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了一篇文章,文章讲了几个人努力无望的故事,最后一句“人生,如此”结尾,看了让人气闷,到现在两天过去了,我还在想着它。
应该说,作者写文章的目的真是达到了,那就是让读者看到赤裸裸的人生真相——有时候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没用。
但如此结尾,你让年轻人看到了作何感想?难道努力无望就不去努力了吗?
我不反对有时候看看反鸡汤语录,让自己清醒一下。但是这种悲凉调调的文章,看了除了难受,有啥用呢!
《道德经》中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它们有自己的运行之道,有时狂风暴雨,有时风和日丽,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
“刍狗”是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在祭祀之前很受人重视,但用过以后即被丢弃。“刍狗”的命运,也只不过是因为遭遇了天地的运行之道罢了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世间的“刍狗”。没有谁比谁更好,也没有谁比谁更差。
这里可能有人会反驳了:不可能,“富二代”起点可比我们高多了,怎么可能没有“没有谁比谁更好,没有谁比谁更差”?
不可否认,他们的确有优势,但他们也一样要努力,否则只靠祖辈积蓄不思进取,家财万贯也一样散尽不复来。退一万步讲,即使家财够多,一辈子用不完,但没有努力的一生,就是没有价值的一生,没有价值就不会获得真正的尊敬,也就不会有真正的尊严。终其一生,不过是个吃喝玩乐、毫无价值的可怜虫而已。
所以,上天真的不会偏袒任何人,所有的人都需要努力——哪怕他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而现实通常是,“富二代”比大多数人还要拼。
真的,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天地间的一只“刍狗”而已。
作为“刍狗”,首先我们是渺小的。(“富二代”这一点上比我们有优势,财富是资源,有金钱附身,就相当于他们的体积变大了,但跟天地相比,终究还是渺小的。我们普通人更不用说。)人年轻的时候,踌躇满志,容易把自己看得比较大,把自己的想法态度看得比较大,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急于证明自己,甚至有“见佛杀佛,见魔杀魔”的决心和勇气。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勇气可嘉;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勇气有余、韧性不足的蛮勇。因为一般来说,年轻人对于天地和世界的无情,认识得还很不够,常常遭受几次打击就蔫了,待到中年,拖家带口,更是没了挑战自己和世界的勇气,只求有个安乐窝,平稳度日。我想绝大部分人走的都是这一轨迹——从年少踌躇满志到中年甘于平庸,这看似自然的轨迹背后,不知经历了多少番心理挣扎!
其实,莫不如一开始就把自己看做“刍狗”——我很渺小,在世界的眼里我微不足道,就像一只小蚂蚁一样。不要说改变世界,改变身边的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欲望,都忙于自己的生活,你的愿望在别人眼里算什么呢?你又拿什么证明自己?——有了这样深刻的自我认识,才能真正脚踏实地,冷眼看无情的现实,以一颗随时迎接挫折的心,不屈不挠地、一步一步地走自己的路。
也就是说,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才能真正明白不停地努力的重要性,才能咬住目标不放松。也唯有这样,弱小如我们,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实现个人价值。如果非要给这种成长一个期限的话,我说,必须是一辈子,你可认同?
作为“刍狗”,第二个重要属性是“用后即被丢弃”。要杜绝这种命运,唯有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利用价值,让自己符合天地的运行之道。用大白话说,就是做一个对世界有用的人。
自私是人的天性。问世间谁不自私?但世界是非常公正的,“人”字,一撇一捺,说明人是需要相互支撑的——爱是如此,事业是如此,交友之道亦是如此。也可以说,你的收获跟你的付出(你的价值)是基本等价的。如果你只是根小树枝,世界一般不会给你一个大梁,因为你撑不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买彩票中大奖的人常常留不住财富的原因,因为他们的修为还不够,世界给他们以大梁,即使暂时接住了,他们也撑不起来,终还是要失去。
归根结底,人还是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世界创造价值,到了一定的程度,世界自然会给你“大梁”(地位或财富),而且到那时候,你的修为也到了,自然也能撑得起来。
所以说,即使很多时候我们努力了很久,对世界而言只是放了个屁而已。我们也不能因此不努力了,相反,正因为我们渺小,我们才更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轻言放弃,哪怕一辈子过去了,目标还是没实现,总归比一看没希望就放弃强。至少,奋斗着是美丽的;至少,成长是一种好看的姿势。
所以,当天地之间的“刍狗”也没什么,努力就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