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几年前的自己,我真的是以教书为乐的。
记得在那一个个寒风凛冽的清晨或傍晚,我从来都是哼着小曲儿,走在学校和家之间的那条路上。说来好笑,那时的自己,似乎也没有看什么理论书籍,也没有什么先进的思想理念,全凭认真,教学成绩居然还能名列前茅,也极受学生的欢迎。
如今的我,虽依然不改对教育的初心,脚步却不再轻盈,心中也常觉堵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想把自己弄清楚,把自己教的学科弄清楚。我无数次追问自己:语文,于我而言,是什么?语文教学,于我而言,又是什么?有没有那么一把锁,能那么“砰”地一声打开高效语文教学之门?
苦思而不得,于是四处追寻,四处求索。
读书,便是我求索的方法之一。孙绍振老师、余映潮老师、于漪老师、黄厚江老师、史金霞老师,这些语文名师们的著作,我都有涉猎。拜读了他们的大作,眼界确实开阔了不少,对语文的解读和语文教学的思考也确实更明晰了些!但我对课的好坏的判断,也往往只能凭感觉。这课上得好,我能感受,但依据呢?依据是什么?我说不出确切的理论依据。于是,心里常常是不踏实的。有时我也会有一些教学的灵感,但也只是稍纵即逝,有如那空中飘浮的云雾,缥缈轻灵,瞬间而逝。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突然顿悟:学名家大师开阔眼界很重要,但首先是要固本。
何谓固本?研究学生,研读课程标准、深究教材,并力求透彻。如此,你才算得是在泥土里扎下了根,才能有枝繁叶茂的可能。如若这个环节不做好,纵使你学了万千“绝世武功”,终究只能学其形,而不能得其髓,悟其神。
以前,我也曾学习课程标准,现在想来,也只是强记而已,实在算不得是研究。最近看黄厚江老师的《语文的原点》,读到《树立正确的课程观》这一节里黄老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真真让我叹服!
《语文课程标准》里对语文课程的表述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以为这不过是一句极简单的话,没有什么思考的必要,然而黄老师却从这几个角度深入思考和研究:(1)“最重要”的内涵是什么呢?(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哪个学科不是呢?(3)“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又是什么呢?(4)工具性”和“人文性”两者又是如何“统一”的呢?
这样的思考,可谓是既有深度,又有广度。黄老师对这种看似简单的理念做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是一个语文人进行语文教学研究的真功夫,更体现了语文教师求真务实的精神。下一番真功夫,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该做的;锻造求真务实的精神,更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该实践的!如此,我们才能有底气站在三尺讲台上,我们才能毫无愧色地说我是一名语文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索性以“我的求索”为题,且行且记下我一路求索时或深或浅的足迹吧!