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单位(张)萍姐分享了一篇文章《不敢相信!美国预测10年后的世界!》,一看你会吓一跳,现有职业有70~80%都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有专家预测甚至达到90%。但是,我们很多人其实对人工智能还不是太了解。
一、人类文明发展呈加速度之势。
人类文明发展的加速之势,我们身处在某一时段、某一文明,可能无知无觉;但是,如果我们跳出所处的时代,放眼整个人类历史,你或会震撼。
石器文明经历了几百万年,一万年前我们进入了农业文明,三百年前进入了工业文明,几十年前进入了信息文明,互联网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这样说,有时候,我们还是感触不深,但打个比方,我们就能明了人类文明的变化加速!
如果,两千三百年前的诗人屈原穿越到了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虽然时光相距千年,不过他的生活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他需要靠车马出行,靠油灯照明,依然可以和李白饮酒作诗。
但是如果,两百多年前的乾隆皇帝穿越到了现在,他看到的将是天空中不时飞过的不明物体,满街的移动盒子,每个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个方形东西(手机)傻笑。他一定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就像摩尔定律说的那样,每隔二十个月,电脑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会提升一倍;或者换个说法,每隔两年,人类社会所产生的信息总量就能超过过去五千年的总和,新的科技就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发展进入了加速度时代。
正当我们还在信息时代徘徊,每天刷着朋友圈的时候,智能时代已悄然来临,而且正在广、深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社会协作关系。我们的生活将再次被颠覆;曾几何时,我们还一直将人工智能当作科幻片来看待。
工厂大批量地采用机器人取代人工劳动力;无人驾驶汽车开始代替专业出租车司机;新闻稿件已经不需要人工撰写;更不用说虚拟现实、基因技术、纳米技术、人机互联等技术的突飞猛进。
……
二、什么是人工智能?
1
一开始我们以为,人工智能就是智能机器能够完成一些我们以为它们不能完成的事。但实际并不仅仅这样简单,人工智能是一种会自己学习的计算机程序,基本跟人类的“深度学习”是一个概念,这也是目前的流行定义。(“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一个方面,但会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流方向。)
什么是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源于1943年,
当时有一位科学家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说,通过模仿人类的神经传递和信息处理模式,建立一个类似于人脑的新型计算机处理模型。
但这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运算能力无比强大的计算机,二是有海量的数据库可以学习。但这些当时都不具备,现在一切都成熟了。
“深度学习”的原理跟人类学习一样,比如让计算机学会认字,先让它把这个字看很多遍,然后计算机会基于算法总结每个字的规律,下次再见到的时候计算机也就能认识。
专业术语里,把总结规律的过程叫作建模,把总结出来的规律叫作模型,而不断学习并且总结规律的过程就叫做深度学习。
再专业一点说,就是把计算机要学习的海量数据,丢进一个类似于人类大脑的深度神经网络,让这个深度神经网络不断分析、总结规律,而这个过程就是深度学习。
只要给一台计算机无限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再给它足够多的数据,这台计算机就能学会宇宙中所有可能的知识。
当下最具代表性的智能“深度学习“,就是谷歌大脑。它是谷歌公司在2011年建立的深度学习框架,一共使用了16000个超级计算机处理器。
谷歌搜索、谷歌地图、谷歌翻译、谷歌自动驾驶......都充分利用了谷歌大脑的深度学习、自动处理功能。(很多科学家都称自己只是“深度学习“者。)
2
“机器”会进行“深度学习”是可怕的。2016年3月,李开复博士在李世石与谷歌AlphaGo的终极之战,现场直播时说:
“如果两年前你问我,计算机什么时候能战胜人类围棋世界冠军,我的答案大概是二十年后。但是深度学习让计算机在两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我认为需要二十年才能做到的事。”
深度学习改变了一切,它让计算机和人类的思维思路开始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并且将人类远远甩在了身后。
计算机可以不间断的学习,只要有电源、可上网、网上有大数据。它比人类思维方式落后的地方仅在于,它判断一个事物需要海量的数据。比如识别自行车,它要上百万张照片;但小孩只需看一张,就会自动丰富思维,识别所有自行车。但因为“大数据”、因为无与伦比的学习能力,计算机已开始远远超越人类。
比如下棋,人类方式:分析现有棋盘布局,预测对手可能走法,然后根据对手策略,决定自己下法。棋手的每一步棋都相互影响。
人工智能:只计算当下这一刻自己的赢棋概率,然后选择赢棋概率最大的那一步棋。根本无视人类的思考。
人工智能可以在自身基础上进化,而且一直保持加速度的趋势;反观人类,我们的生物进化速度相当有限,现代人类的大脑和几万年前的原始人大脑在生理上并没有什么显著不同。
三、我们的方向在哪里?
1
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很多工作是一种必然趋势,那么哪些工作、哪些行业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提出了“五秒钟准则”。
我们的一项工作内容如果只需要五秒钟就能完成,那么,这项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
在我理解,就是越简单的工作越容易被替换,这是不容置疑的。
可以预见的是,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靠记忆和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今后最没有价值的技能,几乎一定可以由机器来完成。
“人工智能”发展到最后(或要很长时间,不确定),90%以上的基础工作或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将来我们想从基层开始学习成长,这样的机会都不会有(将来的工作对人的素质要求,应该会比现在很高)。
2
什么最不容易被替代?
人工智能无法做到的事当然也有很多,比如情感,欢乐、忧伤、勇敢、恐惧……这是每个人类所独有的,人工智能没有。(不过,现在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研究方向。)比如自我意识,机器人不会考虑自己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不会追求尊严和自由。
还有,如果我们的一项工作内容需要缜密的思考、周全的推理或复杂的决策,那么,这项工作也不太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
李开复认为,那些最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比如,人对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由生活经验及文化熏陶产生的直觉、常识,基于人自身的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等,这些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最值得培养、学习的技能。
在人工智能时代,自动化系统将大幅解放生产力,极大地丰富每个人可以享有的社会财富。而且,人类可以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拥有大量的休闲时间。
这时,社会对文化和娱乐产业的消费将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其规模将是今天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所以,未来作家、音乐家、电影导演和编剧、游戏设计师等,会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明星职业。
四、小结
无论什么时代,拥有积极、开放的心态,勇于挑战自我,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尝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勇于创新与突破,永远做一个“深度学习”者,这都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永远不会过时的、也应该是正确的人生方向。
附:本文内容资料参考《人工智能:李开复谈AI如何重塑个人、商业与社会的未来图谱》
本书的作者是李开复,他是著名投资机构创新工场的创办者,曾经担任过微软和谷歌的全球副总裁,并且最早将美国硅谷的投资理念带回中国,对国内的科技领域、商业领域和投资领域都有卓越贡献。
多年以来,他一直活动在世界科技的最前沿,见证了人类从信息时代向人工智能的迭代。
本书就是李开复对人工智能这一前沿科技的观察和思考,全书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即将带来的社会协作变革、人功智能目前面临的技术上的挑战、以及我们个人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等,都做了全面的讲解。
2017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