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同学的失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善于从成功者身上汲取经验教训。2015年广东省高考文科状元胡创欢的做法就十分明智:“我的学习秘诀就是:刻苦努力+方法正确+少说废话=成功。我经常阅读高考状元谈学习经验方面的文章,通过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之更适合自己。”
抢先记忆:预习是一种合理“抢跑”
我经常和同学们打这么一个比方:在百米赛场上,胜负往往就在一眨眼之间,如果有人可以提前抢跑的话,他一定能占据先机。预习其实就是一种合理的“抢跑”,在课堂学习和老师指导之前,如果大家可以自主地对学习内容进行预热,这样的记忆效率往往是最高的。事实证明,从记忆知识的牢固度来看,良好的预习能帮助大家节省至少50%的课后复习时间。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一再强调课前预习,实际上就是希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提前记忆的能力,让大家在学习中始终抢先一步。
001 课前预习五步记忆法 进入高中以后,我的一些学生经常向我诉苦:“我每天也预习了,为什么学习进步不大呢?”我告诉他,这是方法问题。随着科目的增多和知识难度、广度的加大,高中的预习不能再是浮光掠影地把课本浏览一遍,而是应该确确实实地记住一些知识。这样,到了课堂上,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才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也轻松很多。那么,如何在预习中提高记忆,对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呢? 状元经验谈|我们的好方法 张皓辰 2015年河北省高考文科状元
由于预习时看过课本,所以老师讲课和板书时,哪些内容书上有或者没有,心里一清二楚。凡是书上有的,上课可以不记或少记,也可以留下空白待课后记,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这样做,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和理解问题上。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不知道老师板书的内容书上有没有,只好从头抄到尾,顾不上听课,更来不及思考,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后来翻翻书,原来许多内容书上都有,根本用不着抄。这种盲目、无目的地记笔记,将大大影响听课的效果。
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世上没有聪明的人,只有勤奋的人。”要想各科满分,谈何容易!但是只要听老师的话,课前认真预习课本,认真梳理课本上的知识点,遇到不懂之处勾出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做作业时就不会感到吃力。其中,课前预习是第一把斧,必须要拿住拿稳。尤其是文言文考试这一块儿,坚持课前预习,你的失分率就会越来越低。
(1)初读,把课文读顺。一篇新课文难免有生词生字,这是我们理解课文的重大障碍。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找出生词生字,然后借助工具书理解它们,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2)细读,把课文读通。这一步骤是阅读的核心内容,也是预习的关键。细读课文又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①大声朗读课文中的每一个字,直到读顺为止;
如何提高预习效率?这是我特别需要强调说明的一个问题,它也是能不能打好课前第一枪的关键。效率指对时间的利用率,学习效率高的人不会让每一分钟闲过。因此,在预习时我们应该这样做:第一,要精神高度集中,这是提高效率的前提条件,要把精力集中在本上、书上、笔上,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边看教材边思考;第二,就是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无所谓什么章法规则,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能够起到好作用。 不错,预习最重要的不是花的时间有多长,而是效率有多高。预习不仅要持之以恒,形成习惯,同时还要根据课程安排、学科特点、自身情况,灵活安排预习时间,提高预习效率,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但怎样才能提高记忆效率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提高预习时的记忆效率必须要牢牢抓住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1.灵活安排预习时间 预习时间的安排,要在服从整体学习计划的前提下灵活安排。根据每天的空余时间,决定预习的科目及每科的时间。课前预习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多时预习可以充分点,钻研得深点。闲时可以多搞一点儿阶段预习和学期预习。闲时“向前学”是优等生的经验。 2.预习要持之以恒,逐步提高 有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后,感到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就想放弃预习,这是不可取的。
3.预习中要防止两个极端 预习中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预习过粗,流于形式,达不到预习应有的目的;二是预习过细,以至于上课没有什么可听的,甚至打乱了整体计划,影响了其他学科,虽然有收效,但时间利用得不经济,效果不好。 如果同学们能够抓住这三个关键问题,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预习时的记忆效率。
我的学习计划合理吗? 我重视零散的时间了吗? 我是不是将每一分钟的价值都最大化了呢? 积土成山,集腋成裘,多多利用零散时间来积累知识,“小时间”里也是有大财富的。
我认为关于预习有五点要注意:(1)预习前最好能草拟预习提纲,然后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和理解课本。预习提纲不一定专门去写,可以根据与现行教材配套发行的各学科教学目标手册去拟定。(2)做课后练习题,目的在于检查自己阅读时的理解程度。(3)结合做练习题的情况再读一遍教材,以期对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4)发现先前的知识没有掌握时,回过头来补上。(5)最重要的一点,将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自己的初步见解,以及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如果说预习语文课文的“三读三步法”是从细微处着手,那么阶段性的预习方法就是掌握学科全局。我建议同学们在进行阶段性预习时按照下列方法来做。 1.以单元为目标根据单元学习的目标和学习要求进行预习,预习后再对照目标要求检验学习效果。例如,可以利用教材中每小节前方框中的基本要求和每章后边的“小结与复习”中的知识点、学习要求进行预习和检测。 2.图表整理 即把在预习中涉及的概念、原理、公式、重点、难点、疑点等,用图表的形式列出来,找出规律和联系。 3.记录下问题 预习中如果发现问题,能自己解决则解决,不能解决的,一定要记录下来,不必花太多时间思考。带着问题听课时,目标就非常明确,注意力也容易集中。由此可见,通过阶段性预习可以使同学们的整个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
007 预习弱科时的两大记忆原则 知识有轻重,记忆也有轻重。那么,对待弱科,我们在预习时应该怎样记忆呢?总的来说,就是要多花点时间预习,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持之以恒。这样就会使预习、听课、复习形成一个良性的记忆循环体,最终攻克弱科。具体有哪些方法呢? 状元经验谈|我们的好方法
预习,我不想说它的重要性,能够预习当然好,只是现在的学生好像总是时间排得满满的,作业做完都好累了,让他们来预习,好像不太现实。但是如果有些科目你学起来比较吃力,预习就非常有必要了。比如数学(理科基本相通),你得看看这堂课有哪些概念、哪些公式,试着去理解一下;然后看看例题,看自己能否看懂,看不懂就想想是不是涉及前面的哪个知识点,把前面的知识点拿出来再学习一下,但预习还是要控制时间,因为你的时间本来就有限,实在看不懂就留着上课听。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会对你的弱科有很大的帮助。 如此看来,对待弱科的预习真是不能马虎。为了加深预习时的记忆印象,对于时间比较充裕的同学来说,最好在大预习时能坚持下面两个原则。 原则一:每次预习的时间保证有30~40分钟 当然,这一点也可以视预习的对象和自己的时间情况而定。如果预习的功课难,自己的时间也很宽裕,那么预习的时间就不妨延长一些;如果预习的功课易,自己的时间紧,那么预习的时间就不妨短一些。 原则二:预习两遍,间隔一天 对于一些较难的科目和章节,我们可以提前一周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比如,对化学卤素这一单元的内容,可以在周三用30分钟预习一遍,周五再用30分钟预习一遍,这样到了下周老师讲到这一单元内容时,我们就能够更轻松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更准确地把握难点、重点。
课堂记忆:用好三分之二的学习时间
进入高中后,需要记忆的知识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向我抱怨,用来记忆的时间太少了;前面的知识还没有记牢,后面新学的内容又遇到了障碍……事实上,每个同学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同学游刃有余,有的同学却捉襟见肘呢? 据统计,中小学生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大家集中汲取知识信息的主战场,课堂时间也是大家最主要的记忆时间。所以,学习成绩的高低、能否把辛勤的汗水转化为甜美的果实,关键就在于你能否利用好每节课的45分钟。我为大家整理了11种课堂记忆的好方法,希望大家努力做好听、看、想、做各个环节,尽量在课堂上就完成80%的记忆工作。
009 紧跟老师思路,不让记忆留白 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已经做好预习了,听课的时候心不在焉,一节课上完,脑袋空空。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在听讲时没有跟紧老师的讲课思路,导致45分钟的课堂知识支离破碎,从而使课堂知识的记忆出现了空白点。抓住老师的讲课思路,跟紧老师的步伐,就能高效率地记住课堂知识,再结合课后的复习,取得好成绩一点儿也没问题。对此,许多状元都深信不疑。
除此之外,听课时同学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老师的课堂提问。 (2)老师的提示性语言。 (3)老师的推导过程。 记住,只有在听课时与老师的思路合拍,这节课才是记忆最深刻的。
解决方法:首先,多发问。不懂就去问,课堂知识的疑难点一定不要留到第二天再去解决。其次,自己在听课时有意识地强迫自己跟紧老师的讲课思路,并且记下笔记,将每节课的讲课体系列成纲目。 由此可见,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授课特点,有时即使某位老师的授课方式不太适合你,你也一定不要因此产生抵触心理而不认真听课。只要你针对不同老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每节课都能变成你的知识舞台。
(3)告诫自己,新异刺激之后,就要开始关键知识的学习了,一定要保持注意力,跟上教师的节奏。 除此之外,在听课时注意以下三点也能够帮助你灵活变换注意力,高效记忆课堂知识。 (1)认真听讲,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何为重点,何为难点……)。 (2)没听懂的先做个记号,课后再说,先跟上老师的讲解。 (3)尽量将老师讲的知识当堂消化。
014 明确听课关键,记重点 听课时,你虽然不可能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记在脑子里,但老师所讲的关键内容你一定要记住。一般来说,老师为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讲不同程度的内容。这时,你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关键点,重点记忆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只有这样,你才能让课堂的45分钟充分得到利用。
做笔记既可以帮助同学们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局限,又能充分调动耳、眼、手等协同工作,帮助记忆。一般来说,课堂笔记应该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记知识的结构将老师系统的板书、重要的图解和表解等记下来有利于记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2.记重要内容和典型事例 老师所讲的重要内容,如重要的知识点、重要的思考方法、典型的例题、新颖的解法、独到的见解等,应尽可能记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把握重点、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3.记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有时为了能更系统、更深入地讲解某个问题,老师往往会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把它记下来,有利于课后的复习,便于更深入地理解记忆。 4.记不懂的问题课堂上对某个问题一时听不懂或理解模糊的,先把它记下来,待课后自己深入钻研或请老师和同学帮助解决。 5.记听课的心得体会 在对某个问题的学习过程中由不懂到明白时,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新的思路等,要及时记下,否则这些思维的火花会稍纵即逝。 另外,笔记的形式也要因科而异,一定要充分体现各学科的特点,做到为己所用。
1.梳理思路 把老师讲课的思路和你自己在听讲解过程中的思路梳理出来,简要地写在笔记本上。 2.回忆知识 老师在讲评时提到的知识内容,看看自己能否及时想出来。若不能,课外就及时复习巩固。听课时,思路要跟着老师走,这样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才能及时回忆知识。 3.拓展思维 老师讲评时,自己要先想一想该题如何做,然后看老师的解法和自己的解法是否相同。
4.听老师的讲课过程 听一听老师是怎样分析、怎样求解的,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有时想不到,想一想老师分析时所依据的知识和原理。 5.看老师的解题板书 看老师是怎样在黑板上写解题过程的,想想自己是否也能这样写,想想老师写的解题过程是不是有漏洞。 6.分析错题的原因 自己做题时答错的题目,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是怎样讲解的,自己错在哪里,并及时加以更正。
宋朝著名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而对我们学生而言,占整个学习过程最多的就是课堂听课的那段时间了。所以,我认为能不能听好、记好非常重要。听课除了这“三到”之外还有“两到”,那就是耳到和手到。听课时应该是耳听、眼看、手记、口问、脑思。这也是我能够轻松拿到高分的秘诀!只有抓住课堂去记忆去思考,考试才能过关斩将不慌乱。
1.把上节课所讲过的单词、语法、概念、定理、公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大脑中迅速地回忆一遍 基础知识是我们课堂上优先要掌握的内容。如果上一节课讲的基础知识点共有10个,而你上新课前只能想出其中的6个,这说明什么呢?一方面,说明你上一节课听课的效率不高,记忆效果不好;另一方面,说明你课后没有投入必要的精力进行复习。此时,要提醒自己:课后一定要复习,只有复习了,上新课之前才能顺利地回忆起旧课的主要内容。
2.把上节课所涉及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在大脑中重新过一遍 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属于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上新课之前回顾一下旧课中讲过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我们积累解题经验,能在上新课时做到举一反三、游刃有余。不过,大家在重视方法之外,一定不能忽略下面的第三个步骤,否则即使你记住了大量的方法,也可能出现光知道方法却不会用的情况。 3.把上一节解题过程中的分析推理过程在大脑中重新感悟、提炼一下 有的同学认为: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儿太多余了?其实一点儿也不多余。这是因为:这并不是简单地将原分析过程重新在大脑中再现一次,而是对原分析过程的浓缩和补充,你要争取从原来的分析过程中发现新的知识,例如这道题有没有其他的推理方式?这道题的核心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而不是死记硬背原分析过程,那样做显然不如理解推理过程来得实在。从上一节课到下一节课,你虽然不一定能记住具体的题目,但是你一定要对做题时的推理过程烂熟于心。 通过这三个步骤的回顾之后,同学们会发现: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实在太紧密了,学习时“瞻前顾后”不仅能够加强我们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我们取得“一节课有两节课”的记忆效果,岂不是事半功倍?
课后记忆:复习是最有力的记忆武器
020 巩固知识要趁热打铁 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一个坏习惯,每上完一节课就扔下课本,等到要考试或者做练习时才拿起课本,结果丢一遍复习一遍,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所以,每天的课堂学习之后,大家最好能够安排出一段时间来复习。课后及时复习,不仅能够加强和巩固你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能帮助你更系统地掌握它们,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022 记忆也要明确目的和计划 有些同学的记忆环节是很盲目的,每天背多少算多少,毫无规划。其实,用这种机械记忆的办法死记硬背,反而很难记住,而且忘得快。正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记忆没理解的规则,会导致肤浅的知识,而肤浅的知识是不能保持在记忆里的。”要想记忆效率高,制订计划是关键。这里的计划并不是指必须要制作一份表格之类的东西,而是指自己要明确记忆的内容和目的。
所有的知识点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当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感到知识复杂,记忆起来比较困难甚至无从下手时,不妨试试将这些知识间的联系用画图的方法表现出来吧。
3.顺逆交错思考 上述“顺读”和“逆思”反复多次,交错进行,这样执因求果、溯本求源地交错思考,极有利于掌握教材的结构特点,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既能巩固深化理解所学知识,又能理清思路、学习思考方法、独立探索问题。
1.读思结合 逆思与顺读要互相照应,对记忆不牢的内容,再读时要重点复习,强化记忆、复读不懂的问题,要“暂停”,多思深究,及时解决。 2.贵在出“新” 这种复习不能只满足于回忆起所学知识,而要透彻理解、融会贯通,力求有新的体会。复习中还要不断增添新的信息,把过去学的和今天重看的感受、认识加以比较、分析、提高,发挥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求得每复习一次都有新收获、新创见,充分发挥“温故而知新”的“知新”作用。
028 最有用的“过电影”回忆法 有些同学总认为,通过复习来记忆知识会占用自己太多的时间,不如多做几道题更有效果。事实上,如果你连基本的定理、公式、法则都没有记住,盲目地去做题会有什么用呢? 状元经验谈|我们的好方法 罗起飞 2014年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 复习并不是非要在书桌前苦读,如果每日在临睡前躺在床上将当天所学的知识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这样的复习效果也非常好。我是住校生,每天学校到晚上10点准时熄灯。
第4章 分科记忆:记忆也要“术业有专攻”
我曾经在理科班的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问他们为什么在分科时选择了理科而不选择文科。调查得出的答案可谓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文科要记忆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这部分同学的顾虑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曾教过一名学生,他记忆起历史知识来很轻松。他是用顺口溜的方式记忆的。事实上,这位同学的记忆方法并没有多特别,但是这个方法适合记忆历史,所以他记起来毫不费力。所以说,不管文科还是理科,适合的记忆方法才是让学习事半功倍的诀窍。
034 背单词——快速提高英语水平 学习英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你必须把成千上万个单词、成百上千条语法,乃至不规则拼法、习惯用语等,都一一记入脑中。英语的记忆效果和别的科目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别的功课,如语文、数学,记多记少,或许一时还显现不出来,而英语则不一样,多下一分功夫,多记一个词,都有可能会马上显现出来——你记住了这个单词,别人没记住,你就比别人强。
自主记忆:让大脑越记越灵活的十种方法
近年来,我在参加课堂教学改革会议时经常听到这样一些优秀的教育观念:启发式教学、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等。在我看来,这些观念的价值就在于,它们指出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的重要性。通过我多次调研发现,能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确实要比被动学习的学生记忆力更强、学习效率更高、综合能力更强。因此,同学们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记忆的效率,自主记忆是关键。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10种自主记忆的好方法,相信会对大家有用处。
041 课堂笔记:边整理边记忆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向同学们灌输这样一种观点:自习是最重要的记忆时间。因为这是培养你独立思考和自主记忆能力的最佳时段。但很多同学在自己学习的时候却不知道从何开始记起。那么,我现在告诉你,不妨从整理课堂笔记、加深课堂记忆开始吧!
实践证明,所有成绩拔尖的同学都有一本优秀、实用的笔记本。他们的笔记不一定记得很整洁、漂亮,但一定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帮助他们顺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工具书有不少的优点,当然也有其先天的不足。这主要反映在有些工具书的内容有些滞后,没有体现新的考点和内容变化。当然,工具书编撰的周期长,修订一次不易,因此内容上有些滞后。所以同学们在使用时,最好是寻找到最新的版本,并注意向书店工作人员询问有无增订本、修订本。
通过做题后的总结反思,能够将知识引伸、扩展、深化,举一反三,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就能轻松搞定了。只有这样,做练习题的目的才算是达到了。
2.演算的过程又往往是化繁为简的过程 因为写时不可能逐字逐句地写,只会写要点,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知道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 3.演算的过程也是一个静下心来的过程 大家或许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光用脑子想,很容易走神。而用笔逐条写时,注意力相对容易集中。由此可见,文科的学习不仅仅是记记背背那么简单。 演算纸记忆法有这么多的益处,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在复习历史、政治等文科课程时,也如同学习数学、物理等理科课程时一样,在手边准备一摞演算纸。 (2)遇到重点、难点、考点,就在演算纸上以提纲等形式将要点写下来。 (3)参照教材等,给自己写下的内容打一个分,看漏了什么没有,错了什么没有,并将正确答案写在边上。 (4)将这些演算纸保存起来,并加以整理,考试前或自己认为需要时拿出来翻一翻。
归纳、整理、复习、总结,你的学习总是离不开这四个环节,自习更是。在课堂上,是老师带着你去学习,自习时你只能自己学习,方法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周末想要记忆好,怎样做才更加有效率呢?
1.温习一遍教材 按照一定的顺序,将一周所学的主要科目的内容温习一遍,结合课本上的思考练习题,分析一下教材讲了什么,应重点掌握哪些内容,哪些自己已经理解了,哪些尚需进一步掌握。 2.整理一次笔记 对照课堂笔记,看看老师在一周中重点讲了什么内容,与自己的理解有何差异,哪些地方记住了,哪些地方遗忘或忽视了,这样,可以进一步把握重点,理解难点,加深记忆。 3.梳理一遍作业 把一周的作业看一遍,查一查哪些练习题是基础训练题,哪些是能力训练题;查一查哪些练习题与教材的重点、难点有关;查一查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什么原因。 4.记录一些材料 通过前面的环节,已明确了重点、难点,做错的题目和原因,尚需巩固的知识,等等。这时,就要用一个专门的本子把它们记录下来,从而为以后的阶段复习、期中或期末复习做好准备。 5.总结一下方法 认真总结自己一周以来各科的学习方法,对成功的方法,下周继续坚持;对不成功的地方,想办法改进或者换成别的方法。 记住,利用好周末的自习时间,一周复习总结一次,比你拖到最后再总结复习要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