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季羡林这个名字。 然而,除了知道他是国学大师,对其研究领域和生平并不了解。后来学了德语,发现德语的发音跟汉语拼音很像,遂在网上查了下,有人说汉语拼音是参照了德语字母和发音,然而这并非官方准确的说法。同时也了解到,季老是反对汉字拼音化的。
后来,无意中知道他精通德语,这让一直在德语里苦苦挣扎的我,更增添了几分崇敬。
最近,在Kindle上看到他的《留德十年》的这本书,才知道他原来在德国留学过,而且一去竟是十年!
我跟刘先生说,“季羡林还在德国待过呢?”
他说,“我知道啊,他好惨!”
我又问,“为什么?能留学不是很好吗?”
他回答,“关键他出来的那几年,欧洲在打,国内也在打,战乱不堪的,能活下来真不容易……”
我沉默。的确,在欧洲最乱的年代,他在一个法西斯国家生活了十年。想想就觉得惨!
这大概是未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季老所有的了解。
带着这些不成体系的了解,我翻开了这本书。就犹如他在书中说的那样,“我写自传,只写事实”,“我这里只有Wahrheit,而无Dichtung”,季老用平实简洁,却又不乏优美生动、活泼幽默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留学之路的真实摸样,书中也多处引用他日记中的内容,使得当时的情景和心境更为真切!
他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将“德国人日常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淳朴、老实和给予他的帮助,对政治的态度”,“德国的教授和学者治学的专注,严谨态度”,以及“战争中的残酷”等娓娓道来……读起来让人历历在目,仿佛跟着他亲身经历了那个年代一般;
哥廷根那个小城,在他的描述下,又是那么的美,那么的风光旖旎,它那神秘的秋天,深深地映在了我的脑海里;
而“活泼幽默”的文字,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历经磨难的老人,在回忆起这段岁月时的心境,展现给我们不是痛苦,不是抱怨,而是暴风骤雨过后的平静,是深深的怀念和触动心灵的温暖。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如此丰富复杂的经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经历也是十分可宝贵的”。
而季老的这些经历,对于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宝贵的呢?从书中我们不仅能看到那个年代里,那些人最真实的生活状况,感受最真实的历史。同时,也有许多触动我们,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其中,对我触动最深的一点便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书的开篇“留学热”中,季老描述的情况跟今天是何等相似:“毕业即失业”,“要努力抢一只饭碗”,在今天又何尝不是名言;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没有后门,照样找不到工作,也就是照样抢不到一只饭碗;出国可以“镀金”,回国便会身价百倍,成为“抢手货”……
他同其他同学一样,也很想出国留学。可却苦于“一没金钱,二没机会”,所以,他不得不在中学当起了教师。然而,在学校里,他的“安静”,使他丢了饭碗。也是他的“安静”,使他在有机会找教育厅长争取出国的资助时,无功而返。
其实,这些或多或少反映了季老的性格:他本不适合斡旋于政治官场中勾心斗角,本不擅长人情世故、阿谀奉承、油嘴滑舌!
所以,一个在保险公司当总经理的清华老学长,再三劝他到德国后学保险,因为将来回国,饭碗决不成问题,他虽然觉得很有诱惑力,但却认为同他的愿望完全相违!即使,那是一只金饭碗,也完全没有动摇他的初心。就像他说的那样,“我虽向无大志,可是对作官、 经商,却决无兴趣,对发财也无追求。”
如果季老在当时听从学长的建议,为了饭碗,违背自己的心意,强迫自己学不喜欢,不擅长的保险专业,在后来的学习生涯中,他将是何等的痛苦?而我们今天也失去一位国学大师!
初到哥廷根大学,他只知道自己对学习古代文字感兴趣,但究竟要学习哪一种古文字,并不清楚。有朋友劝他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因为那是当时祖国所需要的。也有朋友劝他只读希腊文,如果兼读拉丁文,两年时间来不及。
于是,他听从朋友的建议,在第一学期主要选修了希腊文。然而,他发现自己并不坚定,学习的情绪也时高时低,甚至成为一种绝大的痛苦。他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并不喜欢希腊文。
在走过一些弯路后,他回归到了梵文。因为,在未出国前,他就曾动过学习的念头,只是当时国内没有人教梵文,所以愿望没能实现。为什么出了国,反而忘记初心呢?
好在,他很快从混乱的状态中走了出来。坚定了自己的最初的想法——学习梵文,并在这条路上走了一生!
而我们这个社会呢?高中分文理科,有多少学生明明喜欢文科,却违背心愿,填了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将来专业更好的理科(比如我);高考填专业,不是看兴趣爱好,而是根据是否能找到工作,是否赚钱多为参考;工作后,今天看房地产赚钱,转眼大家都去干房地产;明天看金融、保险赚钱,大家又都去做贷款、卖保险;下载个简书,本想安安静静的以我笔写我心,却发现某某成网红,又签约又开课,于是沉溺于“投机取巧”,又沉静不下来读书了……久而久之,逐渐遗忘了初心,只留下浮躁,到头来终将一事无成。
而季老,在选择专业时,没有因“官费留学只送理工科学生,社会科学受到歧视。”而选择理科;没有因为学长的劝说做保险行业有“钱途”,而转成保险专业;没有因为当时祖国需要而选择希腊文,最终选了自己喜欢的梵文。
不忘初心,方的始终!我想,这是季老在日后取得成就的最主要原因。在留学生涯中,他始终脚踏实地,潜心专研。没有急功近利,没有浮夸轻薄……因为喜欢,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精通。在最后的毕业考试里,他连论文加口试,共得了四个sehr gut。而他的博士论文也得到了当时蜚声世界的比较语言学家的极高的评价。而他最终也成为一代国学大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难道不也是我们这个浮躁功利的世界里,最应该有的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