
《拆掉思维里的墙》,一本通俗易懂的认知行为学的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