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婚姻系列(1)
父母年代那些遥远的爱情与婚姻
故事1:被捆绑在婚床上的小新郎
我童年及少年时期,最喜欢听爸妈讲他们年轻时候的趣闻轶事。有一个被捆绑着拜堂结婚的小新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了,赣南偏僻乡村里的乡民们仍然秉承着几千年来的各种传统观念,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比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用来处理年轻人的结婚成家的大事。
那时候的年轻人自己是做不了婚姻的主的。两个人的结合,其实通常是两家姓氏甚至两个村庄的联合。也许现在的年轻人要撇嘴不屑,甚至大力抨击了,但是,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尤其是长期的存在,一定是有它的道理在其中的。
我外婆一辈子生养了五个女儿两个儿子,每一个的婚事都是完全由我外公做主的。其他的家庭也都如此。我母亲家族里有个大堂哥,非常聪明,读书成绩拔尖,从小学到初中,都被老师极力称赞,认为必成大器。
到了初中快毕业的时候,大堂哥想要继续读书求学。他已经从学校的教育里看见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外面世界,他想去追寻。但是他的父亲,是我母亲家族里出名古板的人,看着别人家的儿子们都结婚了,着急得不行,就着手给他安排起婚事来。
那时的偏僻乡村里,少男少女长到十五六岁就可以谈婚论嫁了。比如我的母亲,因为是排行第五的女儿,要照顾后面的两个幼小的弟弟,帮衬家庭,熬到十八岁(还是虚岁呢)才嫁给我父亲,已经被大多数人取笑是“老客女”(意思是年龄太大嫁不出去待在娘家的客家女子)。
所以大堂哥十六岁要结婚成家,在那时那地是正常的。但是他自己心中是要念书的,还对外面的世界满怀憧憬呢,不肯就范。他和老师说了自己的苦恼,老师也非常着急,就到家里来为他说情,以自己的人格担保这孩子若是继续读书,一定会有大出息。
然而没有人能够说服他的父亲。最后甚至当地的驻地干部都来帮忙做思想工作,仍然没用。男孩绝望了,便收拾几件衣服,逃跑了。可是在那个只有羊肠小道的年代,一个少年走了一天,也顶多走出了山村的边缘而已。而发现他逃跑之后,暴怒的父亲合着一伙身强力壮的叔伯兄弟沿着山路追了上来,捉住他,用绳子捆了,抗了回去,关在宗族祠堂里反省思过。
少年在祠堂里哭泣哀求,除了心疼他的母亲偷偷摸摸地来给他送吃的之外,没有谁敢于帮他。因为凡是涉及家族繁衍传承的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大事,几千年来,不管是在穷乡僻壤,还是在繁华都市,人们的观念都是一致的。哪怕到了2016年的今天,其实不还是如此吗?
婚事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几天之后,同样是小小少女的新娘子被迎亲队伍接回来了。男孩被饿了几天,靠着母亲偷偷送来的食物保存了三分力气,趁着大家的松懈,在黑夜里再一次逃走了。准备拜堂的时候,发现新郎逃走,整个家族的老人们都生气了,怎么能够如此为所欲为,不识大体呢?
一支队伍迅速组织起来,男人们打着火把,沿着出村的山路追了下去。暗夜里跌跌撞撞逃走的男孩没有逃出多远便又一次被绳子绑住,扛了回来。
祠堂里火烛通明,被五花大绑的小新郎满脸泪水,被强壮的叔伯们抬到祖宗牌位前,然后一左一右两位叔伯紧紧按住他,强行拜完了天地。等待已久的新娘子也一脸悲伤,总算是见到自己的丈夫了,却想不到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初次见面。
为了防备新郎官再次逃走,绳子一直就没有解开。拜堂结束之后,小新郎被绑地紧紧的,这一次,连同手脚都一齐绑紧了。新婚之夜,新郎官被五花大绑捆在婚床上,熬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我不知道当初的小新娘是何等心情,陪着自己的丈夫度过了漫长人生中的第一个夜晚。
后来男孩坚持反抗了好几个月,始终不肯圆房,自然受到了自己老爹残酷的镇压。最终,天资聪颖的他看到自己的命运已经彻底无法改变,万念俱灰之下,接受了这样的人生。
我对这个故事印象特别深刻,是因为我的父亲做出的选择,和这个故事里的父亲完全相反。他始终顶住巨大的种种压力,坚持送我们四个女孩去读书。最后,在八十年代的穷乡僻壤里,不单单是我哥哥考上了名牌大学,我的姐姐们也先后考上了大学。但凡是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是何等的艰难,更是何等令人骄傲的成绩。等我在九十年代初考上大学时,乡村里坚持上学的孩子多了,女孩们也普遍都能够坚持上到中学了。
我经常会想,可怜的小新郎,如果他当年能够在家庭的支持下继续读书,他的人生,甚至他的家族,会得到怎样的改变呢?
本文已在版权印备案,如需转载请访问版权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