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当今世界教育领域最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
所谓“创意”就是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所有同学被异质分组,全员参与。组内讨论、操作、观察、实验,轻松的形式会触发孩子无穷的创意。不仅使得学生学到了文化知识,还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创造,形成了创新能力。
所谓“实效”就是这种合作型的目标结构可以使得学生成绩大面积提高。
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究竟改变了什么?居然可以有如此的“创意”和“实效”。
一、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学生站在课中央
传统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句空话,为什么这样说?
我们来复盘一下:传统课堂中,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是信息的发送者,学生则是信息的接收者。学生是被动的,学生的思维和主体地位受到了遏制。这样的课堂只是部分好学生的的课堂,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受到老师的青睐,大部分同学是陪读而已。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顾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课堂的点缀品而已。孩子们没有合作精神,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
而正真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国内外多年的合作学习实践已经证实,合作学习模式恰如其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的基本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安排指导下,学生先个人学习理解,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或者是操作、实验等活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自主、能动学习为主,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指导、辅导和引路的作用。学生真正成为主体。
比如,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在学习语文园地《和大人一起读》版块,《谁和谁好》的阅读创编环节时,我利用了“内外圈法”进行合作学习,内圈的每位同学听到外圈的四位小伙伴创编的儿歌,外圈和内圈的同学都分别把自己的创编儿歌说了四遍。满足了一年级孩子们特别善于表现得心理特点,也极大的调动了所有孩子,静下来倾听他人创编的儿歌的积极性。相比以往的课堂,只有个别同学可以在全班展示的情况而言,“内外圈法”为代表的“合作学习”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成了主体!看着围成一圈一圈的全班孩子都陶醉于自己的创编和倾听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到,合作学习,孩子站在在课中央。
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上着上着,老师消失了
我记得 台湾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台湾师铎奖获者李玉贵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好的课堂,应该是上着上着,老师消失了…… ”说得多好呀!而传统的课堂呢?
再来回忆一下吧,传统课堂中, 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老师们讲得口若悬河、口干舌燥, 精疲力尽,学生们则是被动听讲,被动接受,甚至根本就听不进去。课堂成了个别精英学生的天地,课堂也成了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尴尬之所。教师一直站在讲台中央,好累哟!另外, 传统课堂是高度统一化的教学,对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提出统一的培养要求,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确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显然,传统课堂中教师的定位与当今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教师的要求已经相去甚远了。
“ 好的课堂,应该是上着上着,老师消失了…… ”没错! 在合作学习中,当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参与讨论、参与发展时,教师似乎慢慢消失了......教师其实是导演,高明的导演,他们起到了对于学生外在的激励和培养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立足于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的情感和动机,为全体学生的参与创设一个充满正能量-----民主、和谐、愉悦和思维智慧的教学环境氛围,从而产生师生参与、和谐共振的激励场面。
比如,在教学《快乐读书吧》之《读读童谣和儿歌》版块时,我没有滔滔不绝地讲解,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请你们用“谋杀法”学习这两首诗歌,开始吧!”在评价时,我特意抽取一组不善言辞的两位同桌展示过程和结果,效果好极了!两个同学在第四个环节----讲解自己对于刚刚阅读的《小刺猬理发》的理解,男同学说,我认为小刺猬觉得自己的发型不好看,所以他去理发了,结果理成了小娃娃头,对面的女同学认真地、安静的倾听,并且点头微笑;轮到小女孩讲《小刺猬理发》的理解时,她说,小刺猬很善良,她担心自己的刺儿扎到别人,所以,她去理发了,理了个娃娃头。全班鼓起了掌声。我欣喜地知道,通过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每组孩子们都在尽情享受、尽情阐述自己对于儿歌、童谣这样一文学作品的感受。作为老师的我悄悄地躲起来了……
因此,“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教师指导学习的过程。学生都是居于中心地位的,学生依据自身的独立思考,并基于自身的理解进行讨论,建构知识。教师只是起引导者的作用,通过教学材料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思考,课堂上组织学生探究讨论而非告诉学生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探索者和建构者,教师则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保证学生的探索不偏离主题。学生主动探索和教师指导相融合,使得课堂不再仅仅彰显教师的教学进度,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