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杰克·坎菲尔与马克·汉森出版和发行的《心灵鸡汤》系列书。三十多年过去了,心灵鸡汤与反鸡汤同样风靡全球。对于心灵鸡汤的本质和近些年的发展网上有丰富资源,我不再赘述,今天我想聊一些不一样的。仅作自己的思考。
我小时的爱读心灵鸡汤,满满的正能量,每读完一篇就会对世界的美好更加坚定几分。但是,我很快产生疑问,为什么我每次需要安慰、迷茫的时候都要”喝一碗鸡汤“?为什么不能做到药到病除?有那么一段时间,鸡汤就像海洛因,能够暂时缓解心灵的“疼痛”,却让人上瘾。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2003年12月,史玉柱以11.7亿港元的价格把脑白金出售给北京四通的段永基。在发布收购新闻的时候,段永基直言:脑白金究其技术含量来言,什么都不是,但是就这么个东西他能卖的这么好,而且持续六年,现在还在持续增。真的白金卖出了白金价,不是本事,而把不是白金的东西卖出了白金价,那才是真功夫。”第一次看到这个新闻我感慨万千,佩服不已又恨的咬牙切齿。心灵鸡汤和脑白金一样利用了人们的心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人们此时需要的只是心理暗示:我买的礼品倍有面子,而不去管它到底有什么功效。这个时候脑白金畅销不止。我们读心灵鸡汤的时候不断的得到心理暗示:我可以的,我很坚强,我很快会找到出路…于是我们的痛苦得到了缓解,我们也忘记自己的努力是否真的配得上期许的成功,甚至忘记了我们是否真的努力过,这个时候心灵鸡汤便成为一种毒品。
为什么心灵鸡汤似乎有用,似乎无用。心灵鸡汤这种用“创可贴”和“海洛因”和来治疗心灵痛苦的方法,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有时似乎取得了暂时的效果,但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不时又会重新浮现。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对鸡汤的本质进行剖析,鸡汤通常的形式是哲理性的小故事,不管多温暖,多励志的包装都掩饰不了其逻辑混乱,骗人把戏的本质。为什么很多心灵鸡汤撰写者的本意为善,效果往往不如人意。我的答案是这些故事往往只向读者描绘美好虚幻的世界观,对方法论却只字不提,个别提了方法论又不具备一般性。
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压力倍增,每个行业都流传着一个一夜暴富的神话,迷茫与脆弱成为社会流行心理疾病,人们找不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心灵鸡汤一出现便迅速成为人们的心灵慰藉”良药“,当人们发现心灵鸡汤毫无用处甚至误人子弟时,反鸡汤又应运而生。一些青春作家发现这其中的秘密,给心灵鸡汤披上青春的外衣,出书大肆宣扬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巨大的市场把他们推销作家富豪榜。然而人们的内心的迷茫与空虚并没有减弱,只是人们学会了掩藏脆弱的内心。
令人惊慌的是,没有方法论的心灵鸡汤就像你跌倒的时候,有人在你身边鼓励你坚持下去,却不告诉你究竟该走哪个方向。在这个角度上讲,没有方法论的心灵鸡汤是毒药,因为他可能鼓励你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
在我看来,迷茫无助的时候可以找本书翻一翻,愉悦一下心情,但不要太当回事。最好的方法是冷静下来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每个人都应当一个独立完整的人。倘若能够把握迷茫与痛苦的本质,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便是你一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